APP下载

老北京人艺们的绰号

2018-10-25梁秉堃

百年潮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艺绰号曹禺

梁秉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至院长、党委书记,下至各科科长、各室主任,人们从来不称官衔,一律直呼其名,而且常常是亲切地免姓呼名,或者干脆起上个近似“爱称”的绰号。

比如曹禺同志,大家从来不叫他“曹院长”,而是叫他“曹头儿”。以至连家属、小孩儿们也叫他“曹头儿”。他非但不反感,还会向你笑着答应。再比如焦菊隐同志,大家不叫他“焦副院长”“焦总导演”“焦导演”,而是尊敬地称之为“焦先生”。多少年来就这么叫惯了,甚至影响到周总理也跟着我们这么叫。还有赵起扬同志,大家也从来不叫“赵副院长”“赵书记”,而是叫他“起扬”;欧阳山尊同志,大家也同样从来不叫他“欧阳副院长”或者“欧阳副总导演”“欧阳导演”,而是叫他“山尊”……

这个优良传统一直沿袭至今。现在的各位副院长、副书记,大家分别叫他们“是之”“苏民”“兆华”“连昆”“崇林”。叫的人上口,听的人顺耳,谁也不介意。如果你参加人艺一个会议,大约是聽不出谁是“官”,谁是“兵”的。大家都觉得这种称谓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宽松的艺术创作气氛。

与此同时,人们还善意地创造了一些绰号,而且一经出现,便很快成为全院的共同“财富”,一叫就是几十年。

例如,李绪文同志上个世纪50年代调到剧院来时,还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负责搞道具制作和管理工作。他生就一副好嗓子,常常一边制作道具一边学两句歌唱家李光羲的《货郎与小姐》,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一次外出演出,他想早点睡觉,可是其他人有的闲聊,有的下棋,有的看书,有的打扑克,吵得他无法入眠。李绪文央求道:“亲爱的大哥们,小声点儿吧,我实在没法睡啊!”大家故意逗他,偏偏声音更大了,最后要求他唱一首歌来听,才肯安静下来。从此,每天晚上只要环境一不安静,李绪文便大声疾呼:“亲爱的大哥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一长,大家反把他叫做“亲爱的大哥”了,后又简称为“大哥”。没过多少日子,全院都叫开了“大哥”,包括曹禺院长和赵起扬同志。现在,李绪文已经是行政处处长,可是老人儿还叫他“大哥”,他照样答应得挺痛快。

(赵鹏摘编自《史家胡同56号:我亲历的人艺往事》,金城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人艺绰号曹禺
与绰号握手言和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给别人起令人不快的绰号也算欺凌!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只记半句话的邓超
人艺“复兴”之路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