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
2018-10-25闻春玲
闻春玲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1500
创伤性骨折是外界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骨结构连续性断裂,依据损伤部位、严重程度、骨折线形态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发生后,骨折部位可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重者甚至出现旋转、扭曲等畸形,导致对应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1]。手术是临床治疗创伤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康复锻炼,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对恢复骨折端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及受伤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受骨折损伤、手术二次创伤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感强,会引起明显生理、心理应激,使生活质量下降,依从性降低[2]。另外,剧烈的疼痛也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使错过或未在最佳时机获得理想康复效果,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及受伤肢体功能恢复,由此可见,创伤性骨折术后加强对疼痛的干预及护理十分必要。该院近年予以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干预护理取得理想效果,该文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3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3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明确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确诊四肢单发骨折,诊断符合创伤性骨折相关标准;(2)外科手术指征;(3)一般状况良好,麻醉耐受;(4)依从性良好,配合护理及研究;(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2)严重多发伤;(3)神经功能损伤;(4)既往外伤史,合并肢体功能障碍;(5)严重并发症;(6)临床资料不全。入选病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 28~80 岁,平均年龄(43.7±12.6)岁;闭合性骨折 33例,开放性骨折2例;上肢骨折13例,包括尺桡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6例,下肢骨折22例,包括跟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5例,髌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6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以择期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生活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导管护理、饮食护理等一般护理,早期予以患者功能锻炼,以患者耐受和循序渐进为原则,同期加用疼痛控制护理,综合采用多手段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具体措施如下:定期以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询问患者疼痛性质,分析疼痛产生的原因,以此为据为患者制定疼痛控制方案,并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疼痛情况个体化实施;术后早期,患肢制动,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切口周围冰袋冷敷,减少肢体肿胀和麻木,以后根据病情将患者肢体安置于功能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予以肢体按摩,以缓解肌肉牵拉引起的疼痛,预防压疮;予以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易消化、易于排便为原则,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防止热毒壅盛引起便秘,造成患者不适疼痛或影响切口愈合;创造舒适病房环境,维持适宜温湿度,特别注意遮挡阳光,控制医疗设备运作声音,日常出入病房、与患者交谈时,要慢走轻声,防止强光、噪声等不良刺激诱发或加重患者疼痛;日常护理动作轻柔,防止牵拉痛,可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于床栏适当位置系一条结实的布带,便于患者起坐时借力,以减少疼痛;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咳嗽时进行切口保护,以减少震颤,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对于较为明显的疼痛,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同时辅助深呼吸训练,以调节气息,减轻疼痛;采用注意力转移法,为患者提供轻快舒张的乐曲,以感染患者使精神放松,或予以感兴趣事物,转移患者对疼痛的过分关注,从而防止心理因素、精神因素造成的疼痛感扩大;对于疼痛严重、不耐受、一般干预不能有效缓解者,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或塞来昔布胶囊,具体用法用量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于适当时机停药。护理同期,予以患者健康宣教,使正确认识疼痛,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树立康复自信心,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地配合疼痛控制。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统计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基本康复指标,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骨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评价采用NRS量表,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痛感越强。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3],量表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满分100,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心理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 50 分为临界值,超过50分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 7~16 d,平均统计学(11.3±4.2)d。在院期间疼痛及生活质量评价见表1。统计显示,患者术后第3 d起疼痛较前显著改善,术后第7 d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院期间,患者SAS、SDS均低于50分,未见焦虑、抑郁症状,心理状态良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11~17 周,平均愈合时间(14.2±3.5)周,术后随访,31例患者基本恢复至原来的肢体功能,4例患者轻度功能障碍,无畸形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评价:满意32例,一般3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91.43%。
表1 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术前 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NRS评分SF-36评分4.7±2.6 55.4±19.2 3.4±1.5 58.1±16.7(2.0±1.1)*61.2±17.4(0.9±1.3)*(65.5±18.1)*(0.4±0.6)*72.3±15.5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属机体正常防御性保护反应,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常见症状,包括骨折损害与手术创伤刺激作用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其中前者是造成患者疼痛的基础,后者则伴有情绪色彩,疼痛反应易受外在因素影响[4]。
有研究指出,功能锻炼能促进骨折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以及关节粘连、挛缩等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术后越早期予以患者功能锻炼,越有利于骨折康复及功能恢复[5]。但是,疼痛会使患者不耐受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或使依从性降低,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同时,疼痛也会明显增加患者不适,引起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降低睡眠质量,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6]。为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解决疼痛所带来的系列问题,该院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引入疼痛控制护理,其护理宗旨在于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减轻患者疼痛。鉴于患者自觉疼痛感受外界环境、个人情绪等因素影响较大,护理在强调药物镇痛的同时,也注重减少或消除可能导致患者疼痛或使疼痛加重的不利因素,从而全面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患者平稳形态,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其中,注意力转移法、呼吸训练等物理手段是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的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手段[7],其应用对减少患者镇痛药物使用也具有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通过疼痛控制护理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后,能够提高患者耐受,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符合现代医学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