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18-10-25冯启宏
冯启宏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20
下肢骨折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自身解剖结构的因素,导致在高能量的损伤下形成骨折[1],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身体机能下降,骨密度降低,更容易造成骨折,而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其骨折发生率最高的是长骨中骨折,由于该部位周围的软组织较少,导致其血供情况较差,在骨折发生后增加了其治疗的难度[2]。在临床治疗中,髓内固定术与髓外钉板固定术都属于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案,而其治疗效果对比在临床上研究较少,而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比较广泛,因此为了证实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此次研究特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探究髓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74例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外固定组选取3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6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1±2.3)岁;内固定组选取3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64~8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2.1)岁,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患者病历送入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次研究结果科学性不构成影响。
1.2 方法
在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清创、石膏外固定等常规治疗方式,并且对患者骨折长度进行测量。内固定组患者给予髓内固定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去患者侧卧位,将患者患肢向上,采用复位器对患者进行临时固定,选取进针点后作切口,切开骨折断端并进行断端复位,复位成功后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考虑采用Camma钉还是交锁髓内钉,将主钉进行安置并且放入患者髓腔,后旋动螺旋加压手柄,插入固定杆,然后将尾螺帽旋入,后常规关闭患者切口。外固定组则才采用髓外钉板固定术,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拆线。
1.3 观察标准
(1)治疗指标(出血量、愈合时间、恢复优良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骨折未愈合、疼痛异常、活动度未恢复);(3)生活质量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总体指标,总分1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研究数据得知,内固定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较为优异,且与外固定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分析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安全性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固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与外固定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将其作为预后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固定住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较高,且与外固定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生活质量评分外固定组(n=37)干预前 干预后内固定组(n=37)干预前 干预后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情绪总体指标6.14±0.21 6.12±0.62 6.13±0.43 7.25±0.52 6.43±0.51 7.24±0.21 7.01±0.22 7.14±0.52 8.32±0.11 7.71±0.13 6.11±0.22 6.24±0.53 6.35±0.24 7.24±0.54 6.47±0.18 8.22±0.11 8.21±0.12 8.15±0.21 9.11±0.21 9.16±0.03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骨折[3],从骨折类型上分析,属于一种长管状骨骨折,一般都是由于患者自身的高能量损伤所导致[4],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身体技能下降,骨密度降低,更容易造成骨折,而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其骨折发生率最高的是长骨中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而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十分重要,髓外钉板固定术属于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术,在临床上效果较为可观[5],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下肢骨膜损伤比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骨膜受到损伤,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6],而髓内固定术则属于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让患者骨折断端均匀受力,从而提高患者抗折弯的能力以及抗旋转能力,避免由于剪、扭等应力对患者造成再次损伤,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7]。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髓内固定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推荐,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于主刀医师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临床应用当中,一定需要主刀医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在该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研究数据得知,内固定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较为优异,且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安全性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固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将其作为预后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固定住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较高,且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证实,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髓内固定术,对患者临床效果的提高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有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