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型“一带一路”战略思考
2018-10-25赵新力董全超霍宏伟辛秉清林茜妍
肖 轶,赵新力,董全超,霍宏伟,辛秉清,林茜妍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 100045)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倡议[1]。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4)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的发布,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成立,“ 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响应,“一带一路”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节点,覆盖亚洲大多数、独联体、中东欧、部分西欧和非洲国家的半放射线布局。“一带一路”发展态势良好,前景预期甚佳。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与会。习近平主席在论坛期间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诸多新的理念、新的要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在前期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为切实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在建设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宜超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适时提出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在“形成共同理念、编制共同蓝图、采取协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综合“陆海空天信心”六个维度和社会、经济、安全和民生四大领域,将“带”拓展成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连通纽带,将“路”缔造成为人类和平和谐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幸福之路。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梳理“一带一路”倡议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状型“一带一路”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网状型“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三步走实施方案及相关建议。
一、开局良好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四年来,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进沿线国家感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带一路”已经成型,方兴未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达70个,人口超过26亿,占世界人口的36%,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涉及大中华、伊斯兰、斯拉夫等多种文化,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有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目前已有100多个,并普遍与各自的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亚投行成员国也有望由成立之初的57个扩容至90多个,助力“一带一路”各国的建设融资。
“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高度认可和积极推动。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在关于阿富汗问题决议(A/RES/71/9)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环境,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16年杭州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峰会、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等的主题都与“一带一路”理念相吻合[3]。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在海外建设经贸合作区达50多个,为所在国创造了11亿美元的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科技合作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科技部等编制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与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中国-南亚、中国-阿拉伯等一系列科技伙伴计划,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实施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青年科学家来华计划[4]。2011-2017年,科技部支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合作项目725项,累计投入30.85亿元人民币;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培养了5000多名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峰会”之后年均培养1000多名;启动了“中巴(基斯坦)棉花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斯(里兰卡)特色植物资源研发实验室”、“中蒙孵化器”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一带一路”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反响,主要是抓住了人类共同的三个任务和目标,而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其一是脱贫致富。“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7亿人的脱贫致富,占整个世界脱贫贡献的七成,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一带一路”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立足于自我发展的道路,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才有可能搞工业化,是真正惠及老百姓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全球化[5]。其二是减小贫富差距。“一带一路”就是帮助内陆地区寻找海洋,进行全球产业的布局。互联互通实现以后,陆上“天堑变通途”,将有助于消弭南北发展的差距、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沿海和内陆的差距、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等。其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不够平衡,“一带一路”就是要打造更加开放、均衡、包容和普惠的合作架构,打造新型全球化,通过倡导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治理观,让世界分享中国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思想。
二、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简称“网状构想”,其主要拓展一是从以中国为核心节点的树状结构向更具抗冲击性、更灵活的网状回路发展;二是从历史上延续千年的经贸之路向人类互利共赢的纽带和共同富裕的光明之路发展;三是从以中国观念主导客观事物为主的“一带一路”向整合包含各民族先进发展理念的多边融合和主客观一体的“一带一路”发展;四是从带动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向带动全球所有有意愿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五是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向包含了“科技连通”的“六通”发展。
(一)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将极大促进中国与世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对实现全世界国家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是加强我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四年多,我国与沿线国家在传统领域的合作日趋成熟,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加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合作交流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是世界众多国家的迫切要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均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较强兴趣,加入愿望较为迫切。金砖国家成员巴西、南非以及多数非洲国家,目前已感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力度,加入愿望较为强烈。挪威、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向来独立自主性较强,有较强愿望。
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是实现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助力全世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早日消除饥饿、贫困、失业、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冲突,共同走向繁荣。
(二)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可行性分析
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布局具有可行性。从总体实力看,中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是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从文化上看,大中华、伊斯兰、斯拉夫等沿线国家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具有巨大的文化辐射梯度,彼此间拥有互信、认同的基础,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提供了可能,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机会。从经济发展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沿线国家与其他重要国家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经贸、投资合作往来频繁,亚投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积极助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构建未来发展的支点提供了可行性。从机遇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类似,发展需求和条件有共同之处,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容易达成共识。科技创新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中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效。沿线国家积累的大量成熟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能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具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从另一个层面,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型跨国公司业务收缩。这些都为我们适时提出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带来了新的可能。
三、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总体布局
(一)理念主导,纵横交替统筹,构建网状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最有影响力、最具普惠性、最受关注和最受欢迎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公共产品,很可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种最佳实践。目前,“一带一路”的地理范围东起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达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贯穿亚洲大部、中东欧、邻接北非和非洲东部。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线路主要有3条,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三个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个: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未来,要更好拓展“一带一路”,必须从“陆、海、空、天、信、心”六个维度同时入手,坚持理念优先,物理跟进的原则,同步推进、形成合力。在网状型结构框架下,任何一个国家在网中都可以将自己视为中心,向外辐射。由于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文明程度、建设水平、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际上的网状型形成的点、线、面具有较大差异。
(二)统筹顶层设计,以参与方共同需求为导向,从“陆海空”三个维度谋划实施三步走战略
实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一要在整体上强化顶层设计。动态调整能够纳入到一带一路框架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手段,机动灵活、审时度势,搭好框架。二要在拓扑结构上做到平等高效连通。将“一带一路”拓展为网状型结构,使每个参与方都感觉自身是网络中的平等节点。三要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包容共建共享。让“一带一路”从传统经济文化线路的延伸,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关系法制的典范,让各方都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来贡献智慧,为完善“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第一步,发展大洋洲、南美、南部非洲关键支点,拓展“一带一路”至南半球主要大陆。夯实现有线路基础,重点发展大洋洲、南美、南部非洲关键支点,到2020年,使“一带一路”拓展至南半球主要大陆,形成南北半球共同发展,以中国为中心的线状辐射结构(见图1)。
一是择机拓展海上东南线至大洋洲。在地理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横亘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海上位置非常重要;在经济上,澳新两国是世界重要原材料、农副产品、海产品供应地和旅游目的地,与各国经贸往来频繁,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潜力大;同时,澳新两国与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人文交流频繁,增加了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近年来,澳新两国及太平洋岛国社会各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意愿强烈,可尽快将大洋洲纳入“一带一路”框架。
二是尽快拓展巴西、南非支点。巴西、南非皆为金砖国家,且皆为本大洲发展中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良好的合作传统。目前,两国发展均遇到一定困难,加强与亚洲、欧洲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愿望迫切。应尽快将巴西和南非作为通往拉美和南部非洲的两条主线的关键节点,将“一带一路”拓展至南美洲和南部非洲[6]。
三是强化南亚重要支点建设,打通亚洲对非洲东部、南部新通道。进一步加强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建设好这两个重要支点型国家。通过加快东亚、东南亚至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建设,提升路上交通的通行效率。延伸现有对东南亚运输线到斯里兰卡,加快提升斯里兰卡港口货运业务量。
第二步,发展西欧、中北非、加勒比关键支点,网状型“一带一路”渐成雏形。在2020年线状辐射结构的基础上,拓展“一带一路”至西欧、中北非、加勒比等地区,到2030年,使“一带一路”基本覆盖世界主要大陆,以中国为中心、多支点并存的网状型结构渐成雏形(见图1)。
一是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在欧洲西部的节点。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强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成员,“一带一路”已初步延伸至欧洲西部。应以德国、法国等为西欧关键支点,通过高速公路网、亚欧大陆桥、航空、海运等方式,连接中欧与西欧,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欧洲西部节点。
二是发展埃及、坦桑尼亚中北非关键支点。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是北非、东非重要国家。巩固埃及、肯尼亚支点,建设坦桑尼亚支点,形成纵贯非洲大陆的埃-肯-坦-南中轴线。加快从非洲东海岸到南非的铁路、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利用中国在铁路建设上的优势,连通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南非等国家,形成作为非洲北部、东部、南部的海上连接线备份的大陆连接线。
三是拓展加勒比线路。墨西哥、古巴为加勒比地区重要国家,可以作为加勒比地区重要支点,可在加勒比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开辟太平洋至大西洋新航道,为“一带一路”联结加勒比与西欧地区,拓展我也加勒比地区贸易往来打下重要基础。
四是利用好俄罗斯远东出海口。加快中俄共建的扎鲁比诺港建设,保持好中俄务实合作关系。开展通过扎鲁比诺港经海上航线到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的运输,建设对拉美国家货物运输新通道,并使其成为我未来北极航线和“冰上丝绸之路”的起点[7]。
第三步,以各支点为中心放射,网状型“一带一路”结构建成。在2030年网状结构的基础上,以各大洲主要支点为中心连接周边国家,到本世纪中叶即第二个“一百年”时间,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高密度网状型“一带一路”结构(见图1)。
一是联结非洲和南美。发挥好南非、厄瓜多尔的关键节点作用,拓展好南非到巴西、厄瓜多尔到秘鲁和巴西的链接。通过科技、经济活动消除制度差异、文化阻力以及非传统领域安全形成的障碍。同时加强通信支持和制度性支持,共同构建新的,更广阔的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放射性空间构架。
二是加快拉美国家互联互通。联结加勒比和南美洲国家,建设连接安第斯山脉东西的两洋铁路,必要时建设向北延伸至厄瓜多尔的支线,实现依托巴西、秘鲁和厄瓜多尔均能达成拉美资源外运的目的。
三是加强欧洲与南美互通。适时建设西班牙-巴西,希腊-巴西连接线。作为原有线路的备份线路,使丝绸之路经济带网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网络网网相连,形成真正“网状型”结构。
(三)注重创新引领,着眼未来发展需要,从“天信心”三个维度丰富“一带一路”内涵
一是加速发展空天战略新技术。当前空间技术不断拓展人类的活动疆域和发展空间,成为大国必争的战略前沿和技术高地。在布局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中,必须充分考虑未来深空深海发展布局,抢占先机,为维护各国人民利益,应对星外未知风险做好储备。在今年全面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基础上,加快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建设,分阶段部署300-400颗卫星,形成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在2020年前后建成全系统基础上,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在现役国际空间站2024年退役的情况下,发挥中国唯一拥有空间站的作用,与“一带一路”有需求国家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二是构建全新信息通信网。在以“网状型”思路拓展“一带一路”的同时,必须注重发挥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比较优势[8],做到信息网络建设与陆海空交通建设同步,完善新的接入网框架,逐步改变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现有通信网络架构和信息通信标准体系,多应用我国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信息通信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加快4G网络推广,提前5G网络布局,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新标准,最大限度保障网络通信安全。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构筑全新信息通信网基础建设。在“一带一路”核心节点上建设一批数据中心。铺设联通“一带一路”核心节点的新型通信骨干网络,依托空天卫星通信优势打造新型应急通信网络。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
三是加快文化和人文交流。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独特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9]。“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以科技人文交流为引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文化、体育、教育多个层面的有机互动,增强文化互信和文化认同,更加有效地支持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图1 网状型“一带一路”示意图
四、有关建议
随着网状型“一带一路”的逐步实现,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及时分析和有效应对。一是国家群体扩大,各国法律、制度、政策差异加大,多边决策、协调的难度增加;二是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差距可能加大,发展需求更加多元,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需加强统筹;三是思想观念和文化愈加多元,特别是历史上不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对“一带一路”精神的理解差距较大;四是地域覆盖更广,提高了交通、物流、通信等合作交流的成本;五是由于更多治理水平较弱的国家加入,其各类数据的统计口径和积累不足,将对“一带一路”各国的评价和预测等科学决策带来困难。为实施好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以下建议。
(一)追求共识,携手行动。
深入调研拉美、澳新和南部非洲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共同总结我国与上述国家(地区)各方面、各层次合作与交流的成功经验,以于各利益攸关方“充分理解、形成共识、主动参与”为工作重点,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二)科技引领,长远布局。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以及与拉美、澳新和南部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开展科技创新对话、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共同发起、参与国际科学大工程计划等,进一步开展科技人文交流,为有关国家(地区)科技主管部门人员、科技人员和科技型企业家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为杰出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三)人文交流,点面结合。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线带面,扩大人文交流影响和辐射。在现有人文交流机制基础上,长远布局,点面结合。对于周边国家坚持“惠、容、亲、诚”外交理念,形成关系友好的“朋友圈”。进一步建立与拉美、澳新和南部非洲国家(地区)人文交流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文交流活动,以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打造与拉美、澳新和南部非洲国家(地区)命运共同体。
(四)网状建设,急用先行。
按照前述陆海空天信心“六维”空间网状建设规划,在充分考虑中方供给和外方对我需求基础上,对其有重大、紧迫需求的项目,先期启动。同时在网状建设规划上纵横推进,逐步形成网状回路。
(五)共建共享,打造平台。
有效集成各国科技资源,加强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科技成果、人才资源的共享,建设“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国科技主管部门应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合作主体构建技术转移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规律和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全体参与方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与技术服务,打破沟通交流的瓶颈。
(六)对接战略,加强合作。
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间走廊”、蒙古“发展之路”、越南“两廊一圈”、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琥珀之路”等各国战略的对接,着眼各国发展急需,加强在能源、交通、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等举措形成和支持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大项目。
(七)加强评估,动态调整。
在网状型“一带一路”构想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进展与成效的绩效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应用大数据技术,定期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步战略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