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论华夏五千年 再振文化自信心

2018-10-25袁泽友

藏天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崇高弘扬传统

本刊记者 袁泽友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缘何唯我华夏经久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在传承、创新中弘扬华夏文化……在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文化精英纷纷亮剑,纵论古今中外,把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深沉的思考、最新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全景展示了中国学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概貌,也精彩演绎了一场关于华夏文化的“华山论剑”。又一个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或将从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开始。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原副会长、驻瑞典原大使 吕凤鼎

吕凤鼎:绝不能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我们手中衰败

当前提出加强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回顾华夏5000年文明,历朝历代在做出了自己贡献的同时,都为保护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这一代也应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衰败和失去光泽。

◎2018年“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嘉宾合影

◎少将、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 贺茂之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应对国际形势向我们提出的紧迫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也经历过许多困惑和曲折,特别是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冲击。所谓西学东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影响到中国国内对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不可替代的战略选择。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振兴中华大业的重要内容。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振兴中华大业的应有之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精力都远远跟不上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近些年掀起的国学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并不是太理想。

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

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正地重视,负起历史的责任。同时,身体力行,使自己成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从学校抓起,同时,要在全社会提倡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水平。

三是要切实做好传统优秀文化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力争造就一批有影响,并为专家认可的大家。

四是要抓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认真总结过去在传承与发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贺茂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什么叫崇高?崇敬、高尚。《西汉书·杨震传》讲,“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努斯讲,“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当代文学家王朝文讲崇高是时代精神和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北大教授张世英在《崇高导论》讲道,崇高是美的最高境界,崇高具有着胆魄和力量,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追求。我们说崇高是真善美的境界,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崇高。

我们把崇高的内涵和外延概括起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真正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又渗透到平凡世界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可以生发出排山倒海的威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要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对照今天的论坛,可不可以说,我们的论坛就是崇高的论坛呢?我们不是在彰显真善美吗?我们不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是在继承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崇高。

孙南京:文化应该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本届华夏论坛和新书发布会,主题特别地好。因为它回应了今年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精神,也贴近了社会的现实。

大家知道,今年的疫苗事件让我们很揪心,震惊了全国。为什么?因为它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其实,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问题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百姓忧心忡忡,逐利互害的模式使国人,人人受害。“义克利者是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在2000多年前的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网上曾盛传过这样一段视频,标题是:来自祖宗的呼唤,中国人迷路了。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生病住院发出感慨,我病了,社会也病了。病根在哪?文化出了问题。

尼采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文化出了问题,要问哲学家,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当浮躁、浮华,乃至腐败成为一种文化存在时,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桎梏。

◎少将、总装备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政委 孙南京

文化应该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鲁迅先生也讲,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

孔繁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让浮华流行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摆到这么重要的位置,反复地加以强调,这绝不是偶然的。明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在2500多年以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应该很低下,但是就有那么多的学者在苦苦思考人类社会一系列的根本性的问题,从而诞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譬如孔子。孔子的思想一经产生,就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孔子之后,孔子的思想经过了创新、拓展,经过了曲解、篡改,经过了跌宕起伏。我们现在又重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群众所接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应该被轻视的,都是应该下大力气研究的,都是应该以真诚的态度,把它用来为我们的社会服务的。而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应该是欠缺比较多的。

最明显的一个感受,上层领导的重视和强调,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我们中间所做的工作不太相称,和当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弘扬不太相称。如果这些工作已经做到位了,我们很难想象,我们那么多的领域,那么多的环节,那么多的场所为什么还有肤浅、浮华和腐败在流行?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首先就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把她变成赚钱的工具。当下,各种培训班,各种机构蜂拥而起,都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我们也组织学习传统文化,让小孩背《论语》,让青少年穿上汉服,让男女老少学会三跪九叩,让大家学会作揖。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去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优秀的没有弘扬,不太优秀的弘扬了不少。其结果和我们的初衷可能是背道而驰的。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怎么谋划、怎么设计、怎么部署、怎么展开,这不是老百姓能做的事情。专门的研究机构、学者、教育机构,要承担起责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个研究不是把古人的话都拿来让今天人来背,也不是把古人的话搞得极其复杂。一本16000字的《论语》,敷衍成2000万字,没有人能够看懂。

《论语》,我最近学了五遍,我才感到,原来我们说了几千年的话,2500年前,老人家都说了。但是2500年以前的话毕竟是2500年的,每一个都搬到现在是不是就非常合适?因此孔子的思想精华,正确的要梳理出来,被曲解的就需要辨证。只有把真正的该搬的、该学的学过来,让它融入我们的社会,重建精神家园,重塑中华灵魂,实现民族复兴,才真正是建立在可能、可靠、可信的基础之上。

◎少将、火箭军后勤部原政委 孔繁顺

包御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破坏了精神面貌。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助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根,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

◎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包御琨

◎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赵建永

赵建永: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这场论坛的开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发掘其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精神。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和生命力的不竭源泉。经世致用的内容主要有,知行合一、体用一如、内圣外王、实学实践、实修实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学。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天津社科院为我成立了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致力于:国学智慧生活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这与本次论坛的主旨非常契合,希望与大家共同弘扬华夏文明经世致用的精神,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自己的责任。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叶自成

叶自成:民间有让中华文化发展的伟大力量

我在北大期间,我把我的心得体会写成一本书叫《华夏主义》。

什么是中国人的主体思想?什么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它是什么?这个话题很大,没有一个结论。我是斗胆提了一个概念,叫华夏主义。老子、孔子、商鞅,他们思想的合成就是华夏主义。老子为我们提供“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孔子为我们提供“德”,提供历史,提供文化教育。商鞅为我们提供依法治国,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中华文化是有缺陷的。

我们应相信民间存在着让中华文化优秀起来、发展起来的伟大的力量。怎样让中华文化优秀起来?

第一个主张,反对两种走极端。一种极端是虚无主义,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不好,骂孔子、骂商鞅,把老子说得一塌糊涂。另一种极端是把传统文化夸到天上去了,这种观点也不赞同。习近平主席要弘扬的不是中华文化,也不是华夏文化,他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有优秀,就必定有糟粕。糟粕是什么?比如说我们问一个问题,孔子那么伟大,孔子有没有地方不好呢?我们可以讨论。你要是真心热爱传统文化,你一定要对这有一个精准的答案,是有一些问题,但是人无完人,即使有缺陷,但是并不妨碍孔子成为一个伟人,这没有问题。我们既要反对虚无主义,也要反对过高的美化传统文化。

第二个主张,打破传统各家各派的隔阂,道儒法三家的精华要融合在一起。

第三个主张,华夏文化的精华怎么跟马克思主义的合乎时代的精神结合,跟西方自由主义中好的精华要结合,也不要离开西方。

第四个主张,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与现代化、艺术化结合起来。我经常赞扬彬宇先生做的很多事,期待彬宇先生作为80后,来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把时尚的东西,比如说网络技术用进来,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希望,在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西方自由主义的精华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希望所在。

张德林: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我觉得我们现在社会的浮躁,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审美。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丢掉书法,就丢掉了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丢掉了中国人共同认知的审美元素。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而书法又是无处不体现道,可以说,书法无一笔不太极、无一笔不阴阳,无一笔不合易理。而近几十年我们恰恰丢掉了真正的中国式审美。“审”是什么?“审”是观察,审是观照,审是明辨,审是鉴别。“美”是什么?西方有位美学家、哲学家说,美在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是和谐的关系,是自然而然的关系,是恰到好处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至善、至真、至诚!恰到好处就是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里讲的“中庸之道”、就是“中”,就是道家思想里讲的无为,就是佛家思想里讲的圆融。丢掉审美,就丢掉了对大美的判断,对至真、至善、至诚的认知。审美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去靠近,去鉴别、去审视,去体悟,去证知美是最核心、最高明的天地大道。

一个真正做艺术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审美的人,就是一生都在修正自己的行为,一生都在自律。因为学习艺术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纠错,不断自我修炼,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下社会,如果我们面对一位艺术家,你若对其作品提出批评,他可能不一定接受,但若是这位艺术家果真有求道之心、问道之心、弘道之心,他一定能学然后知不足,不断反省,勇猛精进,为此才能把艺术追求到底,最后达到“道”的境界。

中国书法是体现“道”,表达“道”,倾诉“道”,承载“道”的介质;是人们亲近儒释道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圣贤之路的最好的载体与纽带,是磨练意志,提升品格,安住身心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审美,而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那么提高全民审美素质和文化水平,书法一定是最好的抓手。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汉字、书写汉字,把书法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著名书法家 张德林

逯国平:不激不厉 而风规自远

我特别喜欢清代画家沈宗骞的一段话,“学习笔墨,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规模初备,再十年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大概意思是说学习中国传统书画,没有三十年的笔墨修炼是不会有一定造诣和收获的。很多朋友在听到这里时都对传统书画的学习产生了畏惧,不敢再学了。其实,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更多的体会到古人对于传统的“敬畏之心”!

“文艺”,“文”在前“艺”在后。“艺术”,“艺”在前“术”在后。孰轻孰重早就在这些表述中显而易见了。近年来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艺术界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术”轻“文”!由于缺少了“文”的精神和“道”的护佑,从而导致了出名要趁早、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等等一系列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重新重视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忘初心,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人生坐标!最后,借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西泠印社社员 逯国平

◎易学专家 寇方墀

寇方墀:亲民化民 开放融合

如何推动文化的复兴?以易学发展为例,我有两点建议:

◎孔繁顺少将向廖彬宇赠书法

第一点,易学的发展一定要亲民,走亲民化的道路,易学书籍不能束之高阁,阐释和解读不能再走仅有权威精英才能读懂的那样小众的方式。因为现在的时代和以前的时代大不一样了,这不再是一个完全由权威、精英主导的时代,而是一个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国学、我们的易学走到民众中去,让更多人了解它、信任它、运用它,只有当更多的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时,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当更多的人建立自信时,整个中国才有真正的自信。这就是第一点:亲民。

第二点是“时”的方面。《周易》强调“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个时代和过往时代已不一样,因此要与时偕行。首先要有自我的文化主体性自觉,在主体自觉的前提下,敞开胸襟拥抱外来文化,不必要鄙夷别的文化,而应是要让它们成为新鲜的血液,来激发我们的新鲜活力,使我们的文化出现新的发展。当年佛教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可以非常从容地来把西方文化化为激发我们的力量,以此促使我们的文化实现新的超越,成就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崇高弘扬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无名的崇高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