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10-25王光明许艳贞汪文新刘巧艳赵宇江舜杰罗剑锋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患总分医务人员

王光明, 许艳贞, 汪文新, 刘巧艳, 赵宇, 江舜杰, 罗剑锋

一段时期以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随之而来的伤医事件也不断出现。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发布的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1]。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2016年8-12月,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深圳市4家综合公立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采用按西方量表的汉化方法编制的医患关系量表进行医患双方医患关系的评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问卷编制

PDRQ-15(Patient-Doctor-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15-Item Version)和DDPRQ-10(Difficult-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10-ItemVersion)为国内广泛使用的医患关系量表,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汉化量表PDRQ-15(针对患者的医患关系量表)和DDPRQ-10(针对医生的医患关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2]。

PDRQ-15共15个条目、3个维度,即“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6个条目)、“医生的平易近人”(7个条目)、“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量表总分75分。采用该量表开展大样本抽样调查后,本研究进行了结构效度和内部信度检验,KMO值为0.969,Bartlett球形检P<0.001;问卷的Cronbach'sα为0.938,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DDPRQ-10共10个条目、3个维度,即“医生的主观感受”(2个条目)、“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4个条目)、“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感受结合”(4个条目),采用6点计分,量表总分60分。采用该量表开展大样本抽样调查后,本研究进行了结构效度和内部信度检验,KMO值为0.803,Bartlett球形检P<0.001;问卷的Cronbach'sα为0.72,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1.2 调查对象

对患者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纸质版问卷调查,对医务人员采用微信、网页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意识清楚,具有读写汉语的能力,愿意合作。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81份,回收率为96.03%。其中被调查患者共1 769名(61.4%);被调查医务人员共1 112名(38.6%)。

1.3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PDRQ-15及DDPRQ-10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医患关系评价的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2.1.1 患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PDRQ-15调查总分为61.89±8.57分,总体评价较好。以PDRQ-15总分<45分(满分的60%)者为医患关系差,以PDRQ-15总分45~59分(满分的80%)者为医患关系一般,以PDRQ-15总分≥60分者为医患关系好进行分级。结果显示,患者评价医患关系差的有41例(2.32%),医患关系一般的631例(35.67%),医患关系好的1 097例(62.01%)。

2.1.2 医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DDPRQ-10调查总分为45.62±6.22分,总体评价较好。以DDPRQ-10总分<36分(满分的60%)者为医患关系差,以DDPRQ-10总分36~47分(满分的80%)者为医患关系一般,以DDPRQ-10总分≥48分者为医患关系好。结果显示,医方评价医患关系差的有66例(5.94%),医患关系一般的598例(53.78%);医患关系好的448例(40.29%)。

2.2 医方及患方PDRQ总分比较

2.2.1 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PDRQ-15总分比较 本研究中,患者PDRQ-15总分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户籍、是否参保、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就诊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户籍患者相对农村户籍患者PDRQ-15总分较高;年龄越大,PDRQ-15总分越高;参保患者PDRQ-15总分高于未参保患者;在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PDRQ-15总分最高;经济水平在平均及以上水平的患者PDRQ-15总分高于处于低经济水平的患者;住院患者PDRQ-15总分高于门诊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家属的PDRQ-15得分比较 n,%

2.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比较在本研究中,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是否在编、职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经济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水平在平均及以上的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高于处于低经济水平的医务人员。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DDPRQ-10得分比较 n,%

2.3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3.1 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因患者PDRQ-15总分<45分的患者仅有41名(2.3%),所以将其同PDRQ-15总分在45~59分之间者合并为一组。以患者PDRQ-15总分<60分者(n=672)为医患关系一般或差(设为因变量0),以PDRQ-15总分≥60分者(n=1 097)为医患关系好(设为因变量1),以性别(0=男、1=女)、户籍(0=城镇、1=农村)、年龄(1=24岁及以下、2=25~34岁、3=35~44岁、4=45岁及以上)、文化程度(1=初中及以下、2=高中/中专/职高、3=大专及以上)、经济水平(0=低水平、1=平均及以上水平)、是否参保(0=未参保、1=参保)、就诊类型(0=门诊、1=住院)为自变量,在进入水准α入=0.05,剔除水准α出=0.01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好坏与患者户籍、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是否参保、就诊类型等因素存在关联。见表3。DDPRQ-10总分<36分的医务人员仅有66名(5.9%),所以将其同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在36~47分者合并为一组。以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48分者(n=664)为医患关系一般或差(设为因变量0),以医务人员DDPRQ-10总分≥48分者(n=448)为医患关系好(设为因变量1),以性别(0=男、1=女)、年龄(1=24岁及以下、2=25~34岁、3=35~44岁、4=45岁及以上)、工作年限(1=5年以下、2=5~9年、3=10~19年、4=20~29年、5=30年及以上)、文化程度(1=大专及以下、2=本科、3=硕士及以上,经济水平(0=低水平、1=平均水平以上)、是否在编(0=否、1=是)、职称(1=初级及无职称、2=中级职称、3=高级职称)为自变量,在进入水准α入=0.05,剔除水准α出=0.01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好坏与经济水平存在关联。见表4。

表3 患者医患关系评价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评价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与建议

3.1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分析

本研究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均较好,仅有2.3%的患者和5.9%的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差;97.7%的患者和94.1%的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为一般或良好,其中62.0%的患者和40.3%的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良好,可以认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不同,患者更乐观一些。这与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有所差距[3-4]。这可能与近年来深圳市卫计委一直致力于推行多措施改善医疗服务、重视公众满意度有关系,服务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评价,缓和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医方及社会应合理看待目前的医患关系,不应过分紧张,应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及时向医务人员做正面宣传,纠正一些媒体的偏颇宣传和负面宣传,避免医务人员被负面情绪所引导,从而影响服务态度及工作积极性。

3.2 患者医患关系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城镇户籍、参加医保、初中及以下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住院的患者对医患关系总体评价更好。年龄越大、学历层次越低的患者/家属传承了早期医患互信、互敬的良好认知,所以医患关系评价较好,这与2016年孙江洁等[5]对20家医院的患者调查的研究结果一致。低收入的患者通常是那部分有医疗需求但费用来源困难,迫不得已才上医院就诊的人群,因而对医疗费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就医结果更为敏感,没有达到其预期则可能引起较低评价,反之经济水平较高及城镇户籍的患者(通常收入更高)对医患评价更好。参保患者相对于自费患者,直接付出的就医成本相对较低,就诊心态更轻松,因而可能对医患关系总体评价更好。相对于门诊患者,通常来说住院患者跟医务人员的相处时间更久,沟通时间更长,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更明显,因而可能评价更高。

在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中,患者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重要措施是:完善医保制度、降低医药费用、完善法律法规[6]。提示政府部门应加速完善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相关医疗政策,同时完善医保制度,进一步缓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务人员应当学习在面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沟通技巧,尤其是面对自费患者以及门诊患者时,更需要多点耐心,增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互信。

3.3 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为自身经济收入水平处在中上水平的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高于认为家庭收入处于低水平的医务人员。在大部分研究中,主观评价的收入地位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7],也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所以主观评价处于较高收入地位的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时也往往会表现出更好的服务态度,更容易赢得患者的高评价。但在本研究中,性别、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年龄、是否在编对医务人员的医患关系评价没有影响,这与孙江洁等[5]的研究结果“医务人员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称影响医患关系评价”不同。这可能与本调查中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工作年限未达到理想比例有关系,本调查中医务人员的总体年龄偏年轻化,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年龄占总调查人员的86.4%;学历及职称层次偏低,本科及以下学历占90.4%,中级及以下职称占85.3%;工作年限偏少,工龄20年以下的占82.5%。

中国医师协会2014年发布的医师执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中选择“很不满意”的比例为19.1%。提高医师合法收入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很多医师认为提高医师合法收入对治理红包、回扣现象,缓解医患关系紧张都能起到积极作用[1]。

3.4 局限性

近年来,医患关系的各类研究已经俨然成为热点。跟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尚未研制出成熟的测量工具。现阶段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相关调查研究众多,调查者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自行设计问卷进行现状的定性调查,导致关于医患关系量表的使用在我国繁杂且不规范[8]。为填补我国在医患关系定量研究方面的空白,杨慧和王洪奇[2]邀请两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心理专家将两份量表进行英汉互译得出汉化量表,本研究在其汉化量表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及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问卷,经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可以较好地反映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但是第一,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俗以及医疗体制的差异,该量表仍有可能存在本土化适应不足的问题;第二,由于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限于深圳4家公立医院,研究样本有限,区域未扩展,样本结构也不够理想,可能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普遍性。所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针对全国的医患人群进行更大规模的调研,亦可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医患关系评价进行进一步的分区域研究。第三,本次研究探讨的影响因素未能穷尽,未考虑政策、舆论等社会学因素对医患关系总体评价的影响,而实际上,在其他学者的调查中,新闻媒体、医疗体制等社会因素对医患关系有重要影响,未来可以纳入该研究领域的其他变量。

猜你喜欢

医患总分医务人员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二)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一)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