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2448”模式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机制探讨
2018-10-25谭健成杨志敏宾炜林嬿钊范宇鹏
谭健成, 杨志敏, 宾炜, 林嬿钊, 范宇鹏
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全民健康”成为健康与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理念。中医药健康理念、认知和行为的树立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途径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本文立足于当前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12448”发展模式。
1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自1978年我国提出要踏踏实实把中医事业推向前进后,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举办了中医药科普专业研讨会,表彰了全国优秀的中医药科普专家和先进集体,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活动,出版了中医药科普首部专著《中医药科普创作大系》,推出了业内一批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1]。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改善。然而,相对于整个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发展却与其严重不相匹配,其发展势头较弱甚至开始有所减退。同时,科普市场“西强中弱”,以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被“伪化”和成为赚钱工具等不正之风盛行的趋势日趋严重[1]。在宏观层面,除了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通过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建立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宣传机制外,未见更多相关具体的指导意见。专家学者对中医药文化科普发展的研究也不甚多。傅俊英等[2]均提出要构建并强化中医药科普宣传体系的发展战略,但没有具体系统的实施方案。李威等[3]提出基于社会和医院两个层面构建的中医健康科普新模式,则侧重站在医院的角度看待中医药科普的发展,不适合于指导整个社会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发展。
可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综合复杂的,其瓶颈在于科普模式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科普的内容和方法都较为枯燥单一不被现代人所喜欢而难以推广传播。因此,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指引,对模式进行创新,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所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
2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12448”发展模式
2.1 “12448”模式的理论研究
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的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主要通过医院、社区宣传栏、宣传小册、科普讲座等形式开展“填鸭式科普”,是我国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社会科普中的一种延伸。但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给传统的健康文化科普教育带来巨大的思考。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社会转型的产物,具有独特传播特征的大众文化形成了一种草根性、渗透性、开放性的“教育”大众的方式[4],冲击着传统健康文化教育的专科性、灌输性、封闭性。这就要求健康文化科普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以迎接挑战。而中医药健康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使命,科普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难度更大。
新型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模式在设计上应该符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与教”理论中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5];注意发挥“以受众为中心”的科普教学模式中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设计;在传播上应该大力发扬大众文化的“大众传媒化”和“日常生活化”传播特性,适当体现“市场化”和“娱乐化”传播特性[4],并主动引入MOOCs教学模式[6],实现中医药文化科普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入分析不同职业、年龄、知识结构及各类人群的需求,将有效的科普资源和用户时间最大化放在其需求的科学素质提升上。
笔者在总结梳理中医院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经验基础上,围绕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方法学、科普经费、科普媒介5个组成部分,参考学者彭金林等[6]关于“创新型城市现有的科普模式中政府主导的科普模式最重要,其次是大众传媒主导的科普模式”的研究分析结果,借鉴农村科普“帕雷托改进”模式在群众需求、科普架构、技术支持、健全规范等方面的优势[7],融合“互联网+”全新科普模式[8]和微时代科普模式[9]的创新思维,充分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作为实践医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道虽深却可浅出,道似远而实近”的特点,提出适用于宏观指导和调控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12448”模式。
2.2 “12448”模式概述
“12448”模式,即“紧扣1个中心,坚持2个原则,谋求4个结合,实现4化运作,体现8大特性”。“12448”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发展“12448”模式
2.3 展开“4个结合”
“4个结合”是指让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与农业、饮食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结合。
2.3.1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与农业结合 通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与农业结合,加大对中草药的栽培及中药知识的宣传。可通过成立中药农业试验站、示范农场、药品和食品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中药假日农场、观光农场,打造“科研-生产-教育-推广”四位一体的中药农业科普体系。
2.3.2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与饮食业结合 加大对中医药膳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公众对中医养生食疗、中医预防食疗的重视。让中医“治未病”理念真正融入民生,促进健康社会的发展。
2.3.3 中医药科普与旅游业结合 通过大力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塑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来壮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开拓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
2.3.4 中医药科普与文化产业结合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中,中医药科普的文化产物呈现的特点是书刊文章多,影视戏剧少。因此,有必要让中医药科普与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娱乐业、网络传媒等更多新生的文化产业结合,做出精品,做出典范。
2.4 实现“4化运作”
2.4.1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教育学科化 所谓“学科化”,就是要把数千年来国民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有效生活经验经过积累与沉淀形成学科知识,再通过科普教育者的传播与推广,把中医药学科知识恢复回归到生活经验的过程。可以以中医“治未病”为突破口,建设中医预防保健相关学科,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做好中医药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10],进一步填充和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从更高的层次推进我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同时抓好中医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科普事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4.2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资源集约化 所谓“集约化”,就是要在充分利用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知识、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的发展。包括:①动员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中医药学会协会系统、中医药博物馆科技馆、中医药相关集团企业、中医药相关养生保健机构和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科普事业,形成中医药科普大格局。②引导相关单位不断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华,丰富科普教育内涵;同时加大对中医药知识技术的成果转化。③通过政府协调,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解决地区间科普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努力促进中医药科普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2.4.3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服务多样化 主要是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形式和开发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包括:①积极组织中医药健康文化宣讲教育活动;②大力开发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报刊、杂志、书籍及影视、歌曲、节目、广告等文化产品;③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知识传播提供平台;④善于借助中医药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中医药科技示范点等场馆设施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展览;⑤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事业。同时充分融入大众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中,集大众智慧激发更丰富多样的科普产品呈现。
2.4.4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管理制度化 完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确保中医药科普工作健康发展。包括:①在动员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其运行机制,以保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广泛、平稳、健康发展;②健全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市场经营体系,完善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③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运行反馈机制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效果评价机制,以保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的成效真正落实到终端的受益对象;④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激励机制,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使政策规定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2.5 体现“8大特性”
2.5.1 长期性 于政府而言,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于个人而言,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是一项终身受教育的内容,这就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长期性的要求。
2.5.2 广泛性 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知识技术范围和地区受众对象均应广泛。其范围既包括中医药学的一般知识,也包括其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等;其对象既包括中医药工作者,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11]。
2.5.3 科学性 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内容和方式要合理、正确,对维护人类健康有积极正面的指导意义。
2.5.4 实效性 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讲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执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达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效果。
2.5.5 交融性 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不能孤立局限地开展,内容要多学科交融,形式要多平台交融,发展要多产业交融,形成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与影视娱乐、休闲旅游等公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交融的科普模式。
2.5.6 互动性 指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的开展要克服传统教育“你讲我听,你做我看”的局限,一定要让科普受众主动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深入到公众生活中。
2.5.7 公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科普法》明确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12],所以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体现其公益性。
2.5.8 经营性 科普法还规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12],所以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发展,就要在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市场监管下,在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科普事业和追求市场效益为主的经营性科普产业之间积极寻找最佳结合点,建立起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和发展的机制。
3 结语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12448”发展模式是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求和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势而提出,有助于我国优化和完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体系、提高科普成效、降低资源消耗、提升运行监管水平。本文建言以此模式作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的发展模式之一,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