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土地 忠于理想
——记天福地农场主 潘兵
2018-10-25
18岁时,他来到长春,做一名汽修学徒。2013年,他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维修保养店。现在,他专心于农场经营,深怀对黑土地的热爱,坚持初心,坚守原则,誓把真正绿色健康的大米带给百姓,他就是天福地农场主潘兵。
“农二代”的出走与回归
从开始做汽车维修行业,到经营与其毫无相关的农场事业,虽然历经艰辛、困难重重,但潘兵依然固守并坚持了下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有这种情怀的人,多数出生于农村,吃得其中的苦。潘兵也不例外,他说:“我8岁时就经常和爷爷下地干农活。那时,爷爷跟我说,别种地了,一定要从农村走出去,种地发不了家,也致不了富。当时,我觉得爷爷的话有道理,就拼命往城里走”。
18岁时潘兵只身到长春,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工,不怕脏,不怕累,修理技术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后来,自己还开起了汽车维修店。在城市待久了,他慢慢注意到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早已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也吃不到真正绿色天然的食品,好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我开始有了想法,找一块好的土地,验证爷爷说的话到底对不对”。
农业新兵生产的“丑丑米”
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坚持,潘兵筹划成立了天福地农场,种植有机水稻,并给自己生产的大米起了个特别的名字——“丑丑米”。说起名字的来历,潘兵津津乐道,所谓“丑丑米”指两丑。 第一丑是“丑田”。因为大米种植起步不久,所以,稻田田埂整作得不直,看上去坑坑洼洼,不平坦,弯弯扭扭,就像一个“丑”字。“丑田”种植的作物也不整齐,高高矮矮,甚至草比苗高,而周围老百姓的田则耕作得十分平整,作物也整齐划一;第二丑是“丑米”。潘兵坚持原始的种植方式,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搭建六层隔离带,切断水源、土壤污染,保证大米绿色健康,但同时大米的外观也受影响。没有喷洒农药,经常有野草、野豆子在苗边生长。另外,坚持不抛光,不筛选,所以,呈献给客户的大米可能颜色黯淡,还会掺杂米糠、野豆子,即“丑米”。2016年,“丑丑米”真正走进销售市场,实现了商品化,客户定位于中高端人群,主打礼品市场,为私人和企业定制。
突出重围只为坚守理想
建设农场第一年的11月份,各种设备、大型钩机都准备开工动土,因农场是在一个1958年的水库基础上建设的,厚厚的沉积土使钩机差点儿完全陷进去。这种情况下,钩机无法前行,潘兵又动用湿地推土机和钩机搭救之前陷进的钩机。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到了冬天,随着温度的降低,土层开始结冻。潘兵对此作以总结,以后每次建设动工都要安排在11月25日之后,这样能保证设备正常作业。突破了这种种困难,农场的3公里大坝终于在第一年建成。
第二年春天,农场建设又遇到了麻烦。因为前一年建筑大坝用的都是冻土,往下沉不实,留有缝隙,温度升高,水就顺着缝隙进入田里,这一年农场又没有种植作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潘兵依然遇到了问题。天福地农场最初命名为“祖始稻”,旨在追求最原始的种植方式。因为天福地农场的稻田没有被开垦过,所以一定要用原始种植方式来生产,即把种子抛在地里,让其自然生长,于是他买了种子,几十公顷的田地,全部播撒进去。但当年气候变化剧烈,春季长期低温和病虫害把小稻苗都破坏了。由于水稻直播的不可控性,潘兵主张回到人工插播的方式,保证了生产的平稳进行。但人工插播中,又遇到了工人坐地涨价的情况。
从开始建造农场至今,历经4年,前两年没有任何收成,第三年才开始好转,直到“丑丑米”正式上市,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期间,潘兵付出了太多艰辛,不只是人力、物力,还有内心的不动摇和对最初理想的坚守。
“三期规划”转向休闲产业
2016年,潘兵对天福地农场的整片区域做了一个完整的基本规划。先是对农场进行院落硬化调整,增加绿植覆盖;在硬件上,增加了一个储存有机大米的仓储设备,设备采用最原始的传统风干,区别于商品粮的烘干法,虽然保存期短了一些,但是保证了大米的口感及营养成分。
谈及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潘兵表示,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一二三产业相融合,联系变得更紧密,所以,天福地农场未来将朝着旅游方向发展,向休闲产业靠拢、合并,在实现旅游居住、度假休闲等项目的同时,再加入一些更有情怀的元素相融合。规划分为三期实现,现在农场处于第一期,重点放在大米种植及销售上,同时,为转向休闲旅游做准备工作。第二期,农场将拓展住宿、农家乐项目。第三期,2018年拟完成雪上项目建设。三期规划预计于2020年最终完成。
潘兵满怀信心地说,“我的追求是一种认定,一个理想。国家强大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也想证明我有能力将事业做大做强,将天福地家庭农场打造成行业标杆,作为示范农场,让百姓可以吃上放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