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2018-10-25洪占东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皖西红色旅游老区

洪占东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1 皖西革命老区现状旅游环境分析

皖西革命老区主要包括六安市和安庆市全境和寿县、枞阳两县。皖西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对当代弘扬革命、民族精神,保存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皖西革命老区在新时期取得一些发展成效的同时还存在区域红色资源整合不够、旅游产品单一等矛盾和问题,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旅游市场的需求,红色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不够明显。

1.1 区位分析

皖西革命老区承东接西,依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优越。北通淮南、阜阳,西与河南、湖北两省接壤,东邻合肥。也是“长三角”腹地范围,同时在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担了重要分工,受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带动。

1.2 交通条件分析

图1 皖西革命老区在大别山区的位置图

新时期,皖西大别山区交通条件得到提升。以铁路、高速铁路、国道等陆路干线,构建了合肥、南京、上海、武汉、郑州、西安间的区域交通网络。皖西六安市与合肥新桥国际机相邻。特别是合武高铁投入运营,使途经皖西的东西方向人员流量大幅度增加。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在皖西正逐步形成。合肥至六安乘坐合武高铁车程不超过0.5h,皖西与合肥经济圈已融为一体。良好的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优势,促进皖西大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旅游市场更为广泛,具有很多潜在客户群,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

1.3 红色旅游资源与特点

1.3.1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皖西革命老区哺育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革命烈士许继慎、陈延年等仁人志士。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反帝反封建的行为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1923年,寿县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1929年随着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的爆发,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同年建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权。1947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大别山金寨县时,提出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论述。

1.3.2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这片革命热土上既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众多的名人故居,也有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大别山成为建党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的活动中心之一,皖西革命老区共有革命遗址1568处,占全省3318处的47.26%。在全国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皖西革命老区占有12个。尤其皖西革命老区的金寨县革命文物、国家级保护单位众多。同时,在革命战争时期皖西革命老区还产生了大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民舞、民间曲艺、民间艺术等民间文化,民间流传很多歌谣如《旧社会的苦》、《党是我的亲爹娘》等。

1.3.3 红、绿、古三色相融

大别山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生态绿色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皖西绿色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天堂寨、天柱山、万佛山等风景宜人,龙河口、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等五大水库镶嵌其中。霍山地小南岳森林公园、舒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和岳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呈连续片状分布。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深厚的楚文化、宗教文化、皋陶文化等曾在此辉煌灿烂。另外,皖西淳朴的民风民俗,进一步丰富了皖西大别山的历史文化资源。

图2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

3 新时期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皖西革命老区在红色旅游发展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十三五”时期,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将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发展,包括旅游业的深刻转型以及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这些转型和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整体发展中依旧面临困境。

3.1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皖西革命老区地域范围广阔,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但存在着资源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的问题。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来看,未能很好的统筹规划皖西革命老区丰富旅游资源,核心资源开发未能凸显,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景区。目前,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在产业资源整合、区域产业融合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皋陶文化、水利文化、庄园文化未能充分融合,红色旅游主题项目层次较低,制约了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整体协调发展,难以形成整体对外推介与宣传的红色文化。

3.2 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发展难以满足新时期旅游需求

新时期旅游需求已经转型,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正在从求知为主导的动机向愉悦、放松动机转变,旅游需求也因此从观光旅游为主导向以休闲度旅游为主导转变,传统的旅游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各类客群的需求。

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旅游开发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形式、内容均较为单一,旅游活动主要以参观为主,缺少参与性的活动,游客的互动体验性较低。革命遗址、纪念馆、旧址大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多为平面展示加配文字,枯噪乏味。简单的旧家具、器具的堆放,游客进门就认为“没意思”。比如刘淠西故居、诸佛庵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如何将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成真正的“经典”,开发出有吸引力,可游可赏,进入市场的条件齐备的旅游产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皖西革命老区交通设施大多依托当地的城镇公路,路面破损严重,路面等级较低,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分散,且资源往往分布在山区和交通闭塞的位置,景区之间的路况还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交通不畅问题较为明显,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此外,部分景区内现有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旅游标识系统也满足不了红色旅游发展步伐亟待升级和完善。如六安市霍山县西镇暴动旧址和西镇暴动纪念馆由于地处山区乡镇,配套的道路、住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需求。

3.3 旅游服务水平落后,居民参与度低

资源富集区与贫困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安徽省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皖西革命老区有10个,占比达50%。区域内整体旅游环境有待提升,可进入性差、服务水平差、基础设施落后。

“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邻和睦”是原先村民平静单纯生活的写照。因为游客的进入,打破了村民原先平静的生活。红色旅游景区发展不能充分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少量村民从中获利,取得经济利益,这种不充分不平衡在村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居民的参与也仅仅是提供民宿、农家乐这类的服务,而很少涉及到决策。

4 新时期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紧紧围绕新时期旅游发展趋势及客群的需求,根据皖西革命老区各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分为“红绿古俗”融合发展模式、联动发展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参与体验模式和“原址保护、异地开发”等五种不同的模式。

4.1 “红绿古俗”融合发展模式

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吸引力。此外,区域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等资源类别丰富,组合性较强。持续推行“红色+绿色+古色+民俗”的融合发展模式,是皖西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模式。通过旅游线路串联,产品的组合,资源优势互补。

新时期全域旅游发展以及“旅游+”的理念不断在全行业普及。全方位融合开放型旅游发展,出现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比如旅游与农业、旅游与工业、旅游与文化文博产业等。全方位融合、开放型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的发展理念,要求进一步更新红色旅游发展路径,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与农业、文化、乡村等的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当前,以红色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怀旧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正逐步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将相关产业融入红色旅游区,积极将相关产业主体纳入红色旅游区,谋划红色实景演出项目,出版系列红色书籍。

在整体旅游需求转型的背景下,皖西革命老区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红色旅游发展基础,着力将已有红色观光旅游功能向复合型红色旅游转型。加快红色景区旅游开发步伐,积极融入“六安茶谷”建设,进一步坚持以“红”带“绿”,借助红色旅游的兼容性,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古色文化、民俗风情等的关联互动发展。加强供给侧改革,开发符合市场需求融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研学的旅游线路。

4.2 联动发展模式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来研究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开启联动发展模式,实现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区域协作,协同管理,共同打造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胜地。根据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错位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整体开发优势,通过合理组织区域内旅游路线,诉说历史故事,带入情境体验。

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要求打破地区壁垒,突破行政划分界限,保障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开发、保护等各个方面统一思想和行动,更好的实现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4.3 社区参与模式

红色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是指充分调动当地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红色旅游发展工作中来,通过自身参与,发挥红色旅游发展扶贫的效果,使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红色旅游发展福利居民共享。鉴于皖西革命老区的社区发展现状,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应该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自上而下模式,鼓励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社区居民开办红色旅游主题民宿、农家乐等创业活动,发展社区旅游;鼓励居民从事红色旅游讲解、导游、交通运输等服务工作,推动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的新发展。居民最能了解当地历史、地方民俗,社区参与模式有利于弘扬传统的革命精神,避免由于外来人口进入而造成地方特色消失,过分地商业化。

图3 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模式图

4.4 参与体验模式

通过创新产品设计,运用综合手段,设计动态的旅游项目,为游客设计大量参与环节及机会,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更加深刻领会红色旅游的丰厚内涵和独特价值。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展的形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如多以纪念馆、陈列馆和博物馆为主,游客的互动体验感不强。因此,皖西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要注重提高游客的参与体验,让红色旅游“活”起来,让游客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参与体验(开发诸如革命战争遗址主题公园、大型互动场景剧、革命生活情境化体验、模拟实战表演等),以当代青少年听得懂得语音传承历史信息,传播爱国教育,置身于革命情境中感受生活。采用新科技手段完成红色旅游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接受到参与体验等系列转变,做到寓教于乐。

4.5 原址保护,异地开发模式

原址保护、异地开发模式从空间位置和开发利用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空间维度看,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在原址上进行保护和旅游利用,也可以通过异地重构。在异地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减少对原址遗迹的影响,更好的对红色资源和重要景点进行保护。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是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原址保护、异地开发模式最成功的代表景点之一。皖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部分红色旅游遗址遗迹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易以保护和修复为主。“原址保护、异地开发”为有机协调红色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可能。对红色旅游遗址、遗迹就地进行保护,将其文化、事迹、故事等通过异地择址建设主题纪念馆、博物馆、展示馆等形式点,配备现代化科技的展示手段,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功能价值最大化利用。

对皖西革命老区革命旧址遗迹进行梳理登记,制定红色旅游开发与保护方案,防止红色资源遭到破坏。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多措并举促进红色资源整合、推动科学开发。

5 结语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与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近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皖西革命老区是安徽省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红色旅游地位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指导,皖西革命老区各地应结合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围绕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和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红色旅游。

猜你喜欢

皖西红色旅游老区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回马枪
回马枪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