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2018-10-25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素养教学模式信息

黄 月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遵循战略选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强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为当前高校“大学计算机”(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1 信息素养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1.1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源较早,在对其概念界定上各国学者的说法各异,但总结来说,是指在数字化时代下,运用多媒体工具获取加工信息,达到解决问题并创新的一种素质。信息素养由三大要素构成,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2]。基于此,国内学者也纷纷提出了信息素养的要求,如信息素养六大技能、信息素养八大能力等。

1.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目前也尚未有统一界定,其中包含有“教”与“学”两个层面。混合式学习起源于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中的电子化学习(E-Learning),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互补[3],利用学校现有的课堂教学以及多媒体中的教育资源,在课上和课下不同学习环境下进行混合,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 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信息素养的三大要素、信息素养六大技能、信息素养八大能力,本文提出培养信息素养的五大要求。

(1)确定目标,依据问题及需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需要的信息;(2)获取信息,运用各种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工具,搜集提取关于目标的相关需求信息;(3)加工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判别、筛选、分类、评价、分析和编制;(4)完善信息,通过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及信息的分享,使信息更加完整、更有价值性;(5)规范信息,严守法律法规及信息伦理,自觉对信息加以规范使用。

目前种种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一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等三大构成要素都有很多亟待加强和提高的空间。针对此现状,基于信息素养的五大要求,本文设计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大学计算机”课为例。课程的上课形式为“理论+上机”,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具体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模式设计

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课程学习方式为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如QQ微信移动平台、蓝墨云班课及雨课堂等作为支持载体,对学生提供小组建立、发布公告、上传学习资源、作业下载以及在线讨论等功能。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每节课都会有相应学习任务清单,其中包含个人任务与小组任务两大部分。

课前,教师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发布相对应任务清单,基于“确定目标”这一信息素养首要要求,学生下载任务清单后,确定学习任务及问题。依据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对学习所需资料进行收集查找,初步理解和思考,完成个人学习任务,进而实现“获取信息”的信息素养的第二大要求。在线上线下不同学习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经过“加工信息”对知识进行总结,完成任务清单中小组任务。

理论课中,基于信息素养中“完善信息”这一要求,教师根据每节课的任务清单,对学生进行引导。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小组任务分享汇报,汇报形式多样,可用PPT或音视频等,而后由小组其余成员进行信息补充说明。分享汇报后进行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提出课前自主、协作学习中的疑问,教师给予讲解反馈,对信息完善总结。

上机课中,基于信息素养“规范信息”的要求,教师根据理论课中学生的疑问,布置上机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及相关模拟测试,进行巩固训练加以强化。教师再次通过学生操作情况进行个性指导、共性讲授,提高技能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规范使用信息的意识。

课下,教师发布新一轮学习任务清单,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课下又变为了课前,由此形成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往复的循环,将教学的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最终转化为信息素养。本文通过遵循信息素养的五大要求,将混合式教学发挥其“混合”的最佳效果,真正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到极致。

3 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1 实践应用

本文以“大学计算机”第五章第二节“电子文档的图文混排”为例,对于以上设计,开展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程选用超星学习通为数字化学习平台,QQ群为课程辅助载体。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实施过程

3.2 效果分析

以此次授课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当前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起调查问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问卷

续表2

3.3 小组作品展示

小组制作的电子小报如图2—3所示。

图2 辩论赛海报1

图3 辩论赛海报2

3.4 学生心得体会

QZT:以前学习模式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只需负责听课,把要考试的搞懂就行;而现在,上课还有另一种模式:同学自己讲,老师来点评,老师作相应的补充与讲解。老师同学可能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但对学生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上课方式也给了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WXZ:刚开始对于计算机我只会看视频,现在会登陆学校校园网,也会做PPT或网上查资料。我们不仅学到关于信息技术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同学间坐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的感觉很好,也为其余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4 结语

由实践效果分析可知,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自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实现了教师主导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4]。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于信息素养的五大要求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好,同时具备信息素养的能力,并将知识迁移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这在信息技术教育和终身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素养教学模式信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