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杆:四川精准帮扶大凉山

2018-10-25UD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2期
关键词:凉山州贫困县贫困村

■ I UD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2018年是打好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坚中之坚。近日,四川省印发《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从产业和就业、教 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12个方面提出34条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具体到人、落实到钱、体现在项目上,具有很强的标杆价值,对各地制定完善精准扶贫标准体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产业和就业扶持是精准扶贫的最优路径

【重要政策指标】重点培育优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大凉山”,到2020年,11个贫困县“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突破50个,支持贫困县分别建设1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2017年,凉山州向社会公开推介了全省5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2018年将着重推介雷波脐橙、椒魁青花椒制品等4个品牌农产品。在全省范围内,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认定“三品一标”累计达到514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品牌发展带动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180余万亩产业基地、3200多个贫困村、35万余户贫困户、130余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50元。

【重要政策指标】到2020年,凉山州贫困县林业产业基地达1500万亩,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500元。

2014—2017年,凉山州“果薯蔬草药”富民产业——水果、马铃薯、蔬菜、中草药种植面积分别新增24.5万亩、12.52万亩、17万亩、2.76万亩,烟叶产量累计达782万担。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产业累计建成产业基地1685万亩。

四川省龙头企业把建基地作为带动产业脱贫的基础,截至2017年9月,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873家(县级以上6510家、省级714家、国家级60家),带动产业基地1138万亩、订单基地3960万亩。其中,有4800余家龙头企业深入“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新建和巩固提升种养业生产基地240万亩以上。

11.03%

凉山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全州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贫县,占全省总数的1/3;集中连片贫困地区4.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8.9%;贫困人口49.1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重为28.7%。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9.75%降至2017年的11.03%。

2016年连片特困区贫困状况(万人、%)片区 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1滇黔桂石漠化区 312 11.92武陵山区 285 9.73乌蒙山区 272 13.54秦巴山区 256 9.15大别山区 252 7.66六盘山区 215 12.47滇西边境山区 152 12.28燕山—太行山区 99 119南疆三地州 73 12.710罗霄山区 73 7.511四省藏区 68 12.712吕梁山区 47 13.413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46 8.714西藏区 34 13.2资料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

【重要政策指标】到2020年贫困地区建设益农信息社1132个,覆盖47%以上行政村,打造农村电商多元化供应链。

2017年,四川省88个贫困县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48.70亿元,同比增速达59.13%,较四川全省平均高出24.26个百分点,增势迅猛。电商销量排名前20的贫困县占全部88个区县的总销量的81.35%。

益农信息社作为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载体,承载着打通数字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重任。《关于做好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8年底,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8省份要分别建成运营1473个、19546个、5763个、29687个、9582个、7893个、5710个、4789个以上的益农信息社,益农信息社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40%以上。到2020年,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将建立益农信息社。

【重要政策指标】力争每年分别新增解决5500个贫困劳动力在州内、8500个贫困劳动力在州外转移就业。

目前,凉山州1618个贫困村建立了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五个名单”。2017年,凉山州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7.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24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07.49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7.3亿元。2018年已开展“送岗位下乡入村”等活动200余场,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1.6万人;公益性岗位对9682名贫困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

基础设施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本保障

【重要政策指标】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一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两个100%”兜底任务;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近年来,凉山州围绕“出行难”问题补齐交通发展短板,完成投资99.28亿元,建成11个国省干线项目1611.9公里,全面实现西昌到县主干线公路畅通目标。易地扶贫搬迁3年累计投入资金60.41亿元,建设安置点774个,搬迁安置2.83万户,安置1191万人。彝家新寨建设3年来投入资金3336亿元,累计建成彝家新寨622个,涉及农户4.19万户,18.85万名群众受益。

【重要政策指标】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支持力度,确保2020年前全面解决贫困县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村村通光纤和村村通4 G,大幅提升重点国道、省道沿线4 G网络覆盖水平;全面实现贫困村通动力电。

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累计投资340亿元,完善贫困地区电网设施,国家电网供区内8536个贫困村全部达到“户户有生活用电”标准,36个深度贫困县户均配变容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重要政策指标】支持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改造升级“一村一幼”幼教点,新增公办幼儿园468所、学位5.5万个,到2020年毛入园率提升到85%以上;新建、改扩建6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到2020年全面化解“大班额”等等。

名义增速1大别山区 9804 8.62西藏区 9094 10.33秦巴山区 8769 10.14罗霄山区 8579 11.45武陵山区 8504 12.26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8399 12.27滇黔桂石漠化区 8212 9.78乌蒙山区 7994 14.39燕山—太行山区 7906 10.410南疆三地州 7868 11.611滇西边境山区 7754 11.712四省藏区 7288 12.913六盘山区 6915 8.514吕梁山区 6884 9片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

片区 使用经过净化处理自来水占比饮水无困难占比1大别山区 46 952罗霄山区 30.5 94.43燕山—太行山区 27.3 93.24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32.9 90.15南疆三地州 86.4 906武陵山区 37.5 86.77六盘山区 62.3 86.18乌蒙山区 29.1 84.39滇黔桂石漠化区 41.7 84.110秦巴山区 31.2 8411四省藏区 26.5 81.412吕梁山区 21.8 81.113滇西边境山区 29.8 79.114西藏区 25.8 75

进村主干道路硬化的农户比重1六盘山区 100 96.92滇黔桂石漠化区 100 953滇西边境山区 100 87.64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100 95.55吕梁山区 100 94.36大别山区 100 997罗霄山区 100 99.28西藏区 100 97.49南疆三地州 100 9310秦巴山区 99.9 9711乌蒙山区 99.7 91.212武陵山区 99.6 97.413燕山—太行山区 99.2 9814四省藏区 96.7 84.4片区 通公路的农户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

目前,凉山州全面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创办“一村一幼”幼教点3070个、招收幼儿11.5万名;过好“语言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举债24亿元新建乡镇幼儿园450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475所、新建158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及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83.35%、99.54%、93.17%;3047名彝区“9+3”职业教育毕业生实现就业。

【重要政策指标】实现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每个乡镇有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达标卫生室覆盖。

截至2018年5月底,四川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87家达二级水平,其中二级甲等达标率75%。45个深贫县综合医院全部达二级;乡镇卫生院达标率98.06%;村卫生室达标率84.2%;1403名帮扶人员全数到岗,首批定向师带徒3220名。

上小学便利的农户比重1南疆三地州 96.8 95.82大别山区 92 95.33罗霄山区 86.7 87.64西藏区 83.4 94.75六盘山区 81 87.86燕山-太行山区 80.4 79.37乌蒙山区 78.5 89.88滇黔桂石漠化区 77.9 85.99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76.7 80.910秦巴山区 76 82.211武陵山区 74 77.112滇西边境山区 73 83.813四省藏区 67.8 77.514吕梁山区 60.3 60.52016年连片特困区基础教育外部条件(%)片区 上幼儿园便利的农户比重

国土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重要政策指标】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贫困县三年脱贫攻坚期内申报立项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00个,2018年获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不少于12400亩,2019年不少于11000亩,2020年不少于11000亩。

2018年6月,凉山州与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在成都签订2.5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协议(单价30万元/亩),总金额达75亿元。这是迄今凉山州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流转中,交易指标数量最大的一笔。

【重要政策指标】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全面对接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推广“重信用、轻资产”的“5221”贫困户信用评分体系(即诚信度50%、家庭劳动力20%、劳动技能20%、上年度人均纯收入10%)。

截至2017年9月末,凉山州贫困户评级面达91.10%、贷款面达46.71%;全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含已脱贫人口贷款)188.07亿元,排名全省第5位,比年初增长18.61%,高于全州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5.94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含已脱贫人口贷款)16.75亿元、比年初增长93.19%,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46亿元、比年初增长45.64%。

2018年1季度末,凉山州已实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书签订和金融精准扶贫到村联络员制度100%全覆盖。

2016年连片特困区通宽带的农户比重(%)大别山区 91.罗霄山区 91.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89.燕山—太行山区 86.秦巴山区 80.六盘山区 77.滇黔桂石漠化区 74.南疆三地州 73.武陵山区 73.滇西边境山区 73.吕梁山区 71.乌蒙山区 59.四省藏区 49.西藏区 14.资料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

100%

凉山州2018年上半年脱贫成绩单——全州20.7万年度计划脱贫人口的教育、医疗达标率100%,住房达标率59.2%;5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中,342个村的集体经济达标,占比68.4%。共转移输出109.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0.47亿元,越来越多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走出凉山。500个拟退出村学前教育设施达标481个;贫困人口中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88%,5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卫生室达标413个;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开工24107户,已搬迁4770人。

精准扶贫呼唤“精准”的人才队伍

【重要政策指标】在现有帮扶机制基础上,统筹组建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派往州级和贫困县,实现“一县一队”全覆盖。

目前,由5749名优秀干部组建的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实行“一县一队”、为期3年的综合帮扶。分配到县直部门的有1275人、平均每县116人,分配到乡镇的有1285人、平均每县117人,分配到贫困村的有3218人、平均每县293人。每年年底分层分类对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进行年度考核,按“优秀”“称职”“不称职”确定等次。

【重要政策指标】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帮扶,实现贫困县每县有1个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定点帮扶。

2015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四川省有4917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结对帮扶4867个贫困村,共投入资金64.79亿元,受益群众60余万人。2016年起,省委统战部连续3年组织省内外民营企业家1000余人次参与“凉山行”活动。2018年6月底,11家省内重点民营企业与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签署了对接帮扶协议;117家省工商联联系的民营企业、商(协)会与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的167个贫困村面对面建起“万企帮万村”帮扶关系。

精准扶贫量化标准体系构建要加快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有精准的扶贫标准体系。目前,国家发布的有关精准扶贫的标准共15项,主要是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方向的内容,还没有专门对扶贫工作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标准。四川省精准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意见,涵盖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易地搬迁、基础设施等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内容。各地可以在此基础上提炼和规范出更具指标性的工作措施,探索和编制适应地方需要的精准扶贫标准体系。目前,贵州省已出台全国首个精准扶贫标准体系——《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首批发布贵州省地方标准26个。这些直观具体的标准,为基层的实际工作开展作出了精细化的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分类 指标 2020年 分类 指标 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 50 禁毒防艾艾滋病防治投入力度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1个/县 督导问责防治工作 —林业产业基地 1500万亩 安全住房建设产业就业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100%新增解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14000人 解决贫困县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全面“三建四改”纳入彝家新寨建设 —农民人均林业收入 2500元 易地扶贫搬迁应搬尽搬 —贫困地区建设益农信息社覆盖率 47%基础设施贫困户信用评分体系评级面 —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600多所 贫困县扶贫再贷款占比 ≥上年同期“9+3”免费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适度扩大 金融精准扶贫到村联络员制度覆盖率 100%省内对口帮扶结对学校 483所 国土政策 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 ≥11000亩贫困县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保障工程 3000名 综合帮扶 综合帮扶队“一县一队”覆盖面 100%教育事业“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覆盖率 — 村村通光纤和村村通4 G 100%新增公办幼儿园 468所 重点国道、省道沿线4 G网络覆盖率 提升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 5.5万个 贫困村通动力电 全面幼儿园毛入园率 ≥85%财税金融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资质 二级甲等 社会帮扶 民营企业定点帮扶 1个/县乡镇达标卫生院、村达标卫生室 1个/乡/村 精神扶贫 失能人群集中供养率 —医疗卫生事业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资质≥二级自发搬迁扶贫盲区制定“自主搬迁户”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 —

产业和就业扶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品牌创建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飞地园区”、产业融合园区建设加强产业扶贫支持加强益农信息社和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扶贫扶持教育事业发展有序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全面加强学前教育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全面统筹教职工编制提升教师素质推进教育结对帮扶行动医疗卫生事业加强禁毒整治工作加强防艾治艾工作安全住房建设支持凉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填平补齐全面实施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生育秩序整治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禁毒防艾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精准扶贫攻坚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电力建设财税金融政策切实加大脱贫攻坚财政投入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单列单算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机制严格执行有关税收减免抵扣等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国土政策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增减挂钩支持力度综合帮扶选派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帮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社会力量帮扶凉山自发搬迁扶贫盲区出台自发搬迁贫困人口扶贫脱贫专门措施精神扶贫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资料来源:《凉山日报》2018年6月22日

猜你喜欢

凉山州贫困县贫困村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窥视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