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风险传染影响探讨
2018-10-24秦燕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生产效率,而且也能够促进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对于我國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金融服务风险传染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明确对于单个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风险传染概率以及影响的程度。必须要加强对于银行业系统风险防范监督体系的建立,避免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金融风险传染;效果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品和表外业务也在不断增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联系。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一家金融机构倒闭可能会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例如雷曼兄弟破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由此表明在网络环境下,一旦某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很有可能最终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传染。
一、中国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
在网络环境下,各行各业之间的发展越来越紧密,而且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金融体系一旦出现结构性问题,很容易导致在金融体系中发生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进一步对我国社会金融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危机。所以必须要通过科学全面的方法,针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准确研究。在研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判断我国银行之间的市场结构[1]。
通过银行的角度将现有的数据作为银行总资产和银行间的总负债进行判断,银行总资产就是银行资产方中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通过针对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银行总资产以及银行间的总负债,针对我国的金融机构进行总结与整理。但是由于我国的银行成分复杂,不仅包括了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政府性银行,而且还包括很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另外邮政储蓄尽管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数据无法有效获取,所以笔者没有针对邮政储蓄纳入到金融市场之中。通过上述的分析,为了能够保证银行之间的资产和负债关系平衡,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假设。
三、网络视角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的规律总结
通过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单个金融机构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发生传染的影响几率也就越大。通过对于中国银行之间的资产负债数据表进行判断能够明确单个银行破产会造成整个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体系发生传染,如果损失率不同、网络架构不同,也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体系受到的影响,结果存在不同。如果网络结构是处于封闭的状态,那么单个银行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传染率也越来越高,金融传染的风险也会更加的严重。
通过对于银行被传染的情况进行判断,银行传染的数量与贷款损失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随着贷款损失率的不断提高。资不抵债会也会形成传染源的平稳提升。从倒闭银行数与贷款损失率数相比较来看,两者之间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传染对于银行系统的冲击往往是多轮冲击,并且传染风险具有一定的时间延期。所以为了能够成功的预测传染的轮数,必须要通过监管机构进行恰当干预,有效控制系统风险的标准。由于很多区域值特别敏感,而部分区域值并不敏感,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通过调节破产成本,干预破产程序等手段来调控风险传染的时间,避免整个银行系统受到损失。由于银行破产而导致对整个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产生影响减少银行剩余可用于偿还的资本,直接减弱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被传染的概率[2]。
此外,如果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会导致多家银行同时发生倒闭,促进未受传染银行的资产损失明显提高,加大了对于银行传染发生的概率。从而使银行体系的自身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金融损失率的提高,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风险,所以单一的银行作为诱导因素会导致传染效应,传播速度更快,对于整个银行系统的冲击也会更大。所以银行倒闭对于金融风险传染的路径有两方面,一方面能够通过减少剩余可用于偿还的资金,会导致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受到共同冲击,造成多家银行同时倒闭。
为了有效解决金融风险传染,必须要加强中央银行与各监管机构和产业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证金融系统稳步提升。如果某一领域受到了剧烈的波动,银行监管机构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沟通效果减少救助成本。此外,还应该与各个产业机构和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宏观与微观信息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提高资金的共享和流动。
结论:本文通过对于银行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银行自身负债资产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风险传染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明确了现有的理论研究资料存在的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指出网络结构对金融风险传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具有复杂的关联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说明,在银行业风险系统控制过程中除了应该针对金融系统结构进行监管之外,还必须针对银行的个体情况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郑联盛,胡滨,王波.我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与化解之策——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分析[J].经济纵横,2018(04):87-93.
[2]贾楠.中国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风险影响及其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4):145-157.
作者简介:
秦燕(1973年05月)女,籍贯:江苏盐城人,汉族,现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专科,研究方向:从事金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