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对于高中学习的探讨
2018-10-24林振宏
林振宏
摘 要:高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下,学生最后的知识累积冲刺,通过多年的知识整合,囊括各个学科的知识要点,进行综合性思维发散,承受着高考带来的沉重压力,消化求知路上的枯燥与难点,随着自体的排忧解难、知识消化,我们逐渐攀登上知识的金字塔尖,消弭了认知的障碍,从宏观的视角来看,高中的学习经历契合经济学的发展指标,从经济学的方向出发畅想高中学习情况,在有限的学习与复盘时间里,最高程度的提升学习效率,是高中学习探究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经济学角度;高中学习;探讨
引言:经济学视角下的高中学习状况,一切都是可衡量的,通过经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把控高中学习的进步速度,规划高中学习的进步指标,为后续知识的深化填充做好引导,应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思维能力等,全面化评定学生的未来经济水平,挖掘现有的资源条件,充分的利用时间产生学习效益,精准把控并分配学科动向,采取阶段性的知识梳理措施,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结合求知的经验,找到适用于自己的求知渠道,开辟更加广阔的认知空间,使得高中的学习循序渐进。
1.高中知识累积的经济回报
虽然目前我国的就业局势十分严峻,但近几年毕业生的在岗实习几率逐渐攀升, 2017届毕业生最新工资水平出炉,数据显示,本科生的平均水平是4854元/月,硕士生的平均水平是6791元/月,博士生的平均水平是9982元/月。而在一线城市,本科生为5218元/月,硕士生为7612元/月,博士生为10077元/月。随着物价的飞升,我国的毕业生在岗工资也逐渐提高,而从具体的就业行业来看,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行业前五名分别是,软件开发业(6252元)、航空运输服务业(6145元)、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5845元)、通信设备制造业(5779元)、无线电信运营业(5649元)。无论高中生未来的选择倾向于哪一类,高中阶段皆是经济成本的投入环节,学生累积的多寡,与未来就业的收益成正比,但未来的知识回报并不仅仅的局限于高考的成绩上,而是综合评定我们的价值,其中也包含创新能力等素养,这就指引我们在高中的学习中,除了做好高考的准备外,同步化的锻炼思维。
2.高中知识沉淀的经济奠基
高中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原本小学、初中的基础上,一步步铺陈基础定理,而后进行锻炼思考,搭建的知识空间,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路上亦步亦趋渐行渐远,一路上披荆斩棘终于走到了高考殿堂的门外,此时只要将前期累积的知识全部沉淀成一把开启智慧阀门的钥匙,我们将继续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空间中1,徜徉在知识海洋世界,为塑造自己的栋梁能量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门有很多,我们蜂拥而入,在这次公平的竞争空间里,只要我们掌握的知识足够扎实,那么我们前期付出的一切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都会折合成知识经济的奠基起点,想要走在前列,走向更丰富的世界空间中,高中三年的学习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此时将知识的内容融会贯通,利用最后的机会成为莘莘学子的领头羊,是我们走进高等大学,初次迎接经济反馈的必经之路。
3.高中学习机会的经济拓展
高中的准备阶段,我们中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勤能补拙,我们现阶段的付出还有“翻盘”的机会,并不仅是高考中为成为“黑马”做准备,要知道,思维只有经过不断的锻炼才能够愈发的灵活,以英语来说,按照我们求学的经验,越是长时间的不背诵单词,后续记忆的时间越会超出别人几倍,而每天都有背诵单词习惯的人,每天大概只需要15~30分钟左右的记忆即可,不仅如此,长时间不去背诵的人,即使当时掌握了单词内容,也会很快的忘记,或者形成认知的混淆,我们应把握任何的时机縮减成本的额外支出,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
4.高中学习目标的经济构建
以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学习问题的分析,成绩好的人相当于富裕的人,他们的目标往往很清晰,甚至对大学的选择,未来职业的规划都有了一定的方向,但成绩差的人相对较为迷茫,大多都在应付现阶段教师布置下的任务,而缺乏长远的考虑2, 我们想要在高考中得到怎样的成绩,为此哪一学科较弱,应怎样去填补,哪一学科较强,应怎样去巩固,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这些都应随着学习的前进摸索探究,每个人记忆与理解的模式不同,虽然成绩好的人,他们的学习经验与技巧可能很有新意,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我们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找到与自己学习形式契合的点,规划时间与求知进度,先进步一点点,而后再逐渐的迈进,不骄不躁但勤奋进取,并懂得借助身边的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练习资源,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做好足够的准备蓄势待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视角看待高中学习问题,学习中我们不停的付出成本,成绩就是我们的短期收益,未来的就业与人生走势是长远的回报,我们应抓住机遇,掌握资源条件,为自己的人生奋力一搏。
参考文献:
[1]董俊燕, 丁建福. 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补偿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个人分担的角度[J]. 教育科学, 2015, 31(6):6-13.
[2]李静. 从经济学角度论高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状况[J]. 考试综合版, 2013(2):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