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实施引导文教学法
2018-10-24王玉霞
王玉霞
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借助引导文这一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即关键能力)。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把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本土化的过程,本文分三个部分具体分析。
一、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引导文的教学实践可分为六个步骤,它们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现就个人理解分析如下:
第一,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分析任务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借助引导问题和引导文的帮助,学生在工作开始之前独立获取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知识。
第二,讨论计划。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完成任务所有的相关步骤,考虑所必须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第三,指导老师参与决策。学生往往只有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才能学得更好。调查显示,学习同样的内容,无论什么主题,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学到的东西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学到的东西要多,记忆也会更持久。
第四,方案实施。计划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指导教师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形式。
第五,检查,即每个任务都会有单独的检查表(自我评分表),学生能在上面了解到,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要付出什么努力。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加工的工件质量。
第六,评估,它是与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小组评价,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每个学生在下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评估是经验的交流,按照前面讨论得出的方案加工出产品,然后再通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来检验方案优劣。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一个个循环。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经验。
二、在教学实践中的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不管引导文教学法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应用有多成功,由于教学观念不同,文化不同,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类问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舍本逐末
在技工教育中,传统教学方法是以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其他一切(包括理论知识)都是为操作做准备,教师重在传授具体的操作方法。而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只起着指导、引导作用,操作技巧等都需要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决定,教学的目的是学会学习。其他的任何能力都是片面、狭小的,只有学会学习的能力才是万能的。
第二,对与错的划分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认为老师永远是对的,老师所掌握的都是正确答案,老师所传授的就最好。虽然大致情况如此,但并不代表老师将最好的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就对学生有好处。它有如下缺点:让学生变被动,没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只承接了结果,对得出结果的过程和经验却一无所知。何况,老师所传授的并不一定是最好、最正确的。因此,引导文教学法对于“对与错”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只有相对的好与不好、可行或不可行。3.教学管理的“松、紧”
第三,浪费与节约
在实训期间,由于学生讨论的方案各不相同,有的会导致同一个零件要重复修正甚至废弃重做才能完成加工,增加材料消耗,当然这种现象会随着实训的深入而逐渐减少。对于引导文教学来讲,学习阶段不“浪费”就不能验正自己的方案,因此这并不能算真正的浪费,它的好处将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
三、重要意义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学校的教学中,从学生、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动导向法,其出发点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工作任务),学生对问题(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的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提倡在“做”中学,在“行动”中学,这里的行动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活动或劳动,而且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它强调让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和能力,突出对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更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他鼓励,让他有成就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