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工程招标资格预审中“类似业绩”的认定和评判

2018-10-24颜毅

居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预审评判申请人

颜毅

[摘要]工程招标的资格预审是招标工作极为关键重要的环节。招标工作的优劣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格预审环节的工作。资格预审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专业技术型很强。本文就工程工程招标资格预审中“类似业绩”的认定和评判展开讨论。

[关键词]工程招标;资格预审;认定;评判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09 - 0179 - 02

国家招标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资格预审必须由招标组建的资格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也就是说,资格预审工作必须由专家的参与。笔者在武汉市从事招标工作多年,认为资格预审中最核心的评判因素应为投标申请人所提交的类似业绩。现就关于资格预审中类似业绩的认定和评判发表下几点看法。

1 类似业绩要求和资格预审方式

众所周知,资格预审份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即评审制)。按照武建规(2014)2号文的要求,由招标人自行决定采用哪种方式。不过,在实际招标工作中,很少有招标人考虑如何选用资格预审方式,而是简单机械的按照“潜在投标人数量较多,为减少招标评标工作量,即采用有限数量制”。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项目,希望多引进投标人参与竞争,则采用合格制,有资质的就算合格入围。其结果也不能准确反应投标申请人的实际施工能力,影响招标的质量。对于普通工程而言,潜意识认为参与竞争的投标申请人会较多,因此设置为有限数量制。这种简单的以希望入围投标申请人数量多少的选择标准显然存在弊端。

那么如何确定资格预审方式呢?仔细阅读理解武建规(2014)2号文对于资格预审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的规定,可以发现,两者最大的不同,即为类似业绩的要求。简单的说,合格制资格预审不需要投标申请人提交类似业绩证明文件(主要以核对资质证件的形式确定是否资质满足要求),而评审制则需要。类似业绩也作为评审制评分标准中重要的内容。

这样说来,可以通过类似业绩反应投标人的实际施工能力这个特点,确定资格预审方式。确定资格预审方式的可以采用“筛选排除法”,即确定哪些项目应采用有限数量制的,除此外,均应该采用合格制。采用有限数量制的有两种,一类是工程比较简单通用,但招标人明确不希望有太多投标人竞争。第二类的是工程技术比较复杂,施工环境比较特殊的,即使认为潜在投标人较少,也必须采用有限数量制,这个通过对类似业绩的考察,真正确定投标申请人是否真正具有施工能力。对于第一类工程项目而言,类似业绩就是评审中评分的项目。对于第二类工程项目,类似业绩就成了判定有无施工能力的标准。

2 对于类似业绩认定的规定

按照武城建规(2014)2号文的规定,类似及以上工程是指“企业或建造师(项目经理)承担过的工程,在规模、面积、造价、层次、跨度、结构形式或者特殊施工工艺、特殊施工技术等方面与招标工程相类似或高于招标工程的标准”。上述描述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所谓“类似工程概念性定义。即招标工程的类似工程应整体上比招标工程更加“高、大、上”。

不过在实际招标工作,如果完全按照上述定义理解“类似工程”并以此为标准机械的进行资格设置或者判定,则很容易使得招标进入偏向性的误区。请看下面的例子。

“某市政工程为长2千米的D1800排水管道,采用全线顶管。且在繁华的市政道路上施工,总工程造价约2000万元”。对于该工程,招标工作时如何认定类似业绩?如果按照武建规(2014)2号文的要求,简单的直接复制工程要求。在该排水管道工程前加上了“2千米以上的”、”D1800以上的”、“顶管施工的”甚至加上“在繁华市区的施工的”等诸多定语,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交集”太小,在资格预审中类似业绩”一票否决“的情况下,满足要求的投标申请人太少,容易限制竞争甚至导致招标失败。因此,可行的办法是突出重点,写入最能体现工程特点的要求。其余要求则可以模糊处理。上述工程可直接定义类似工程为,“完成过大口径的顶管工程。”把关键工艺写入,是对投标申请人的施工能力的考察,同时也不至于过分限制竞争。因为已经具备一定资质等级的企业而言,在市区做普通管道工程都应该能足够胜任。

3 突出项目经理和团队的类似业绩经验

判定一个投标申请人有无施工能力,就目前的条件下,主要就是考察资质等级和类似业绩。其他诸如财务、人员、机械、违约违规记录、诉讼史之类,就目前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无法给予准确有效的评判资质等级和类似业绩,分企业和项目经理两项。目前的资格预审办法把两者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在资质等级均满足的前提下,应优先或者主要评判项目经理或者其团队的类似业绩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已经能够反应其具有的施工能力。但是,资质等级再高的企业,同样需要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组织实施。反映项目经理的能力,光靠一个资质证书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察他的综合能力。而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则缺少别的有效途径,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看他有无类似业绩。对于工程技术比较复杂,施工环境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类似业绩也不可缺少。除此之外,对于项目管理机构的其他成员,则可适当的放宽要求,以避免限制竞争。

4 慎重将类似业绩列入评分标准

类似业绩是反应投标申请人施工能力的评审项目。判定类似业绩是否有效,是资格预审专家委员会一项关键的工作。判定是否有效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评判的过程。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大口径的顶管,到底多大,多长,投资多少以上,在什么环境中施工?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了准确的定义,则容易死扣词眼导致机械判断。甚至引起过分限制竞争致招标失败。因此,該处模糊化的语言反而有利于综合评判。也正因为如此,再在判定有效类似业绩的优劣并为其评分就更为困难。因此,在资格预审中,最合适的做法是将类似业绩在初步评审阶段进行评判,按照要求提供了类似业绩则合格,没有提供则不能进入详细评分阶段,直接判定为不合格投标申请人。如果招标人一定要设置类似业绩的评分分值,则应该按照投标申请人提供的有效类似业绩数量,进行评分。如”每提供一个有效业绩得2分,满分8分”。诸如此类,可适当根据工程特点设置类似业绩的得分权重。

总之,招标人在资格预审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招标工程所对应的类似业绩的作用。合理设置,综合评判。使的类似业绩真正能成为判定一个投标申请人是否合格的一个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预审评判申请人
中国侦查预审制度之合理建构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7月1日起澳洲签证费将全面涨价上调幅度达到5.4%
澳大利亚7月1日起移民签证新规将生效
浅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试论预审阶段收集证据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航次租船合同争议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