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
2018-10-24艾朦朦
艾朦朦
[摘要]现阶段,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新增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成为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准确分析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是衡量土地整治成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甘泉县道镇漫庄河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变化和综合效益进行个例分析,为下一步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耕地质量;综合效益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09 - 0166 - 02
1 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变化
1.1 项目实施背景
甘泉县道镇漫庄河土地整治项目是2013年11月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批准立项,2015年批准实施的陕西省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项目区位于延安市甘泉县道镇漫庄河沟,共分为苗家山、漫庄河两个项目片,涉及漫庄河村和苗山村两个行政村。苗家山项目片位于洛河二级支流中,涉及苗山村,漫庄河项目片位于洛河一级支流漫庄河中,涉及漫庄河村。项目区位于东经109023 707〞~109°2509〞,北纬36°11'16〞一36°12'11〞之间。苗家山项目片,介于东经109°23'07〞~109°2448〞,北纬36°1144〞~36°1156〞之间。漫庄河项目片,介于东经109°2509〞~109°2655〞,北纬36°1116〞~36°1211〞之间。
根据项目区2011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项目区位于延安市甘泉县道镇的苗山村和漫庄河村2个行政村。总人口1116人,其中农业人口1099人,农业劳动力375人;总土地面积3311.01h㎡,人均土地2. 97h㎡;耕地面积221.29hm2,粮食总产75. 06万kg;人均耕地面积0.19h㎡(2.97亩),人均产粮605.79kg,人均口粮485kg;經济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果业和副业,GDP321.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2.08万元,占总产值的25.5%;林果业产值30.00万元,占总产值的9.3%;牧业产值18.60万元,占总产值的5.8%;副业产值153.90万元,占总产值的47.8%;其它产值37.2万元,占总产值的11.6%;人均纯收入4423元。
1.2 项目施工情况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具体为:
(1)土地平整面积54.12h㎡,表土剥离15012m3,土地翻耕6.22h㎡。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I型排洪渠5602.60m,衬砌I型排洪渠437.14m,新建Ⅱ型排洪渠689.87m,新建Ⅲ型排洪渠824.O1m,盖板涵11座,跌水44座,农桥1座。
(3)田间道路工程:新建田间道5734.06m,修复田间道396.50m,新建生产路313.24m。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穴播种草22.98h㎡,栽植灌木20866株,栽植乔木7626株,谷坊8座。
1.3 耕地质量建设情况
(1)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根据《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 2012和《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 - 2012规定。从2016年6月开始,经过收集整理资料、外业补充调查、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及参数、计算耕地质量等指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建立数据库及成果编绘等8个阶段,于2017年7月完成。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为:耕地质量为国家级自然等13等;国家级利用等13等;国家级经济等12等。查阅甘泉县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资料校核对比分析,项目区周边的原有耕地质量评定结果为国家级自然等12等;国家级利用等12等;国家级经济等11等。
2 项目发挥综合效益情况
2.1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通过土地整治,优化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改造了中低产田,提高了耕地质量,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经调查计算,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年均可达77.64t;原有耕地整治后,年均可增加粮食39.47t。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是完善了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变了农村面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充分显示了土地整治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四是通过土地整理,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基础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五是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
2.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改和农村发展;劳动强度的降低和劳动力的剩余可开辟新的就业道路,加快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工程特别是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水利设施运行安全标准,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项目综合治理,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加快了从分散到集约耕种的认识,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开发了项目区未利用荒地,节约了水资源,水资源环境改善;支沟设置拦洪措施,起到固土、蓄水,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条件;沟道的工程治理和疏通,是项目区及周边整个排水系统畅通,地下水位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减轻,中低产田得到有效改造。
3 存在问题
(1)前期规划方案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不多,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林成行”的标准,忽视了项目区实际的地形、地貌、权属关系、地面建筑物等重要因素,以至在实施阶段,出现渠中水流不过去,路要从当地穿过的现象,这些不可避免要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
(2)项目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参与意识淡薄: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农民的参与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有时会产生消极、被动、抵触等不良情绪,甚至有的农民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严重影响工程正常开工。
(3)没有完善的后期管护体系:项目移交管护后,并签署工程管护协议;由于项目区受益人群管护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后期管护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排洪渠建成后,因后期管护不利造成渠道堵塞,而后期管护又是一项长效投入的过程,没有专项资金的投入,很难开展后期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