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8-10-24吴广岭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乌蒙山七律金沙江

执教:江苏省南京市渊声巷小学吴广岭老师

学生:湖南省平江县城北学校四年级升五年级学生

评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史春妍老师

教学目标:

了解七言律诗,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入情入境,掌握“逶迤”“磅礴”“暖”“寒”等词义;感悟这首诗夸张手法的运用,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气概。

一、初读感知,知人论世

1.今天,我们要学习你们湖南出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写的诗,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中间有空格,表示停顿,再读课题。

(1)七律,就是七言律诗。七言,是指每行诗几个字?七个字。律诗,一共几行诗?八行。这首诗的体裁是七律,题目就是———《长征》。

(2)知道长征吗?指名说。教师补充介绍:长征,中央红军在八十多年前进行的一次著名转移。地上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围剿,天上几十架飞机轰炸,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从瑞金出发,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到达陕北。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380多场战斗,全程二万五千里。

(3)这是长征中的一些数据,看了这些数字,你对长征产生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是啊,太不容易了,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难(板书)。带着这种感受,谁来读课题?

评析:长征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基于学情,教师要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读诗要“知人论世”,教师先让学生说,但不是长篇累牍机械地读材料,而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必要时通过介绍“七律”和“长征线路图”,在读题中讲解,又在讲述中指导学生看图,边看图片边听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让学生对长征之“难”有了感性认识,朗读和思考也在不断推进。

2.如此长征,在毛泽东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学习任务(一),谁来读?①自己读,借助生字表,读准每个字,读通每个句子。②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2句,读错的地方做上标记。

全班交流,请读错的同学起立,把读错的字词纠正过来,带着大家再读一遍。(关注“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

3.谢谢你们的提醒。读诗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节奏,通常七个字的诗句在哪里停顿?第四个字。律诗偶句押韵,读的时候韵脚拉长。合作一下。你们读白色的部分,我读其他的,争取读出节奏,注意押韵,好不好?师生合作读。

有点读诗的感觉了,同桌也这样合作练一下,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注意押韵。

指名读。评价:读出了节奏。

4.漫漫长征路,经历了那么多山山水水,毛主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是哪个?万水千山。毛主席先概括写“万水千山”,接着诗中具体选了哪些山?哪些水?浏览课文,找一找,也可以对照地图或注释。指名说,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和大渡河。

评析: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堂学习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在读正确的环节,老师面向每一个学生。鼓励孩子自己纠正错误,当堂改正,并提醒全班同学,让学习活动更加平实、扎实。随后,师生合作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注意节奏、韵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概括中心词,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二、精读“山”,质疑问难

1.我们先来看,毛主席眼中的五岭和乌蒙山,默读这两句诗,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巡视。

2.哪里不懂,提出来。逶迤?磅礴?这几个二类字很有特点:

(1)逶迤。你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走之底。是啊,两个“走之底”。走啊走,走啊走。(板画:曲折、长长的波浪线)能猜出意思吗?曲曲折折,走了很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连绵起伏。(图)你看,就是这样曲曲折折,连绵起伏。谁会读?你准备怎么读?(声音拉长)就请你读。你看,拉长的语调也可以表现诗歌的内容。齐读。

(2)另外一个词是(磅礴),都是什么偏旁?石字旁。这两个字不仅都是石字旁,笔画还特别多,磅字15笔,礴字21笔。这么多笔画堆在一起,结合偏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乌蒙山?雄伟高大,高耸入云。(图)乌蒙山平均海拔2000多米,700层楼那么高,最高峰4000多米。谁会读?你准备怎么读?(声音提高、加重)。就请你读。你看,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可以表现诗歌的内容。齐读。

(3)小结:要翻越这样的山岭,用一个字来说(指板书)———难!更何况红军战士是在忍饥挨饿、拖着疲惫之躯的情况下呢!难,难于上青天!

评析:对生字词“逶迤”、“磅礴”的理解,教师匠心独运,从字形结构入手,想象词语含义,然后通过简笔画勾勒,让学生主动参与板画,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再呈现五岭和乌蒙山的图片相互映衬,直观而生动。诗歌讲究音韵美,声音同样表情达意,语调的变化为有感情地诵讀全诗打下了良好基础。

3.读到这里,你有新的问题吗?学生提问。

(1)这两座山在毛主席眼中像什么?五岭像什么?指名说,细浪。乌蒙山像什么?泥丸。

(2)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李白曾经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把庐山瀑布夸大是为了赞美它的壮观,毛主席把山岭写得这样小,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想一想再举手,联系上下文思考。

(3)指名答。面对万水千山,红军怕吗?不怕!(板书)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面对千难万险,红军怕吗?(加大声音)不怕!还从哪个词读出来“不怕”?只等闲。只不过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李白把小的夸大,这是诗人的浪漫,毛主席把大的缩小,这是革命家的浪漫,是藐视困难的情怀。

4.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请看学习任务(二),谁来读?①练读前四句,注意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现内容和情感。②四人小组交流,推荐进步最大的一个,准备在全班读。

指名读。谁来评一评?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齐读这四句。

评析:学贵有疑,教师顺学而导,分层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表现。通过对长征“极难”和“极小”的比较,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感受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和英勇气概。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让读书更充分,让思考有余地。这里的学习活动设计,既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由此学生才能读出疑问,读出想法,读出感悟。

三、精读“水”,体悟情感

1.红军长征经历了这些山,还经历了哪些水?金沙江和大渡河。请你读这两句。

2.同学们,这两句其实写的是长征途中两个经典故事,一个是巧渡金沙江,一个是飞夺泸定桥。

(1)我们先看“巧渡金沙江”。对这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中。但毛主席巧用调虎离山计,反而把敌人引到深山里转圈圈,红军主力趁机过江,等敌人明白过来,赶到金沙江岸边的时候,发现红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捡到了几只丢掉的破草鞋。

(2)这一仗打得漂亮。这个时候,战士们什么心情?喜悦。这句诗里,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喜悦?暖。圈出来。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喜悦来?不费一枪一弹,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渡江,你高兴吗?不仅表现在脸上,还要表现在声音里?就这样读。

(3)如果说,巧渡金沙江充满着胜利的喜悦,那飞夺泸定桥,就是一次血与火的考验。请看视频。

(4)大家看图,13根光秃秃的铁索,22位勇士,为了打通这条生命之道,硬是冲向了对岸,数名战士壮烈牺牲。看着这样的情景,再读这句话,自己练练,看能读出什么?

(5)指名说。读出了环境凶险,读出了对死去战友的怀念情感,读出了一种精神。这种环境,这种情感,这种精神,都融入到了诗中的哪个字?寒。圈出来。谁来读这句———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两场战争,两种心情,一个喜悦,一个悲壮,一个智慧,一个勇敢,一个暖,一个寒。请同学们再自己练读这两句诗,读出这一寒一暖背后的温度。谁来读?指名读,我听出了胜利的喜悦。谁再来读?我听出了对战友的无限缅怀……

4.同学们,长征中的战斗又何止这两场?据统计,长征路上,红军遭遇战斗380多场,平均每天就有一次,平均每两百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这么险恶的环境,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怕不怕?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评析:联系上下文推想关键字词的含义,先讲故事激发兴趣,然后学生谈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体会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接着,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再反复品读、充分感悟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和惊心动魄。文本如此解读,“暖”和“寒”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难点也被成功突破。

四、熟读成诵,总结升华

1.同学们,当红军翻过千里雪山(呈现“红军翻越雪山”图),长征即将走向胜利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时候,毛主席登山回望一年来的长征历程,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范读。

2.你们也来练练,请看学习任务(三),谁来读?①练习有感情地诵读,争取背下来。②小组里比,选读得最好的全班比。

(1)小组推荐出来的人中,选一个女生读,没发过言的优先(配乐)。读得好,把自己带进去了。五岭逶迤算什么,乌蒙磅礴算什么,在我红军面前不过是细细浪花、小小泥丸。

(2)小组推荐出来的人中,再请一个男生,读得最好的一个。金沙水拍算什么,大渡桥横算什么,看我红军运筹帷幄、勇猛突破!

(3)请所有的女同学站起来,你们就是红军女战士,一起诵读这首《七律·长征》……千里雪山算什么,艰难险阻算什么,看我红军坚定乐观、勇敢顽强。请坐。

(4)请所有的男同学站起来,你们就是红军战士,一起诵读这首《七律·长征》……

3.请全班起立,不看学习单,面向台下的听课老师,在你们纪念平江起义90周年的时刻,一起诵读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学生齐诵)

4.下面,请大家欣赏这首诗的歌曲视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感受。

评析:本课设计了三次学习活动,关注各层次学生发展:第一次讀,关注后进生;第二次读,关注有进步的学生;第三次读,给最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作为诗歌教学,诵读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一开始读正确,到读得有节奏、有停顿,在理解基础上读得有韵味、有跌宕、有感情。尤其结尾,学生熟读成诵,面向全场五百位听课教师配乐齐诵,富有震撼力,既现场检验了学习效果,也契合了当地纪念平江起义90周年活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作业:

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也可以上互联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吴广岭,教育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省市级课题主持人。曾获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一等奖,南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鼓楼区语文赛课特等奖等。

猜你喜欢

乌蒙山七律金沙江
我是金沙江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山的国度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七律·龙滩库湖景写
最险恶地形下的千里转战:乌蒙山回旋战
北渡金沙江
赵学敏书法作品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