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传千年的文豪真迹

2018-10-24贝尼

学与玩 2018年9期
关键词:陆机真迹杜牧

贝尼

陆机、李白、杜牧是我们熟知的大文豪,他们的诗文广为流传。但同学们知道吗?其实这些“大家”还流传下不少经典的书法作品。

天下第一之陆机《平复帖》

西晋大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二人又与顾荣并称“洛阳三俊”。他曾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文赋》《叹逝赋》《辩亡论》等诗文。

《平复帖》是陆机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因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一句,故名《平复帖》。它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过程皆有迹可循的作品。全帖共9行,84个字,有着“法帖之祖”“万帖之祖”“中华第一帖”等诸多美誉。

《平复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见证了汉字的演变,因为其是带有隶书特点的章草体,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本,也是漢字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证据,被认为是西晋真迹、镇国之宝。

潇洒飘逸之诗仙《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

气象千万。

非有老笔,

清壮何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李白

同学们熟知的大诗人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有近千首,但唯一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仅有上面这首四言诗《上阳台帖》。

此作品用笔放纵自由、快捷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认为此帖有李白题款,有宋徽宗鉴赏的题跋、题签,且与李白自身豪迈风格相符,因此鉴定其为李白真迹。

相传《上阳台帖》是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一同游览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当时,李白想要寻访故友司马承祯,即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但甚为遗憾的是,待到达阳台观后得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只看到司马承祯生前的画作,故有感而写下《上阳台帖》,来盛赞故友画技精湛。

《上阳台帖》的历代收藏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宋徽宗赵佶与清代的乾隆皇帝。宋徽宗曾用他的瘦金体在《上阳台帖》正文的右上角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文后有题跋:“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他的意思是说,李白不仅诗写得棒,从流传下来的字帖中可知李白书画功底同样超群。

感慨涕零之杜牧《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卷是杜牧同名诗作的稿本,也是稀世罕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诗》为五言古诗,共58句,290字。在杜牧自己写的序中,我们可窥见其中缘由:“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原来,张好好本是一名歌姬,是杜牧早年在江西幕府时结识的友人,与杜牧颇多往来。后来,张好好婚后便与杜牧音信隔绝,直到杜牧来到洛阳后,才发现张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抛弃,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馆卖酒。

该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精湛的诗歌语言表现女子命运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诗文辞清秀,意蕴饱满,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

陆机真迹杜牧
黄耳传书
清明
山行
遣怀
血泪史诗
诗人陆机:天生贵族难自弃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
陆机,放不下出身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