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平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2018-10-24宋贤添

关键词:德育教育信息技术

宋贤添

【摘要】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成长乐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必须充分发学校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人格社会化、现代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如何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平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231-02

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这个世界,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如何让孩子去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很多人产生了困惑:让孩子早早学习电脑,怕他们沉湎其中、荒废学业;不让学又怕他们跟不上时代,影响将来的发展。我认为,我们不能把电脑和网络组成的虚拟空间看成洪水猛兽,关键是通过引导和管理,让孩子们去认识它、把握它,让他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健康的成长,对此,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电脑

目前,大多数家长不敢让孩子接触电脑,或者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只能用来学习,学习完毕就关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怕”:一怕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耽误时间,荒废学业;二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毒害孩子的心灵;三怕使用电脑没有节制,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

诚然,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及目前互联网管理存在的欠缺使家长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电脑也并非良策,甚至会起反作用。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是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不学必然影响将来的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大都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就越想去做,比如不让他们在家用电脑,他们可以背着家长去网吧,在没有正确引导与监督的情况下,孩子自己面对这个纷繁的网络世界,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堵”不如“疏”,我们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客观细致地观察孩子表现出来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学习,适时进行帮助,并不断鼓励、赞赏,使孩子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应培养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理智使用电脑的习惯,同时,运用必要的管理手段,如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上安装监控过滤软件,监控上网记录等手段,可以将网络大部分不良信息抵挡在外,还可以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以此有效地防止孩子过度使用电脑带来的危害。

二、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中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将为青年时代一个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信息化时代,网络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它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有益的拓展,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和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道德观与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网络道德观教育

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而忽略在网络时代对自身素质有何要求,该形成什么样的道德观等问题。因此,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正确对待网络人际交往,遵守相关道德规范,提高辨别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我在课上通常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辩论、探讨的过程中形成客观、理性看待问题的态度。如我曾了解到某班的一些学生热衷于玩一款电脑游戏,甚至在信息技术课上讨论通关的方法。我没有在课上过分批评他们,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即课后查找资料电脑游戏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它又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在下次上课时,我开展了一堂名为“电脑游戏之我见”的辩论会,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共享,根据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正、反两方,在局域网内通过文字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学生们以一致感到:适当地玩一些健康益智类的电脑游戏,在锻炼反应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会给我们带来益处,但过度沉迷于游戏当中或者玩一些带有血腥、暴力内容的游戏,反而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些学生在课上主动表示以后一定会有节制地玩电脑游戏。

2. 以网络为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活动

由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当前网络德育与学校其他渠道德育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相辅相成的结构,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公开与隐蔽相互交融的立体德育教育体系。由于学生对网络的特殊兴趣,而德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德育意识还有待加强,加之网络内容良莠不齐,这个领域对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针对于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在技术上给予德育工作者大力支持外,更应该从观念上帮助他们更新,给网络德育这种新的形式以足够的重视,将网络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意志品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讲解无法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实践环节是信息技术课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1.采取小组合作与单独练习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采取小组合作与单独练习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況进行学习、操作,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小组共同研究解决,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是首先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几位同学分为一组,确定一个小组长然后将学习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课题,如七年级下册教材《表格数据处理》这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用Excel这个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这是本册书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内容多、操作复杂,对于中学生来说上手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每节课操作时间有限,基础差些的学生在课内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务,这样下去也会使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于是这个单元的内容我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由小组长确定本组的成员分工,大家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发挥组内每位同学的力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共同完成作品后,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满足感。另一类是学生可以独立在课内完成的,就采取单独练习的方式。

2.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想象到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离开实践去空谈创新,那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必须运用知识、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学习信息技术往往要以其它学科为基础。例如,在学习画图时要有绘画基础,学习word时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学习Excel时要有一定的英语和数学基础等。而信息技术又反过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语言、板书等媟体传授知识,这种方式受呈现信息时空的限制比较严重,许多教学内容无法用它来进行有效的再现。而信息技术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用图形画面来表达意境,用动画来表达过程概念。这些抽象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的展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过程的表达、对活动图像的表现最为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主要缺陷,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会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每个学生在接触新奇的事物时,都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往往会被电脑制作出的靓丽的画面和眩目的效果所吸引,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在教学信息技术的同时滲透其它学科的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李佟慧等,网学天下小学教育创新在网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福铭.学校如何开展网络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3(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