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浅谈如何引导初中生作文突出中心思想
2018-10-24温贝芳
温贝芳
【摘要】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技能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大多数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语言表达流畅完整,行文构思灵巧外,表达的思想也是重要考量的因素。往往一篇文章真正感人的是其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与追求,中心思想感人至深,以“情”动人,影响着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针对初中生存在的语文作文中心思想不明确的问题浅谈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现一篇好文章的价值。
【关键词】 初中生 初中语文 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098-01
0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于中心思想的表达十分不明确,文章往往混乱不知所云,大都是文字简单地堆砌,让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篇章不知所云。缺乏对文章详略的构思,仿佛在言此也似乎在言彼,没有中心思想与情感思想。背离了本来文章要辨理抒情的本质。如何使文章突出中心思想,表达真善美的感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将文章的行文构思打通,合理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借助语言表达,借助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文章以情动人。
一、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文章详略是作文行文构思的范畴,一篇文章详细至入微,往往是倾注了写作者的情感,是作者用眼在看,用心在感受,在体会,往往感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同时,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事物中才更真实感人,有血有肉,如对于“父亲爱我”陈述句就不如一件详细的事件表现“父亲爱我”的情感表达来得强烈。因此哪些详写哪些是略写,在作文构思时要恰当地安排,以突出中心思想。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列出作文的提纲框架,准确拿捏哪些以写事,写景最终突出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融入感情,细腻感人;略写,一笔带过,顺利过渡,避免作文写到哪里就是哪里,错落不知所云。
如对于表达父爱的一篇文章,该学生对父亲的头发的详细描写:不知觉间,父亲已经是白发清晰可见,白发中夹着黑发,黑发夹着白发。而不服老的父亲,在白发一明显的时候就将头发染黑,在他的黑发之下,虽然有一张神采奕奕的脸,可仍然让我感觉到了岁月不饶人。
细致的描述,使文章感人至深。教师举的例子要典型,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模仿,并最终达到自有的状态。
二、巧妙的变换语言,突出中心思想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一篇文章的整体风貌,尤其思想感情基于语言表达,因此变换语言表达形式,可有效增加情感感染力。在文章的详略构思之后,对言语表达进行调整,也可以突出中心思想,使感情丰富强烈。
1. 巧用排比句。毋庸置疑,排比句对情感表达有增强的作用。在并列的排比句下,可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与情感渲染力。
如对于荷花的描写。
简单的陈述句:荷花一朵朵,偌大的荷塘里多得数不清。
而排比句:何花一朵朵,千姿百态。有的娇羞妩媚,躲在荷叶之下;有的傲气凛然,直向天空绽放;有的颔首低眉,似在窃窃私语。
在排比句中,突出了荷花的“多”,同时在想象与联想中文章显得更富有情调,赞美与欣赏溢于言表,拟人的修辞显得语言更加活泼生动。
2. 巧用詩句、警句。诗句、警句是许多优秀的学者在其独特的思维与思考下而写出来的,具有语言凝炼,情感丰富的特点,且往往一语见地,表达真理。将其用于作文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此道理。
如表达青年人的志向高远,借助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表达劝诫惜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表达自我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等。巧妙地将这些诗句警句变换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更加精准而凝炼地表达思想感情。
3. 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恰当将反问句式,设问句式,感叹句等运用到文章中,能使文章语言表达新颖而出彩,增强语势,引发思考,同时增强情感表现力,增加思想感情表现力。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使作文的情感表达鲜明而出色。
如《最后一次讲演》,多用短句,铿锵有力,爱憎分明,情感强烈。无论是对敌人的揭露,还是对战友的赞美,都让读者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才能实现需要表达的丰富多样性,包括对教材的典型的课文的分析,让学生仿写,不断改进,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融入生活,突出思想感情
作文感人至深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真情实感,源自于生活实际,使文章有血有肉,容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引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汲取作文思想感情主题,使文章体现真善美思想主题,且基于眼见,耳闻,亲身经历,情感不知觉将会流露在行文中,最具有情感感染力,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在此层面上,教师要积极引导与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放慢脚步,仔细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写生活中事,写生活中景,写生活中情,以真挚感人。
综上,笔者认为在提升初中生作文思想感情表达上,一是让学生对行文构思要详略得当,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在生活实际中源泉中汲取营养,以突出表现文章的灵魂——思想感情。
[ 参 考 文 献 ]
[1]陈亚宗.浅谈作文的准确立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1):54-55.
[2]李君平.浅谈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