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4梁冉
梁冉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实践创新的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情景教学模式便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情景教学学模式可以应用在诗歌、小说、说明文、文言文教学中。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089-01
0
一般说来,情景导学模式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深入等三个过程。
感知,需要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即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在古文中可以表演为课本剧。语言描述等直观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形成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获得鲜明的表象。
理解,需要深入情境,理解课文,激发情感。通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阅读全文,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以图导文,把课文和图融为一体,教师结合使用点拨、设疑、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
深化,需要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情境中的神韵,张开想象的翅膀,细心品味“情中之境,境中之情”,推敲情境中的感情色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实践创新的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情景教学模式便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把情景教学应用在诗歌、小说、说明文、文言文教学中。
一、情景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所以,教师应创设教学情景。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中,学生因为对“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不太熟悉,所以对李白的这首诗歌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该情况,笔者播放杨花落尽的动态图,学生感受到了花朵象征美好的事物,杨花落尽带有一种美好事物消逝的伤感。然后,笔者播放了子规的图片,模仿子规伤感哀怨的叫声,用凄切的文学语言讲述了子规的典故,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接着,笔者播放了歌曲《怨苍天变了心》,该歌曲的旋律是伤感凄切,和子规伤感凄切的叫声有共同之处,学生更容易感知课文中营造的情景。
最后,笔者要求学生“以意逆志”,即用自己的感情去推测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想象类似的画面:转眼间,你就要初中毕业了。你的一个最好的朋友要去远方读高中,在分别的时刻,校园里的紫荆花随风飘落,满地一片落蕊。此时此刻,校园里传来了凄切伤感的《怨苍天变了心》,同学在歌声中渐行渐远。你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让你的思念,随着月光,一直照耀着你的友人……在情境导学中,学生深刻理解了“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营造的氛围,理解了意境中暗含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依依不舍感情。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情景教学在诗歌中的应用,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情景教学在小说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也认为,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有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笔者在《香菱学诗》教学中,课前先让学生感知了影视作品《香菱学诗》,课堂上再反复播放重点片段,点拨学生留意其中的情节,人物以及环境。观看完毕后,笔者要求学生探讨以下问题:第一,香菱的人物形象;第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第三,宝钗的人物形象;第四,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大观园的环境,说说大观园营造的氛围;第五,您对香菱苦心做诗这件事怎么看;第六,概括影视作品中的情节。
笔者让全班六个合作小组,各自讨论对应的问题。在讨论完毕后,各小组选取发言人上台进行展示。笔者对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了针对性的点拨。影视作品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观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情景教学在说明文中的应用
教育学认为,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可以通过图片,教学录像等方式。初中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时候,往往缺乏相关的直接经验,因此,需要教师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直接经验。
如《苏州园林》是一篇园林学的说明文,涉及到的园林知识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非对称性建筑”等专业术语,借助相关图片以及苏州园林的教学视频,学生就能获得直接经验,在美丽的图片中理解苏州园林的美。
四、情景教学在文言文中的应用
表演也属于创设情景的一种方式。且按照贝瑟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实践练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可以达到75%。”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利用学生的表演去创设情景。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课本剧表演去创设情景。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邹忌、邹忌的妻子、邹忌的妾侍、邹忌的客人、徐公、齐王等。接着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最后写成剧本形式,并且在台上进行表演,给同学们创设情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问题解决的能力,情景教学在文言文中的应用,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積极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祝耀安.大数据时代中学语文智慧课堂行动与思考[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2]靖国平、邓银城.课程与教学论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192-193.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心理学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