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0-24陈少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陈少勇

【摘要】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是指: 1、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3、实验探究4、科学态度与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不只是“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并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责任,而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责任可以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物理规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034-01

0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是指: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3、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课堂教学过程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新课教学时,我们应避免把物理规律或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个结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科学思维,长期这样,他们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还原知识形成的历史过程,注重用物理实验去探究问题,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结论,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后得到的结论,进一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理论推导,从理论上去证明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物理素养将得以极大地提高。

二、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改变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解决,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是没办法替学生完成的。另外,对于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下面的问题:

如图3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光滑平行导轨固定,每根导轨均由两段与水平成θ=30°的长直导轨和一段圆弧导轨平滑连接而成,导轨两端均连接电阻,阻值R1=R2=2Ω,导轨间距L=0.6m。在右侧导轨所在斜面的矩形区域M1M2P2P1内分布有垂直斜面向上的磁场,磁场上下边界M1P1、M2P2的距离d=0.2m,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在右侧导轨斜面上与M1P1距離s=0.1m处,有一根阻值r=2Ω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由静止释放,恰好独立匀速通过整个磁场区域,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导轨电阻不计。求:整个过程回路产生的总热量Q.

分析问题如下:

由mgssinθ=12mv2得v=1m/s,即金属棒以v=1m/s的速度大小进入磁场,棒从释放到运动至M1P1的时间t=vgsinθ=0.2s,故前0.2s棒还未进入磁场,则回路的电动势E1=ΔφΔt=ΔBΔtLd=0.6V,此时,R2与金属棒并联后再与R1串联,回路总电阻R=3Ω,由图乙可知,t=0.2s后磁场保持不变,但此后ab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2=BLv=0.6V,此时R1与R2并联,回路总电阻R′=3Ω ,设ab的质量为m,ab在磁场中运动时,通过ab的电流I=E2R′=0.63=0.2A,ab受到的安培力FA=BIL ,又mgsinθ=FA,解得m=0.024kg ,在t=0~0.2s时间里,产生的热量Q1=E21Rt1=0.623×0.2=0.024J,ab最终将在M2P2下方的轨道区域内往返运动,到M2P2处的速度为零,由功能关系可得在t=0.2s后,整个电路最终产生的热量Q=mgdsinθ+12mv2=0.036J,故整个过程回路产生的总热量Q=Q1+Q2=0.024+0.036=0.06J,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ab最终将在M2P2下方的轨道区域内往返运动,到M2P2处的速度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Q=mg(s+d)sinθ=0.024×10×(0.1+0.2)×12=0.036J<0.06J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乍一看,好像第二种解法也有道理,那为什么结论会不一样呢。是不是能量不守恒了呢?当然不是,问题在前0.2s内的焦耳热并不是由金属棒的机械能转化而来的,这个阶段磁场在变强,磁场能在变大,说明有磁场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参与进来。若能够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和质疑,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推动着物理学的发展,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动手操作,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评估交流。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对于同一实验,设置不同的实验方案。比如我们要把一个电流计改装成一个欧姆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下面两种不同的方案:

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这两种方案实现测量电阻的原理分别是什么?(2)两种欧姆表的表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通过实验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途径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前面三点。物理教学最本质、最核心的追求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对物理核心素养认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思考和实践。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