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构建研究

2018-10-24宁方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宁方华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

摘要:“互联网+”拓宽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建设范围,提高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使用效率。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构建模式,并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构建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7-0034-03

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是否丰富,能否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将直接影响艺术院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互联网+”环境下,许多艺术院校图书馆致力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挖掘特色音乐资源,增加特色音乐文献资源的总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推动艺术院校特色音乐教育的发展。

1“互联网+”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1.1促进了音乐资源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音乐资源建设时,应以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动态化需求为切入点,以图书馆原有的音乐资源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尽可能地将特色资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用户推送特色音乐资源。“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对馆藏音乐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搜集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特色音乐资源库,拓宽服务范围。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借助网络化运行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对馆藏静态的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动态传输,方便师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

1.2促进了嵌入式服务的开展

“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馆藏有纸质文献、视频资料及利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数字化特色音乐资源,这为用户利用智能工具制作微视频、微音频提供了便利。艺术院校图书馆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文献资源仓库”逐步转变为“音乐文献资源超市”,不仅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为用户提供学科馆员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或邀请专家学者嵌入学科服务的全过程。

1.3促进了区域特色音乐资源的整合

“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并對地方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如: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将我国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进行归类,构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展演采录实况数据库,为用户查询与利用地域特色音乐资源提供了便利。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与交流途径,如在线学习、在线制作微音频、在线交流等,从而推动区域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在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音乐资源库后,也能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特色音乐资源,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馆藏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构建模式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资源的利用模式,还为用户提供了多渠道的资源利用途径,同时也促使艺术院校图书馆加强特色音乐资源建设。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根据本馆现有的馆藏特色音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网络,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笔者结合多种新媒体信息工具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库构建中的使用情况,搭建了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在该管理平台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用户都能参与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从而达到共同建设与维护该平台的目的。

2.1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分工

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应有效利用多种新媒体工具和互联网技术,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从而不断扩充数字化的音乐资源库。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文献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形成用户特征库,从而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音乐资源。②用户的权责。用户可利用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多媒体加工软件,在线进行特色音乐资源的制作,并经平台管理人员审核后,上传至特色音乐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扩充数据库资源。用户还可以利用各种通信工具与其他用户进行线上交流,讨论所学习的音乐资源,分享观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2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形成

在搭建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后,艺术院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包括加工传统音乐资源、构建期刊文献资源库及网络特色音乐资源库等。在加工传统音乐资源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对馆藏的纸质文献、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古籍音乐资源、文本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传统的音乐资源库。在构建期刊文献资源库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搜集、整理与音乐文化相关的资源,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并利用标准统一的格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期刊文献资源数据库。在构建网络特色音乐资源库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对网络音乐视频、教师的教学课件及教案、教学资源、微课资源、视频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处理,以及将师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发布的个性化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网络将其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艺术院校图书馆通过上述三个途径所形成的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将进一步形成立体化、一体化的特色音乐资源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2.3特色音乐资源开发服务

具体体现在:①围绕特色音乐资源,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利用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的多种信息工具,为用户提供资源的借阅与指导服务,实时在线解答用户在资源利用与查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围绕特色音乐资源,进一步满足师生移动学习的需求。艺术院校图书馆可根据音乐专业师生移动学习的特征,尽可能地开发类型多样的“微型化”特色音乐资源库,方便师生利用新媒体工具随时随地访问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③宣传和推广特色音乐资源。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利用新媒体工具对特色音乐文献资源进行宣传与推广,开展有关特色音乐资源的学习活动、专题活动及阅读推广活动等,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这些资源,并参与特色音乐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进而提高馆藏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率。

3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策略

3.1注重用户体验,提供便捷化服务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服务工具的增多,如何及时地为师生读者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在音乐文献资源检索、传递、加工和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已成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化服务形成和推广运用的着力点。具体措施有: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改变服务观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师生的学习体验为重要目标,依托特色音乐资源库,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人性化服务。②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将QQ、微信、微博、爱奇艺等新媒体聚合到信息管理平台中,形成统一、便捷的特色音乐资源利用环境,为用户提供简洁服务,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用户只要登录图书馆的统一账号,就能进入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将相互独立的特色音乐资源库进行整合,形成格式统一、便于跨库查询的特色音乐文献资源库,提高特色音乐资源的使用频率。用户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可登录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搜索与查询需要的文献资源。

3.2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提高服务效益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制订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重视特色音乐资源的馆藏体系建设,划拨专门的采购经费,依照一定的比例收集不同类型的音乐文献资料,并根据音乐推广活动的特点,及时进行改进。艺术院校图书馆除要合理留存和妥善保管音乐活动的视频资料外,还要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便利。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对活动视频进行处理后,还应通过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用户,促使特色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优化知识服务模式,推动特色音乐资源与教学的融合发展

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向,应当引起艺术院校图书馆的重视。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按照学校培养各层次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以优化知识服务模式为手段,促进特色音乐资源与音乐专业教学的融合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二者融合的方式可以从在线学习、小组学习和现场实习三个方面入手。具体体现在:①在线学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可通过远程网络服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特色音樂资源查找、筛选、下载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书馆的检索工具,从而提高他们的文献获取能力。②小组学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开展不同学科音乐专业书目导读活动、信息资源专题应用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等。③现场实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让学科馆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加工和创造,并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资源数据库。

3.4强化馆际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特色音乐资源的共享共建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艺术院校图书馆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音乐资源服务模式,就不能满足音乐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师生学习的需求。因此,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库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艺术院校图书馆构建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库,需要对合作图书馆的音乐书籍进行联合编目,以及对电子期刊与网络音乐文献资源进行联合采购,实现合作图书馆现有特色音乐资源库的互联与共享,同时实现馆际间网络的互联互通。在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图书馆还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馆际间相互合作的特色音乐资源使用的共同体。如: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构建的当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艺术档案资料资源库,为不同区域用户的查询与学习提供了便利。由于不同艺术院校图书馆积累和开发的音乐文献资源不一样,文献的种类也不相同,在实现馆际音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不同区域用户的相互合作。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等,对馆藏特色音乐资源进行开发,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努力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特色音乐资源建设标准,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加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荣.浅析音乐学院的图书馆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87,92.

[2]温带宝.特色资源建设与专业服务整合研究:以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6):70-73.

[3]张继红.数字时代的音乐学院图书馆[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78-182.

[4]景月亲.乐谱特色文献建设及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4):51-53.

[5]莫筱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5(1):69-70.

[6]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7]张真,丁国峰.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实践:以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3):64-66.

[8]陈扬.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新体验:以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特色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83-86.

[9]杨东妮.音乐院校图书馆数字音乐体验新思维 武汉音乐学院数字音乐体验中心创客建设思考与探索[J].儿童音乐,2017(9):48-52.

[10]杜辉,刘哲.辽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63-68.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