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悖论与创意污染
2018-10-24罗伯托·维甘提
罗伯托·维甘提
创意和信息导致的符号污染,与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们的危害是一样的。
当今世界充满创意。在创新方面,我们不需要追求数量,而需要追求质量。
我们可以用两个隐喻——创意悖论和创意污染,来描述此时此刻发生的状况。
创意悖论是指我们构建的创意越多,其产生的價值越小。这有三个原因。
首先,我们面临的选择越多,就越难进行选择,即所谓的选择悖论。事实上,筛选成本在急剧增加,特别是在面临不同角度的各种创意时,如什么是某一产品的最佳设计方案?或什么是用户最触及情感的体验?抑或什么是最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情况下,你不太容易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各种不同的方案。
其次,在构建创意的过程中,参与的人越多,其所受的挫折就越多。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创意都能够贯彻落实。尽管有些人会感到兴奋,但大多数人会感到失望。并且随着创意数量的增加,创意没有被推广的人,通常无法获取被拒绝的原因。
最后,我们构建的创意越多,就越容易沉迷于渐进式创新。事实上,我们构建的创意越多,我们越容易淹没于大量的信息中,就越容易倾向于理解我们希望和能够认识的东西。我们接收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沿着同一方向前进。这就是亚历山德拉·霍洛威茨(Alexandra Horowitz)在她的著作《观察:与专家的 11 次漫步》( On looking: Eleven Walks with Expert Eyes )中所描述的精彩理论。
人工智能的新算法和数据分析都不能帮助我们进行筛选,并找到新的东西。这些算法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基于以往的选择方案,即我们过去的状况而不是未来的状况。这些信息无助于促进变革,却促进了因循守旧,使我们局限于自己的框架之内。
如果我们仍然运用精益开发过程来构建过多的创意,也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先构建创意模型,然后进行市场测试,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试错,很快就会成功”,那么没有进行筛选就进入市场的所谓的创新会泛滥成灾。我们抛出了大量来自用户的创意,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最终,我们“污染”了世界。当然,这不是物质污染,而是创意和信息导致的符号污染,但这种污染与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们的危害是一样的。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数量,而是更好的质量,即更多的意义。最近,意义创新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指导原则,是人们在创意过度的世界中前行的蓝图,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更为紧迫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