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8-10-24胡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胡阳

[提要] 本文结合“双创”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从培养观念、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法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构建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河南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8月9日

近年来,河南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高校未真正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创人才培养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培养主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河南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高素质“双创”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充分了解河南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减乘除”多种措施共同实施的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有效人才供给的增加,减去“产能”与“库存”,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乘法效应,破除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达到“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创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一、做好加法——增加人才有效供给

(一)树立个性化“双创”人才培养理念。“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河南高校在此基础上,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性的把“雙创”教育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树立适合河南省高校的个性化的“双创”人才培养理念。当前的“双创”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要大力增加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双创”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对学生有要求,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正确树立“双创”教育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个性化的“双创”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主动研究教育的创新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从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填鸭式教学到分享型教学,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人才的有限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调整合理的师资结构。高校的师资结构一般有专业教师和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师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主要鼓励学生、组织学生活动和督促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除此之外,合理的师资结构还应该包括:从校外聘请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政府中相关管理者等,通过他们以讲座、实践指导、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辅导的教学形式,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来保障“双创”教育的有序进行,弥补高校教育的缺失。

2、建立“双创”教育培养团队。“双创”教育团队的培养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够将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来培育人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团队当中来,比如可以把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学习资源,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

3、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师是“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教师水平提高了,才会更好地安排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比如:理论基础扎实,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就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师资队伍,聘请专业学者以讲座的形式指导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去实践、去学习,去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等等。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是增加人才有效供给的渠道和方法。

二、善用减法——去“产能”,去“库存”

(一)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双创”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作为河南高校应结合本校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计。当前,国内高校通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形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同时,应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习、实践、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如开设项目研发训练等专业选修课程;围绕专业实验、实践、实习的核心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积极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强化专业交叉与知识复合;开设与创新创业培养相关的课程;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改革专业体系设置。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各个学科基本只关注本学科领域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其他学科,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建立新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战略,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教学,汲取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的需求。除课程体系外,河南高校在推进专业体系改革中,也要凸显“双创”教育的特色,推进“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首先,创新专业设置。起步阶段可以尝试设置“学科交叉融合”的辅修专业,跨专业组建学生团队开发创新性产品,跨院系组建教师团队不分主次的联合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其次,融合不同专业课程知识。教授学生宽泛的知识课程如逻辑学、哲学、经济学基础知识等,以让学生不至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面对陌生领域寸步难行。在专业设置上,河南高校要认真审视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修订授课教材与内容,以便高校的教学内容不与社会发展脱轨;最后,体系化建立“双创”课程群。建设一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通识和研讨课程,并对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三、巧用乘法——发挥“双创”教育的乘数效应

(一)引入“互联网+”,服务创新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河南高校应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各类专业知识的教育资源,运用“互联网+‘双创教育”的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完善,学生之间技术学习与经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科学合理搭建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双创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创新理念与学习经验的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在平台交流中,可以实现政府、园区、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各个单位的创新交流,有利于更多的创新人才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积极科学搭建创新网络平台。

(二)重视“双创”实践教学。第一,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构建“双创”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实际动手,学以致用,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河南高校可以创办实训基地、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通过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原真实的工作程序、操作过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创新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借助校外第二课堂,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假期参加社會实践等。可通过直接真实的企业环境,体会工作的乐趣与艰辛,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第三,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的形式,推进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边学习专业知识,边实践,边创业,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广泛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和就业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学生走进社会,全面达到“双创”人才培养渠道的贯通状态。

四、完善除法——鼓励多方力量合作培养

(一)发挥政府保障功能

1、制定合理的“双创”制度和政策。在制定“双创”人才培养制度和政策方面,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更灵活的制度和政策,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比如对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政府各个部门配合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为“双创”教育顺利实施铺平道路,做好宣传工作。

2、建立多渠道的“双创”资金来源。在资金来源方面,当前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融资难现状,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许有创业头脑,有好的创业项目,但是缺少资金,除了少数家庭优越的大学生,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外,要想完全依靠国家拨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也不太现实。因此,要想“双创”教育有效进行,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政府广泛争取各类资金的支持,整合民间组织、慈善组织和公益性基金会来筹资创业资金,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比如,校友协会的投资、慈善机构的投资,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多渠道基金来源的管理。

(二)构建全社会支撑体系

1、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导向就业要转变当前人们传统观念,改变对人才培养观念的认识,要树立积极正确的“双创”教育舆论,社会各界人士都应当对“双创”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双创”人才培养除了树立良好的舆论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社会各界包括学校、政府、企业要积极合作、协调配合,为大学生顺利进行“双创”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在政策上、制度上、程序上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扶持大学生创业。比如: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三方共同开展各种配套服务,包括讲解、咨询、协调等等,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良好的环境氛围。

3、动员全社会创建各种支援体系。“双创”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意识,动员全社会创建各种支援体系由此产生。河南高校也应发挥其自身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引进来,走出去”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又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一举三得,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了企业支持,创业的成功性大大提升。

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改革环境下,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个组织机构的协助支持,社会组织要有担当意识,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要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全面发展。高校要整合校内资源来开展“双创”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应构建起高校与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开发社会扶持力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成为“双创型”人才,并能从中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研究[J].国际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林亚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

[3]于涛,陈金刚.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高等教育管理,2016(12).

[4]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