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府诗集·有所思》浅析

2018-10-24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孟郊主旨思念

罗 丹

贵州大学

《有所思》在汉乐府为数不多的情诗中无疑是一首千古经典,后世对其古题本义的争议颇大。一说此为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表现女子在相恋过程中的离愁别恨。又说,此诗为一首怨歌,表现幽怨的相思之情。再一说,诗中的“女子”可能是男性作者借用女性话语传达出某种情感。但古辞的主旨总体围绕相思二字,在后代传世的《有所思》拟作之中,这三种说法都有所表现,只是区别于不同作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心境下独具自我风格的不同解读。以下将从《有所思》古辞本义、后世拟作以及历代流变三个方面,在对《有所思》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对古辞和后世拟作进行详细梳理,以期对《有所思》主旨的流变史作浅要分析。

一、古题解意

《乐府诗集》汉铙歌十八曲之一《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即是指有所思念的人,“乃在大海南”,就在大海的南边,“何用”二字,侧面突出了主人公在相恋的过程中,具有忐忑的微妙心情。“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这是一支装饰有珍珠的玳瑁簪,用美玉缠绕着它。主人公细心准备好精美的信物,却听闻“有他心”。曲辞风格一转之前的缠绵蜜意,“拉杂”、“摧烧”掉以往的信物和情意,而“拉”、“摧”、“烧”、“扬”,一连串的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果断决绝,足以表现主人公欲与对方断绝的愤怒和决心。在与对方断绝之后,忽而又回想其以前私下见面的时候,“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的声音嘶嘶作响,阵阵凄凉,野雉的悲鸣声不时传来,东方日出之时我便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主人公在心中愤怒平息之后,想起往日的种种,略带一丝想念的忧伤。整首曲辞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是一个感情真挚、性情刚烈的女子,从交往、变心到断绝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离愁别恨,以及往复难自持的相思之痛。曲辞中运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不仅要赠送信物“双珠玳瑁簪”,还要进一步对信物进行细心的装饰,而在得知对方有异心之后,不仅摧毁信物,还要将其扬散于风中,以表达心中的愤怒,在最后不仅“勿复相思”,更要“相思与君绝”,在这种层层递进中,语气变得缓急有序,情感也变得层层加重,叙述事情的整个过程条例清晰,事情发展的脉络尤为分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得以清晰深刻地表现出来,产生了极大地戏剧性变化和强烈的抒情感染力。因此,《有所思》这一古题的主旨,原指相恋中女子的别恨与离愁,整首辞的“思”字,是在于相知时的情思,再到相恋时的相思,最后到相离的忧思。而在后代关于《有所思》的诸多拟作中,对“思”这一主旨是有着普遍且深刻的体现,且这种流变不仅体现在对古辞主旨的继承上,也体现于对古辞主旨的创新上。

二、拟作浅析

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共选取《有所思》拟作二十三首,包括王融、谢朓、昭明太子、张正见、孟郊、李白等。现选取在主旨的流变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细读浅析。南朝王融《有所思》:

如何有所思,而无相见时。宿昔梦颜色,阶庭寻履綦。高张更何已,引满终日持。欲知优能老,为视镜中丝。

王融的《有所思》是一首五言诗,第一句中即写到“如何有所思”,“如何”当做奈何讲,第一句即是讲奈何自己有所思念的人,但却没有相见的时候,在第一句中,诗人直指主旨,抒发思而不得见得愁思。“颜色”,作面容讲。“阶庭”,台阶前的庭院,“履綦”,足迹和踪影,由此可见,第二句则是指在夜晚梦见思念之人的面容,在庭院里寻找思念之人的足迹和踪影,描写出一个因忧思在夜里梦回迁绕,在庭院来回踱步的形象。第三句中,“高张”一词,当做弦紧绷的样子讲。“何以”作反问语气表示不能穷尽、无尽的意思讲。“引满”,则当作倒满美酒之意讲,“终日持”,则指终日都酒不离手,整日醉酒之意讲,因此第三句应解释为:饱受思念之苦的那根紧绷的思弦更不能停止,倒满酒杯,终日都拿在手上独酌。深刻体现了作者“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绪。第四句中,“忧”,可做优厚,引申可作年轻美好来讲。因此,最后一句中,作者在试图了解美好的年华是否已老,看看镜中头上的银发便可知晓的悲叹中,含蓄地表达了愁思。全诗情景交融,都在表达一种思而不得见的愁苦心绪,对比古题主旨,王融《有所思》有着比古题更为内敛的情感表达,不如古题的激烈爆发,但都在愁思上有着共通之处,只是“思”这一主题有原本的女子之思,延伸到创作者个人的情绪表达,这种情绪不一定指向他人,也包括对自我经历的一种感慨和惆怅。因此在对古辞主旨的继承上,王融是相对完全的。

又,谢朓《有所思》: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此诗是谢朓一贯的清丽自然之风格,平仄、对仗、用韵均反映了“永明体”的特点。诗中“望望”二字在古语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瞻望貌、依恋貌,另一个解释是失望貌、扫兴貌,结合诗句意思与语境,应当做失望扫兴讲,妇人因未能等到丈夫而失望地走下纺织机,徘徊于田间,而此时天色已暗,行人逐渐稀少,妇人仍在那里等待和思念。全诗着重对妇人的心绪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望望”、“徘徊”等字眼,表现了妇人对未归之夫的深切思念。谢朓同王融《有所思》在对承袭古旨的基础上,是很相同的,都着重表现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但对比古题,二者的感情幽怨但不愤怒,思念但不执念,含蓄中带着忧伤,可以说是“无声之衰”。

而同朝代沈约的拟作《有所思》则充满了“清怨”之风: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陇首”,泛指高山之巅,即西征之夫登上高山之巅,却也望不到故土。“关树”多用以衬托伤情离别之意。“塞草”则同“关树”相似,衬托羁旅思归之情。此句可谓对仗十分工整,沈约是永明体创始人之一,诗中词语对仗严谨,强调声韵格律。“紫”和“青”二字在“关树”与“塞草”衬托出的大意境中起到了点染作用,抽青带紫,春意盎然,使得漂泊在外的人继而联想到家乡之景,心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与此相同的是,在吴均《有所思》中,也表现了离思之感,属于和诗之作。而同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及其第三子梁简文帝萧纲,其拟作《有所思》也属观古题而和诗之作,只是梁武帝诗中有如“适意与君别”、“同心结”“瑶华未忍折”等,颇有欣赏贤才之意,这与古题主旨中的离愁别恨是有很大差异,从相思之情到渴望欣赏贤能,这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古辞主旨的表达宽度,不仅用于思念,也可用于思贤。因此后代拟作对古题主旨不仅是继承,也有其变化创新之处。

而到北朝,卢思道又有拟作《有所思》:

长门与长信,忧思并难任。洞房明月下,空庭绿草深。怨歌裁纨素,能赋受黄金。复闻隔湘水,犹言限桂林。凄凄日已暮,谁见此时心。

卢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其乐府诗明显受到南朝艳情诗风影响,为南北之风的融合。在这首《有所思》中,其诗风总体表现为清远苍秀。第一句中“长门”与“长信”,都乃汉宫名,司马相做《长门赋》,以期君王回心转意,此赋使长门之名千古流传。后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发抒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而此处则是抒发怨妇忧思之感。“任”,担当之意,因此第一句表现心中的忧愁令自己难以承受。第二句中,“洞房”二字,常用作卧室、闺房、幽深的内室的意思。“空庭”即是指空落的庭院,第二句则写出当日还相约在明月之下的情景,但现在空落落的庭院却已绿草深深。“悲歌”,多指怨歌之意,“纨素”,洁白精致的细绢,“能赋受黄金”则是同源于典故“千金买赋”,暗指文章价值极高。因此第三句则是指幽怨的歌声凄厉的仿佛能裁剪白娟,暗喻虽然忧思难自已,却仍然还有以文取乐的心情。“湘水”,湘江之源,与后一句“犹言限桂林”之中“桂林”形成对照,第四句则表达再次听到思念之人的消息却又好似隔着迢迢湘水,想要交谈却好似被桂林的万重山水所阻隔,心中的思念被万重山水阻隔,相思之情欲言又止,想见却又不得见。最后一句中,“凄凄”,悲伤凄凉之意,此二字点染了整首诗的基调环境,恻然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卢思道《有所思》整体蕴含清远之风,凄然忧思之感充斥字里行间。首句汉宫名典故奠定全诗悲凉基调,而此句“复闻隔湘水,犹言限桂林”写的尤为精彩,将心中苦思欲言却难以言表的复杂心境写的具象而深刻,清远而苍阔。

结合卢思道生平,其跨越南北隋三朝,尤其是所处北朝末年,战乱不断、怨声载道。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寄托的文人,实事求是地反映人民大众祈祷和平、期盼安稳生活的迫切要求是他的基本责任,由于当时所处时代背景和时局,他却不能、也不敢讽嘲当时的战事,只能借助诗文以慰藉自己的苦思,抒发期望和平安定的心愿,最后一句“凄凄日已暮,谁见此时心”,诗人的 “此时心”正是对家国忧患苦难难以言表的真切体现。由此可以见,到北朝卢思道的《有所思》,古题的主旨从开始的离愁别恨,到怨妇忧思、到个人的相思苦闷,再到即关乎个人也关乎家国的忧患之思。与卢思道这种忧思有共同之处的,则是孟郊的《有所思》:

桔槔烽火昼不灭,客路迢迢信难越。古镇刀攒万片霜,寒江浪起千堆雪。此时西去定如何,空使南心远凄切。

诗中:“桔槔烽火昼不灭”,结合孟郊所处时代,烽火连绵,民不聊生,孟郊苦其自身不得志,哀其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不得解,而“古镇刀攒万片霜,寒江浪起千堆雪”,中的“霜”和“雪”乃是抱负不得舒展,心中寒意顿生,苦闷郁结,忧思惆怅,因此将自身难以言说的苦闷,全都寄托于诗赋间,也不负于后世“郊寒岛瘦”之称。在孟郊《有所思》中,其主旨已不仅相思而已,而是关乎个人的郁郁不得志,以及忧国之多战,民之苦难的大情怀。因此这与卢思道对家国的忧思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再观李白《有所思》: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西来青鸟东飞去,原寄一书谢麻姑。

在李白这首游仙诗中,其一贯飘逸浪漫的风格尤为明显,诗中多处如“仙人”、“碧海”即指青天、“蓬壶”即仙山之境、“青鸟”即神鸟、“麻姑”即仙女,都是游仙诗的突出表现。再说到李白多受黄老列庄思想所影响,其诗风自以豪放飘逸著称,且李白自身不拘一格,多崇尚以才华得贤君赏识的能臣,进而对比自身却难以得志,由此在极度苦闷之下,欲挣脱世俗束缚而找寻大自由大逍遥的境界,在其看似豪放潇洒的诗词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惆怅。而诗中“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又是其追求而不达的苦闷。随后又写“西来青鸟东飞去,原寄一书谢麻姑”,也表现了李白性格方面特有的洒脱不羁。且李白这首《有所思》是诗人寻找其自我大世界而对古题的附和之诗,因此,其主旨已不在相思,而是追求自我心境的缥渺之思。

三、历代流变

对以上不同时代诗人对《有所思》的拟作细读对比看来,不论是作为情诗或怨歌来看,后世拟作的主旨虽有变化,但却继承了“思”这一主题,只是已经不局限于女子的相思,也包括对个人、思贤、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延伸。因此,不论是从“哀慈亲之不得见也”之哀思,到王融“如何有所思,而无相见时”的离思,抑或是到梁武帝“同心结”之“思贤”,再到卢思道“凄凄日已暮,谁见此时心”和孟郊“此时西去定如何,空使南心远凄切”中的家国悲慨之思,再到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中追求自我的缥渺之思等,古辞的主旨在朝代更迭中的流变也得以窥探,诗歌风格风貌随着时代变化也得以发展。正是这种随着历代文人,对原古题主旨在表现宽度和表达深度的不断继承和创造中,《有所思》得以成为千古的经典,传世而不朽。

注释

①文中引用的《有所思》古辞及拟作皆引自郭茂倩.乐府诗集[C].中华书局,2017.

猜你喜欢

孟郊主旨思念
游子吟
主旨演讲
思念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得意的孟郊
平淡真实显主旨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写在岁月嚣张的夏末秋初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