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以英语授课的专业学历生的公共汉语学习为例

2018-10-24于凌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交流

于凌云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外汉语初级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招收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在大学里都要接受公共汉语的学习,其中大部分是属于零起点的学习者。公共汉语教师认为,文化的讲解应由专门的英语讲授的文化课完成,汉语课堂上就应该是语言的讲解和丰富多样的练习。刚开始,这样的教学确实会让留学生很快掌握一些简单语言知识并且用于言语之中,但是时间一长,留学生本身存在的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或是向往终会消磨殆尽,极大影响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需求正是建立在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或是向往之上。文化的需求才会导致对言语交流的渴望,而言语交流的渴望才会促进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加强了言语的交流,从而使留学生满足了文化的需求并产生产生文化认同感,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实践证明,忽略文化的语言教学再如何五花八门、热闹非凡也不会形成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只是为了考试及格和完成汉语学分在课堂中被动地学习,此种教学不利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建立,也不利于留学生今后接受对外汉语中级教学的自然过渡。所以,对外汉语初级教学实践中,语言学习必须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要被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入进汉语学习之中,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因为授课对象为英语学历生而忽略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二、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文化导入之必要性

选择在中国求学的留学生来中国之前已经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与向往之心,当他们来到之后,本身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与中国文化产生碰撞,而碰撞的结果是碎裂还是客观理智的融合,很大程度取决于汉语交流的水平。言语沟通比较平顺的话,是很容易互相理解并互相认同。但是,这些学生大部分汉语是零起点,处于最基础的语言学习阶段。语言与文化都是他们必备的交际手段和内容,这二者缺一不可,无法割裂。也就是说,从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必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导入文化,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有其存在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更早建立文化认同感。在认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前,首先要知道,然后再理解,最后才可能认同。如果留学生对其文化现象一直处于疑问状态得不到解答,必然会阻碍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此时,将文化自然导入进语言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比如说,在课文里有出现“李老师的爱人”时,如果只是解释为“这是李老师的妻子”,留学生不会太明白。但如果解释为“在中国,结了婚的人会称呼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为爱人,不是情人的意思。而李老师是男性,所以爱人就是指他的妻子”时,那么留学生就会一下子很清楚,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悟感。

其次,有利于今后初级和中级的语言文化连贯性。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达到HSK三级或四级的水平就认为完成任务了,那只是初级水平。留学生如果以后用汉语工作或是继续在中国深造,那么三四级根本就不够用,五六级是他们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但是,三四级和五六级之间的难度相差非常大,有很多留学生背背单词、语法也能过了三四级,但是怎么也翻越不了五六级。为什么?根源就在于初级阶段的学习太局限在单纯语言文字的堆叠,而没有扩展到语言文化的有机结合。比如,近义词辨析能力的强弱,还得看教师在讲解时有没有加入具体的生活文化或者是具体的语境。如果只是单纯背诵词语,选择时难度自然不小。所以,考虑到初级、中级的自然过渡,而非是大跳跃,那么在初级教学中必然是要多导入文化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这才能让留学生更多更深地了解各种自然的语言运用。

因此说,文化导入在留学生汉语的初级学习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处于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留学生,字、词、句、语音是其掌握汉语的前提,犹如一座建筑的地基,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不断地积累、堆积汉语知识。较之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一旦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将是一种教学境界的升华”[1]。

三、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思考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即使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文化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的,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对外汉语课程首先是汉语课程,不能将之上成文化课,这是原则。而语言课导入的文化一定不是所谓简单的文化罗列,而应该是具体的阐述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文化。内容上应该“不只是相传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正在发展变化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现代文化。”[2]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随时随地轻松快乐地导入文化,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说服。“所谓文化说服,是指在介绍一种文化现象的同时,应诱导对方理解与此相关的某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如家庭观、宗教政治观、生活馆、人际交往观念,等等。当然,既是一种说服,这种说服就需要伴随着一个轻松的故事或生动的情景。”[3]

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设想每个词语、每个语句可能涉及的中国文化特征,准备好与之相对应的简练化的文化材料,加上图片或视频,比如说讲到“辣”,可以通过中国西南部的地方饮食特色来阐述吃辣的程度和吃辣的原因。为什么要在“辣”上展开,因为留学生大多数都不能吃辣,而中国辣食很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留学生会被辣的很痛苦,从而对中国食辣的习惯很纳闷,也很好奇。碰到这样的词语,就有必要展开并且进行讨论,从而轻松自然地导入文化并令学生对“辣”印象深刻。

(二)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邀请中国学生加入针对本单元进行小组化的文化讨论交流。这种小组讨论“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真实语言环境的输入、输出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课堂以外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模仿并纠正发音,重要的是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知识,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方式。”[4]

这种文化导入的途径能让留学生发挥出更大的自由性和主动性,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虽然在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中国学生的挑选,留学生语言水平的束缚,但是整个讨论交流的过程都是轻松愉快的,并且留学生会非常主动地利用教科书或者其他手段来尽力用汉语来交流。最少,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中国本土式的简单交际语言和方式。

(三)打破留学生本土文化壁垒。在很多大学,某一个班或是某一个年级如果出现很多来自同一国家同一文化背景的学生,那么他们会自动在中国这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国家里抱团取暖,这种方式确实会给这些留学生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但是也对其学好汉语,融入中国生活起着相当大的阻碍作用。首先他们之前用的语言都是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不会用汉语互相交流,而团体形成后,有什么事情,可能内部就会自行解决,而不会向中国人交流解决。他们虽然生活学习在中国,但是已经进入了与外界相对屏蔽的小圈子里,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文化壁垒。如果这个壁垒不打破,文化导入则会遇到困难。

解决的方法就是打散他们的团体性,让每个成员都能全面接触圈外的文化。教师指导性的文化导入时,以及小组讨论,包括学生管理方面的努力都要将其拆开,久而久之,每个成员都习惯了和外界的语言文化交流后,自然也不会非要天天呆在一起抱团。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文化导入。

综上所述,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非常有必要进行文化导入,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留学生感知语言中包含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中国文化,进而达到互相理解和尊重。也为今后文化比重愈大的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提供扎实的基础,达到初级中级的自然连贯过渡。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将会在文化导入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同度也会越来越深,这将有利于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继续纵深化推行,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正面影响力。今后的对外汉语初级教学应该不遗余力的将语言和文化有机融合、让教学过程成为跨文化的桥梁,让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成为“知华、友华、亲华”的正能量,把博大精深、有容乃大的中国文化也传播至世界各国,加强各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包容。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交流
学汉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