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
2018-10-24张强徐明
张强 徐明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化,喜剧电影作为人们疏解内心压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追捧,因此我国喜剧电影产量每年呈井喷式的爆发。而当传统喜剧电影的制作传播效果及院线上座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时,一种新型的中小成本制作的喜剧电影应运而生。喜剧电影有着悠长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不同题材和风格样式,具有不同的喜剧效果和特点。虽然有一些嬉笑打闹的夸张表演构成的喜剧元素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但不同的时代必然会创造一些新的形式来进行喜剧电影创作。国内喜剧从冯小刚的“黑色幽默贺岁”系列,到宁浩导演执导的“疯狂”系列,再到徐峥的“囧途”系列,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好评。
二、“冯氏幽默”的语言主导
提及喜剧电影,不得不提贺岁片之父冯小刚,20世纪70年代上映的《甲方乙方》,以语言幽默为喜剧电影创作手段,迅速点燃了国产喜剧电影的市场。冯氏风格以“幽默”讽刺的对白语言或者“讲段子”,通过喜剧空间灵活地通过各种方式将不同类别的人群聚集起来,用思想与情感交锋,而不依靠动作的夸张的动作表演。同时,让喜剧电影摆脱了低级庸俗的打闹模式,叙事中将流行文化元素和游戏情节的生活融合一起,使影片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幽默语言、滑稽的情境和典型的人物,从而构成了“冯氏幽默”的系列喜剧特色。
冯氏喜剧电影恰好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寻找话语权的表达方式,去除一切说教,带领观众共同参与游戏情节,并通过语言宣泄获得一种短暂的精神满足。影片《非诚勿扰》,就是以“征婚”为故事主线,将这一出“人间喜剧”搬上了大荧幕。电影最精彩是秦奋与笑笑间的爱情故事情节,两个人用幽默语言对话来制造更多笑点,博得了观众的开心。特别是秦奋的四段,堪称段段经典,其中同性恋的老相识“艾茉莉”、墓地的推销业务员、“找不到自己老公住哪儿”的柏拉图式少妇和熊市偷闲找个老公的美女,每个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又例如影片从秦奋和相亲者两个人之间关于“股票”对话中,把秦奋和股票进行对比,使用语言的修辞性特征,以此来说明相亲者对秦奋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一种语境的幽默,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一起。
在冯氏的喜剧电影中,观众们早已习惯其幽默、荒诞、滑稽而又充满讽刺的语言效果。影片《天下无贼》是典型的冯小刚式的幽默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情侣大盗,在火车上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在一个朴素善良的农民工小伙的感化之下,最后改邪归正的故事。在《天下无贼》中,一些人物语言的使用例如:“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当这些充满哲理性的语言从一个与其“格格不入”的扒手口中说出时,这种人物形象与角色语言之间的不匹配,反而更凸显了幽默诙谐的喜剧效果果。
正如冯小刚导演曾说过:“我喜欢这种语言风格,它是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语言。我们一生面临诸多的尴尬,不少都可以用玩笑、幽默来化解。”电影中幽默的语言、诙谐的情节,已不仅仅是符号和序列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组寓意深远的链接。冯氏幽默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从根本上讲其创作手法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以及准确的把握,通过玩笑、戏谑、讲段子的方式实现了对诸多社会假丑恶现象的鞭挞,以轻松的笑声去融化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三、“疯狂”的游戏情节
基于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背景下,不同媒介间的交互性传播使得电影的文化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娱乐片通过拼贴、戏仿、重复等游戏叙事,为观众提供一个戏谑,快乐的影片背景环境,使其回到喜剧片的娱乐本质。所谓的游戏叙述,即“孩童般游戏似的叙事方式,没有现实生活的细节和逻辑严谨的社会常识作为必要条件,它只是为一个完美事先设置好的游戏服务”的一系列电影中,通过幽默的台词对白、精彩的游戏桥段以及夸张的情节冲突,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下“娱乐至死”的游戏风格,带来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全民性狂欢。
于20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让国内新晋喜剧导演宁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推动了喜剧片的电影票房,打开了喜剧电影市场的大门。其代表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和《心花路放》等,以疯狂幽默的方式将笑声、悲伤和无奈杂糅一起。首先,喜剧电影创作十分重视笑点与情节的结合,通常采取将喜剧元素为主导,与另外的成熟类型元素相组合,比如《疯狂的石头》采取底层题材、强盗片和喜剧融合的设置,形成荒诞不羁的讽刺喜剧系列。其次,通过创造性地加入了多条线索,使影片的情节设置形成一种网状叙事结构。国际大盗的加入使得剧情更加戏谑,道哥一伙盗窃团队的加入,表现到盗贼团伙底层的无奈和辛酸,影片整个故事就像游戏一样,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人物之间抵触与冲突所带来的惊喜和风趣体现在每个段落之中,盗贼团伙和包世宏为代表的备受欺凌的下层平民之间的关系表面上对立,但又通过看似巧合出现和独立的情节又在某种冥冥牵引的安排下顺理成章地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叙事整体,从而使得情节之间的过渡从荒谬走向事情的合理性进展,底层人的欲望、行为方式通过多条线索对比生动的呈现出来。最后,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将黑色喜剧和底层喜剧的融合,创造性的在底层叙事中塑造黑色喜剧中的小人物,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舍小家为大家”的巾帼英雄的身影,有的只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为了生计奔波的小人物。导演以此“疯狂”的讽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利益而存活、为生存而活,从而更多地关注人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更体现出文化快餐时代人们对生活的嬉笑怒骂,并且在深层更是表达了影片制作者对生活和艺术本质的深入性思考。
宁浩的“疯狂”系列喜剧,借助于戏剧性的表演,塑造现实生活无处不在的 “小人物”,刻画社会各种“小人物”形象,描写社会现状、日常矛盾、生活哲理和伦理等,营造“笑”中有泪的悲剧效果,表达一定的社会主题思想。
四、“囧”系列的情感治愈
“囧”系列电影的成功在于,不同于以往的层层套叠的复杂的叙事模式,它采用简单的游戏叙事方式让电影回归到了最本质的娱乐形态上,喜剧的本质也在此得到回归。对于基本的喜剧电影来说,如何更好的满足受众对电影喜剧性的需求,如何让电影变得更加充满感染力和影响力,在这一考虑因素上,“囧”系列电影很好地还原了电影的喜剧本质,注重考虑观众的观影体验。
《人在囧途》《泰囧》以及《港囧》三部影片从故事内容看,都发生在行进中的公路上。细剖三部影片的情节与人物关系,大概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两条叙事脉络:一条主线是围绕着两位构成身份巨大差异的男主角之间的人物线;另一条副线,则是发生在男主角与女主角之间的贯穿始终的感情线。任何一部类型电影的高票房,都离不开对观众消费心理需求的满足。而角色的塑造与代入,能最高程度上照顾到观众群体的心理诉求,实现观众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电影中通过对角色形象的刻画与塑造,贴近观众的心理感受,从而满足观看群体的对生活的希冀,人们的思想观念随时代的发展,逐渐受到消费文化的侵蚀,导致原有的高雅审美思维能力已经逐渐被快餐化、游戏化的文化模式所逐渐取代。“囧途”系列电影情节安排采用游戏的手法,作者自身把自己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深入思考,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可以更好地使观众在人物叙事情节的一次次不寻常中打破自身生活约束的固有的思维定式,一边欢笑缓解生活的压力,一边体会作者创作的自由。从《人在囧途》中误入旅客房间到被当做第三者暴打,从《泰囧》中误入人妖房间到“葱油饼式”的按摩,从《港囧》中误闯黑帮祭祀到公路奔跑,在游戏桥段的设置上“囧途”系列电影情节之间的人物追击式关系,在这一路上剧情紧密而高潮迭起的喜剧效果,无不充满着全民狂欢的深刻意味。在影片的最后,即将破碎的男主人公家庭关系重新回归融洽,从前挚友的回归,二人不计前嫌友好相处,小人物的美梦成真,影片所想表达的人世间的温暖感情主题与观众的情感一起得到升华,最终有了一个完美的大团圆式结局。
纵观三部电影,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就是人文题材类的关怀悲悯情怀。首先主要表现便是家庭与亲情,“囧”系列电影中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情怀影像美学意识和现在人们所需要的人文关怀精神,在电影主题的诉求上不同于以往的公路电影,旅程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或者找寻真实的自我,在旅途中寻求心灵的解放,寻求乌托邦。“囧”系列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喜剧与人文伦理情怀,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情感治愈系电影,在体验中让广大受众拥抱真诚和信任,从而进一步去诠释影片的情感和主题。
五、结语
喜剧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良好精密的叙事结构,也离不开其塑造的贴近群众社会的人物以及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弘扬正能量的时代主题,同时也注重了电影的营销策略在回归商业本质的同时,以人民大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保证满足受众的休闲娱乐要求。虽然作为目前中小成本电影中比较成熟的系列作品,但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笑料的深度挖掘,国内中小成本的喜剧电影仍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