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蒸发式冷却塔下沉式布置在地铁的使用和探索

2018-10-24高俊逸

机电信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出水管竖井冷却塔

高俊逸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1 南京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及站外周边情况介绍

南京地铁3号线全长44.8 km,其中28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本工程地下车站均设空调通风系统[1]。地铁地下车站一般为地下二层结构,车站冷冻机房一般布置在室内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冷却塔在站外设置,大行宫站为地铁3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两线采用“T”型岛岛换乘的形式,车站沿太平北路路中布设,站东为南京市图书馆,西侧为江宁织造府。车站共设置有3个出入口和2组风亭。1号出入口位于太平北路东侧道路红线内,2号出入口接入江宁织造府,3号出入口与既有2号线出入口结合。1号风亭为低风亭,位于太平北路与中山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空地内;2号风亭为高风亭,与江宁织造府结合。规划部门同意车站站位及附属出入口设置。冷却塔原计划在1号出入口南京图书馆门前太平北路目前的绿化带内,临近附近风景区和图书馆,景观和噪声要求比较高,因整体规划限制,噪声不达标而不能实施[2]。

2 冷却循环水系统方案比选

针对大行宫站外周边情况,原计划方案不适用,新方案有两种:

(1)冷却塔设置在临站。将冷却塔设置在与大行宫距离最近的临近站浮桥站,冷却水供回水管穿越两站间的区间,与消防水管平行布置。

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冷却水管往返距离大约为1.8 km,增加了大量管材的使用,同时水泵扬程将增加大约25 m,水泵功率增加大约一倍;2)冷却管线1.8 km,必须设置保温层,设置保温层后,冷却水管管径达到500 mm,穿越区间人防门有较大困难,区间限界布置也比较困难;3)需要在浮桥站多占用大约20 m×16 m的空间;4)管线过长,系统运行时间很长,导致后期维护和运营困难,区间的活塞风极易造成保温破损,影响行车,大大增加了运营风险。

各接口单位均认为此方案不合理,不推荐采用。

(2)冷却塔布置在大行宫站2号出入口附近江宁织造府用地内,有4种方案,均选择逆流引风蒸发式冷却塔下沉布置[3]。

方案一:三台冷却塔按长度方向布置。

方案二:三台冷却塔其中两台并排布置,另一台按长度方向布置。

方案三:四台冷却塔按长度方向布置。

方案四:四台冷却塔按每组两台并排布置,共两组。

每两台冷却塔之间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以保证进风,当整个安装空间的宽度为5.75 m时进风面到墙的距离为2 m,两个进风面之间的距离为3.7 m,进出水管接管所留空间为2 m,按此规定分别计算四种方案的占地面积和造价,并分别在风机出风口边缘斜45°方向上方1.5 m处和9 m处测量声压级。

各方案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经测量,现状道路噪声白天约为70 dB(A),晚上约为60 dB(A),上述布置方案均不高于当前噪声[4]。综合考虑占地和造价,推荐方案二作为实施方案,需要将整个冷却塔完全放置于地下竖井,出风口与竖井高度平齐,对周围景观基本无影响,竖井至少需要有3.423 m的深度,其中包括200 mm高度的工字钢基础。条件允许时建议将竖井深度定为3.9 m,增加基础高度至500 mm,以方便在冷却塔下方布置水管。

表1 冷却塔布置方案对比表

3 使用中的问题

投入使用后,常出现冷水机组运行中冷凝压力过高报警故障,经查,原因是冷却循环水回水效果不畅加上冷却塔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冷水机组冷凝水流量不足,冷却水温度升高,造成冷凝压力升高。

4 整改方案

(1)调整冷却塔回水管的安装标高和路径,将回水管调整到两台冷却塔中间进行布置,冷却塔回水管的中心绝对标高为8.1 m,现冷却塔基坑的绝对标高为7.85 m,现场安装后的高度不得高于该标高。

(2)冷却塔进水管阻挡了冷却塔的进风,将阻挡部分的冷却塔进水管拆除,改成部分利用下部的原有冷却塔出水管(新建了冷却塔出水管,该部分管道已经不再作为冷却塔出水管),从而使冷却塔的进风不受管道的影响,增加了通风效果。

(3)从冷却塔基坑到风亭需开凿φ400的孔洞,该孔洞在冷却塔出水管安装后需密封严实,特殊情况下需要启用人防门时可以废除该冷却塔出水管,对孔洞采取人防封堵。

整改方案如图1所示。

5 经验和推广

改造后,冷却塔进风处通风良好,回水避免了原来的水平段局部上翻设置的管路,回水顺畅,既有故障数量大大减少。

图1 冷却塔整改施工图

(1)南京地铁3号线、4号线几个有特殊景观要求的车站,采用这种形式的冷却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故障,都是由于类似原因,主要是此类型冷却塔受景观限制,安装竖井高度基本在4 m以内,水塔底盘安装标高一般不超过500 mm,水管本身管径在350 mm,安装支架加管道半径,水管中心线标高已经接近500 mm,高差最大不超过150 mm,管路静压太小,出水压力不足以克服出塔后管路阻力,因而不能顺利回水,造成故障。所以在后继设计中,大都以大行宫的改造方式布置管路走向,出塔后直接垂直穿过车站顶板向下,增加垂直静压,以满足回水管系统的阻力,避免回水不畅。

(2)出风的布置上要将出风口与竖井高度平齐,不做遮挡,在出风口以外的竖井面积上做百叶窗式遮挡。

6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主城区的站点大都有站外设施用地紧张、影响景观规划、噪声过大扰民等共通性问题,选择蒸发式冷却塔下沉式布置,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对周边道路、景观的影响很小,但是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回水管路走向布置,二是出风布置方式。要注意避免回水和出风不畅带来的冷却效果不足引发的系统故障。此外,因冷却塔竖井是敞开式,还需注意雨水排放,在下沉区域内设置积水坑和潜水泵,并将水位报警纳入车站机电设备集控系统[5]。

猜你喜欢

出水管竖井冷却塔
虾子河排洪泵站出水压力管道设计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冷却塔若干设计问题总结
Eensy-weensy Spider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通海管路出水管末端管径对水动力噪声的影响研究
热泵干衣机的清洗系统和具有其的热泵干衣机
中电工程西北院:攻克超大型冷却塔设计技术堡垒
西门子S7-200PLC在火电厂冷却塔风机控制中的应用
取水竖井特殊部位的滑模施工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