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你,终圆大学梦
2018-10-24木海
文|木海
包涵小时候,妈妈在课堂陪读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大脑发育障碍类疾病,患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法与人交流。人们通常把自闭症患儿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感受都不与外人知。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很多家长会非常绝望,但总有一些满怀希望的父母,用爱浇灌出奇迹。
来自成都的包涵就是一个“星星的孩子”。2018年8月,他成为四川省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闭症学生。
惊喜交加,一张来自南京的录取通知书
8月3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特殊学校校长蔡晓莉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照片—一张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颁发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学生名叫包涵,录取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此条消息引来多人点赞,很多家长纷纷转发。
包涵的妈妈也在朋友圈写道:“永远忘不了,包涵上小学四年级时,武侯区特殊学校对包涵的帮 助……”
众所周知,自闭症患者有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智力障碍等多种典型表现。能让自闭症患者像普通人一样考上大学,这其中的坎坷与付出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囊括的,包涵的妈妈为此陪读十 载。
为了照顾包涵,教师妈妈辞职当清洁工陪读
包涵在3岁那年已被确诊为自闭症,不能开口说话、不喜欢与人目光直视、总是重复开门关门的动作、眼睛可以盯着风扇看几个小时、一个花盆就能玩一下午……这些刻板行为,包涵都占齐了。他的这些刻板行为也很难融入集体,在幼儿园里,当其他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体操时,包涵一个人在绕着围墙跑,小朋友都不知道怎么与其交流。
包涵确诊时,庞芝华已步入中年,儿子的病让她深感焦虑。一位教授告诉庞芝华,对于自闭症患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耐心陪伴、引导才能慢慢变好。那时,庞芝华是一所中学的生物老师,为了照顾儿子,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原本想到孩子所在的小学应聘教师职位,但名额满了。”无意中听说学校在招清洁工,庞芝华就去应聘了,一做就是3年,“我只是想离孩子近一点”,这是作为母亲的小小心愿,却道出了不为人知的辛酸。
当上清洁工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包涵的爸爸每月的工资也不高,他的工资都不足以支撑包涵每月的花销,原本稳定的生活日渐潦倒。
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庞芝华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平时丈夫儿子睡一张床,她则睡在阳台的单人沙发上。为了能让儿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庞芝华在小学里除了打扫卫生,每到课间10分钟,她还要陪着孩子们丢手绢、跳皮筋。
包涵上了小学后,学习难度增大,庞芝华向学校申请陪读,成为儿子的同桌。十多年的光阴,妈妈是包涵的同桌,是辅导老师,是复读机,是儿子不凡成就背后的伟大功臣,是伟大的母爱最真实的写照。
音乐天赋初显,但前路漫漫
音乐,是改变包涵人生的转折点。机缘巧合下,老师发现包涵在识谱和记谱上很有天赋,“他很敏感,识谱记谱都很快”。
就这样,从手风琴开始,包涵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9岁那年,包涵的手风琴已经过了五级。10岁那年,包涵又过了钢琴十级。凭借钢琴的特长,包涵被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录取。
包涵曾参加过各类音乐比赛,获得了多个全国奖项,在2015年第六届全国键盘乐器艺术邀请赛中获得手风琴专业初中组金奖,在第十一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节中获得中国赛区选拔赛金奖……
就在所有人都很看好包涵的音乐之路时,庞芝华却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不再继续让儿子学习音乐。”庞芝华认为,儿子虽然专业成绩不错,但文化成绩一直不算太好,“若执意报考,风险太大”。
庞芝华认为,任何音乐的最高层次都是需要技术与情感兼备,而包涵只具备前者。在面临选择时,庞芝华也曾一度迷茫,“我只想让他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
放弃音乐改学计算机,终圆大学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庞芝华在报纸上看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招生信息,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了转机。
从2017年开始,该校已经开始招录自闭症本科考生,而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在全国招收一名自闭症考生,庞芝华决定让包涵去试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单独招录。
单独招录要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留给包涵的准备时间并不多。为此,庞芝华特意请了两位研究生给孩子补习功课,“他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背单词、看书、做题”。面试、笔试过程都结束后,学校还特意让包涵到大学和大一学生一起试读了两个星期。庞芝华介绍:“学校就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和同学相处,能否正常学习。他表现得很大方,最后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被大学录取是好事,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选择计算机呢?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对于“星星的孩子”又需要多长的时间适应?
庞芝华对于儿子的一切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孩子的爸爸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在专业技术上给予指导”。促使全家做出重大抉择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包涵,他很早就有一个心愿:设计出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直升飞机、火车……
孩子的愿望很简单、很单纯,只是因为觉得农民伯伯整日在田地里劳作很辛苦,想要设计出机器减轻农民伯伯的负担。
这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成就史,也是一位伟大妈妈的辛酸史,如碑与帖,如茶与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众人所见所闻只是一名出彩的自闭症儿童,个中艰辛非亲身体会不可感悟。
包涵只是众多“星星”中的一个,期盼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都可以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