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在离别之前说再见
2018-10-24圆活
文、图|圆活
因为没有草原 就忘了你是马
你卑微的人生 从不曾犯错的
无聊的人生
能不能 彻底地放开你的手
敢不敢 这么义无反顾坠落
坠入黑暗中 坠入泥土中的海阔天空就让我 来次透彻心扉的痛
都拿走 让我再次两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过
那个真正的我 他才能够诞生
那才是我 那才是我
那个发光的 那个会飞的
Yo buddy
那个顶天立地的 那才是我
—《No fear in my heart》
听,钟的余韵
午后,阳光洒在树上,也洒在成片的小洋房上。在上海公益新天地,似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岁月静好”这样的字眼。然而,推开眼前红色的木门,却是一段黑暗旅程的起点。
这里,是醒来死亡体验馆(以下简称“醒来”)。馆长三七非常年轻,却自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好像她只是着黑衣平平淡淡地坐在那里,尘世的喧嚣就自动消散了,不仅仅是生命中那些不好的事情,也包括了所有好的事情。但她的那种平淡却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世外高人的云淡风轻,而是随时随地像是要说出些什么,在人的头脑中爆炸。她的语速缓慢,却不像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是直接用直觉构建语句创造出某种语境,让人在情境中豁然顿悟,就像在漆黑的夜晚,等一场终将会来的烟火。“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概是对三七最好的描述。
“醒来”这个名字来源于直觉,在梵语中它是“三摩地”的意思,即禅定清明,就是经历了所有的修行后到达的无上光明的状态,非常清净。三七自己对此的解释是,这代表着每个念头都非常光明和谐,非常美好,比尘世间最美的地方更美。这听起来很像童话中的仙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三七的解释是,就像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这种美好并不是超越二元对立仙境式的,而是如同听到钟声之后的余韵。钟声还在,情绪还在,但是在那一刻,你穿越了,在那一刻,可以既在痛苦中但不会被痛苦打扰,可以既在快乐中却不会沉迷于快乐,那个状态才是真正的美好。
01 遗愿黑板墙
陪伴,总是最长情
2016年8月,三七刚毕业,在生命的旅程中,有了从一节车厢到另一节车厢的机会。生命所有的自主权似乎都展现在了这里,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的。诚如醒来标语所说的:凡真实的,必会相遇。在这个时候,她遇见了醒来,然后发现了生命的真实渴望。她想要骑上一匹可以自己控制的马,而不是搭乘既定轨道的车,而这匹马就是醒来。三七对醒来的描述很有意思:“就像在你家路口转角的咖啡店,可以喝点咖啡,聊聊八卦,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不管丧亲,还是得了抑郁症,还是只是想来过生日,醒来都会等在这里。”
三七直言:“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积极。如果一个人的家人已经离世,我不会说你的家人虽然走了,但是他们还会和你在一起,这是脱离了情境的积极。我会和他一起下坠,然后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可以落脚的地方,还有什么更好的可能性。我希望能陪他经历全部。不管是我们做手牵手临终关怀也好,还是做醒来也好,陪伴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陪伴着走过最不愿经历的一切,也是一种无言的温柔。
然而,凡事有开始必会有结束。2019年4月4日,醒来将永久关闭。值得欣慰的是,醒来关闭后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互动影视话剧就是他们的一个方案。醒来的核心是人,他们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给予更多的生命以慰藉,相对于关注特定人群的公益组织,醒来希望关心所有的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关心。
02 醒来体验卡:今天,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又少了一天
和解,背后的礼物
醒来的体验由十个空间组成:微言、念尘、三界、生花、无常、彼岸、空色、归零、初心、醒来。它呈现了一个人从生到死再到生的过程。
走在念尘的镜像空间中,参与者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影像重重叠叠,似乎在提醒着,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如果抱定了自己的观念,就会失去听见其他声音的开阔与自由,失去更多的生命可能性。
游戏的主空间叫作生花,即生命之花的意思,寓意着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社会身份来到这里,却要在这里经由碰撞,共同绽放开花。游戏根据参与人数设计了相应数量的关卡,每轮以探讨、辩论、投票等方式最终决出一名淘汰者,每轮游戏都涉及情绪的冲击与价值的重估,社会价值、亲情、友情、爱情、自我身份都在此陷入两难抉择。比如测试题中有一道,反恐小队抓住了恐怖分子及其女儿,只有折磨他女儿才能说出炸弹的位置,是折磨还是不折磨?在这看似残酷的选择背后,却藏着一个很深的礼物。三七说:“外在的只是形式,形式的底层其实是我们人性共通的部分。我们都想获得爱,获得他人的尊重、理解、支持,我们都害怕被否认、打击,害怕身体的痛苦。看表象上,你选择了这一个,会有人选择另一个。但当你开始陈述理由的时候,你会发现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致的。选择折磨是想对更多的人负责,选择不折磨是想对一个人负责,都是善意的初心。每个人都抱着自以为对的观点,觉得其他的答案自己不考虑,但果真如此吗?如果绝对不向另一边走,不去看它,也不去理解它,你就觉得那是什么我不要知道,反而就会把你的生命变得特别窄。只有在两极之间都有过摇摆之后,才能找到中间值。”
原来,看似两难的选择其实是对生命的一次次温柔和解。离开对你来说重要的朋友、家人、爱人,即是生命中小死的那一刻。当知道再也无法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的?才是最好的?也许不管怎样选择,剩下的都是内疚和后悔,永远没有最好的答案。可是借着别人不同的选择,你可以试着理解其背后的善意,最终也可以理解自己的选择。离别,并不是放下的那一刻,释然才是。
醒来,与生命相逢
越过山丘,告别了所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一次是真正的告别。体验者将扔下生命中的最后一件行李:身体。淘汰者在这里穿过完全无光的无常之门,接着,走入亦真亦幻的彼岸,随后的归零空间中设有一台模拟焚化炉,以多媒体技术还原了真实的焚化过程,体验者将会在这里独自面对自己的死亡。在那密闭的黑暗空间里,当火焰默然升腾起来,当皮肤感受到恐怖的炙烤,回顾自己的一生,你会有什么评价?是否死而无憾呢?最后,体验者在这里重生,生命仿佛重新归于纯白。在这一刻,体验者以新的姿态反思和重构自己的生命。
走在街上,似乎车水马龙不能扰乱自己的心,只听见声音,却并不起任何烦恼的反应。听着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不自觉地语速放慢,就像是从未曾了解过他人甚至自己一样。所有先入为主的判断都已经烧去了,脑中响起了三七的话:“讨论死亡,是为了拿回生命的自主权。”这才是真正醒来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