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全球第二 计算机行业最受益
2018-10-24王柄根
本刊记者 王柄根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地产拉动,随着人口、土地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红利逐步减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转向科技驱动,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的国产替换趋势不可逆转。
以前谈创新,人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虚无缥缈,至今仍难以摆脱山寨一词困扰。但有一点在悄悄改变,那就是中国的研发支出在逐年递增,2017年规模已经高居全球第二。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不输给大部分发达国家。
今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扶持动作频频,9月份新出台的研发费用抵扣新政,是高层对科技立身企业的再度扶持,新政的实施预计每年将降低企业税费650亿元,以2017年的数据测算,对A股归母净利润的影响幅度约为0.85%。其中计算机是公认最受益的行业,以2017年数据为基础,预计新政有望增厚行业约4%的利润。
结合顶层设计的战略意图、研发新政的影响力度以及A股企业过去几年研发支出情况,从两个维度进行数据比对,最终我们筛选出四维图新等35只标的。
多个行业研发超美国
很多人认为,在国内谈技术创新研发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总觉得国内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山寨而来,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些观点都有些片面悲观,实际上,中国的研发投入规模很高。2017年国内研发投入约为1.75万亿元,其中基础科研920亿元,企业投入1.37万亿元,更难得的是,过去五年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逐年递增,年复合增速约为10.2%,这个数据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如此大的规模投入对经济的贡献也十分明显。引用科技部的数据,2017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7.5%。
A股2017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规模高达5804亿元,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增速更高,达到24.2%,从2013年开始,A股上市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年度平均值分别为 4.627%、4.752%、4.637%、4.714%和4.712%。分板块看,主板的研发占比平均值逐年递增,中小板则上下波动,而创业板2014年之后便呈现连续下跌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创业公司过去几年大量外延并购,另一方面,也与2013年底IPO重新开闸、大量问题企业上市有关。
从行业角度去看,研发支出高低与行业属性高度相关。除了银行没有研发支出外,27个申万一级行业研发占营收比例的平均值为3.72%,其中计算机板块一骑绝尘,研发占比高达11.78%,是唯一超过双位数的行业,紧随其后的是通讯和军工,分别为7.37%和6.89%,分列第四和第五名的电子和传媒则录得6.23%和5.81%的平均值。而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和休闲服务等行业的研发支出占比靠后。
横向对比看,我们在某些领域的研发投入实际上已经超越科技立身的美国。由于行业归类不同,这里引用万得的全球行业分类。根据测算,半导体设备、电子制造服务、电脑硬件以及数据处理等行业2017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行业营收的比重分别高达15.3%、7.6%、6.4%和2.3%,已经超过同期美国同类企业水平。
图:2013-2017年国内及A股企业研发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国企和民企研发状况截然不同
从个股的角度看,研发投入规模排名第一位的是中石油,2017年研发支出高达186亿元,过去三年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中兴通讯和中国建筑,与中石油略有不同,过去三年这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规模持续上升。此外,中国中铁、上汽集团、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美的集团和工业富联分列第4-10位。可以发现,研发投入最大的前十大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大蓝筹,更耐人寻味的是,除了美的集团和工业富联是民营企业外,其他8家都为国企,而且以央企居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就缺乏创新精神。从研发占总营收比例的角度看,2017年排名前十的公司名单截然不同,他们依次是斯太尔、维信诺、绿景控股、海特高新、国新健康、沃森生物、恒生电子、四维图新、贝达药业和盈方微,除了国新健康为国有间接控股外,其余均是民营企业,而且,各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强度还十分惊人,比如排名首位的是主营柴油发动机的斯太尔,研发支出占比高达151%,且过去三年研发占比均超过30%。第二和第三名则是主营OLED显示的维信诺(原名黑牛食品)和房地产开发的绿景控股,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76%和66%。前十家民营企业的研发支出强度虽然更大,但大部分企业基本面一塌糊涂,经营缺乏持续稳定性。如排名第一名的斯太尔,近三年营收规模震荡向下,2017年仅剩下1.5亿元,业绩也是好一年坏一年,2017年录得约1.6亿元的亏损,今年董事长李晓振更是因经济纠纷被强制拘留调查。再如第三名的绿景控股,三年前决定转型医疗大健康领域,但至今经营仍无起色,今年6月初公司抛出资产出售方案,拟将大健康领域的资产予以出售,若出售成功,将再度沦为“空壳”公司。
表1:2017年研发支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
表2:2017年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
整体而言,国营企业虽然研发规模高,但强度低,符合其保守、效率低下的特点,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不过苦于营收规模低,经营缺乏稳定性。
抵扣新政增厚利润
改革开放至今40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及资本红利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渐减弱,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将转向科技驱动。也因此,国家顶层设计上,今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扶持动作频频。
9月2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通知提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比例将从原来的50%提升至75%,试用范围从原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至全部企业。本次抵扣比例虽然只上调了25%,但实际影响很显著。以100万研发支出的为例,可抵扣的支出多了25万,多出来这25万,按照1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可以少交3.75万元的税。按照财政部的口径,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减税650亿元。按照中信证券的测算,本次研发抵扣新政出台,将增厚全部A股盈利约0.85%,其中创业板由于高科技企业较多,增厚比例达到2.2%。
从行业的角度看,各大券商对此次新政都有统计,尽管测算数据(有些数据只包括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没有包括资本化的)及统计口径(如行业分类)有所不同,但对于受益板块,基本上都集中在计算机、通讯和国防军工上,其中计算机行业由于高科技企业众多,是公认的最受益的板块。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计算机行业2015-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达到6.88%、7.81%和7.52%,若采用所得税15%且全部研发投入费用化的假设下,预计本次减税将影响全行业14.3亿元,对行业的净利润提升约为4%左右。
从个股角度看,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10%以上的计算机公司有102家,20%以上的有30家,30%以上的有4家。此次新政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税收优惠带来的业绩提振上,还将刺激计算机企业未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和经营质量。2017年计算机研发支出规模最大的前三家企业为紫光股份、三六零和同方股份,将显著受益新政红利。
值得留意的是,计算机行业虽然研发支出占比平均值最高,但论业绩弹性最大的个股,则是机械行业的石化机械,以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基准,增厚幅度高达167%。
表3:2017年计算机研发支出最大的前五只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