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三里屯
2018-10-23
大約两个月前,我和两位同事在北京一个天气还算不错的夏日中午,去三里屯吃饭。我们是开车去的,很庆幸当时不是高峰时段,不会因车辆拥堵的路口和熙攘的人群而困顿难行—但内心里,那种混在人流里踌躇局促的感觉似乎又鲜活起来,入夜时分的三里屯像个嘈杂的“欲望黑洞”,把渴望新奇的,闲散却又精心装扮的个体吸附进盘踞在19栋独立建筑间棋盘一样的小路,在丰腴的迷宫般的物质世界里恣意游荡。
我们想找一家位于“脏街”的老馆子。“脏街”是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南北两区之间的一小片区域,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这里自发聚集了很多小店或酒吧,夜生活指数颇高。周遭居民为之头疼,规划者恨其杂乱无章,但在闲逛者眼里,这恰是三里屯的魅力所在。
最终,闲逛者的计划落空了—我们没找到这馆子,“脏街”变干净了,居民楼样貌安稳,三联韬奋书店和城市书屋将这个区域装点得雅致飘香,看起来,连周围花卉的枝叶长度都已经过精心测量—2017年,政府和太古地产共同展开拆违处理,自然生长的一切让位于思路齐整的现代城市规划。
好在,我们一行三人找到了另一家深藏在小区内部的餐馆,点了一桌子“串儿”。当时坐在我对面的两位,也是本期封面文章的作者和编 者。
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在读这个系列文章的时候,总会想起某个具体的时间、人、吃过或者逛过的店,想起当天的阳光或散落在夜晚的灯光,总之,非常具体的三里屯记忆。
大多人都会认同,三里屯有一种“潮”,在北京这样一个庄重的古都及首府,“潮”的地方为数不多。“潮”可以解读为国际化。2008年,中国内地第一家苹果零售店、最大优衣库旗舰店,以及星巴克、耐克、美嘉欢乐影城等品牌店的开幕一举确立了三里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而2016年,太古里北区商场改造,引入了由川久保玲设计开发、当时全球只有几家旗舰店的设计师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三里屯已成为京城成熟的潮流目的地。
但实际上,三里屯“潮”的内核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多元化。封面主文分别描述了安静的东三里屯,改造后的盈科中心正在筹划它作为商业综合体的未来;北三里屯被太古里的经营塑造为时尚地标;以及建构了不同消费体验的南三里屯。这三个区域的变迁,其间的繁华与寂寥,其实也是20年来,地域性与国际性、民间商业与行政指令、杂乱与规范在这座城市中不断角逐的过程。可以说,一个新移民的期许之地,孵化出一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商圈,是北京成为现代城市的一个缩影。
商业化公共空间的建立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19世纪中期,巴黎在内城街道上搭挑高玻璃雨棚,兴建了三十多条拱廊购物街,女性购物区域及现代百货公司的雏形就此诞生。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将拱廊街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空间,那里聚集的大量商品令人流连忘返,从此,漫无目的的闲逛成了消费欲望的前戏。拿着一杯星巴克或者喜茶,溜达过有时干涸有时喷涌的小喷泉,钻进迷人的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