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先辈足迹 不忘初心使命

2018-10-23周再兴

铁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闽东茅山铁军

周再兴

为弘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2018年7月25日至28日,福建宁德市委“追寻先辈足迹,不忘初心使命”走访团从闽东出发,沿着当年闽东“老六团”北上抗日的战斗足迹,经皖南,来到江苏寻访抗战遗址,参观纪念馆,瞻仰纪念碑、烈士陵园,一路追寻探访、拜谒祭奠,深切缅怀闽东英雄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烽火征程耀青史

闽东“老六团”,即由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是一支有着光辉战史的英雄部队。1934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支提寺成立。面对当时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残酷清剿,闽东独立师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范围广及闽浙两省20余县境的游击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在南方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闽东党组织与国民党军政当局达成联合抗日协定。1938年1月,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屏南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2月14日,六团1300余名将士告别闽东父老乡亲,踏上抗日征途。3月下旬抵达皖南岩寺,4月移驻岩寺,继而进到泾县青戈江畔,经军政训练后,由一支游击部队转变为正规化抗日部队。10月,叶飞奉命率领六团将士东进苏南敌后,身披战火硝烟,驰骋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句容白兔战斗、夜袭浒墅关车站、江都吴家桥战斗、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威震敌胆。

抗战胜利后,部队经整编,奋战于华东、中原两大战场,在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被誉为“百旅之杰”。影視作品《沙家浜》《南征北战》《鏖战孟良崮》等,就是以这支部队的战斗、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

对于全体走访团成员来说,这是一次拜谒之旅,更是一次学习之旅。虽然已经历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但这支铁军在民族危难之机所表现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老虎”精神与民族气节,依然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

铁军东进敌胆寒

7月25日,循着当年闽东“老六团”的战斗足迹,走访团一行马不停蹄参观拜谒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溪南新四军集训地后于当晚入住句容。26日上午,走访团在镇江市政协副主席朱开宝、句容市政协主席章壮均等陪同下,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拜谒,受到了纪念馆干部职工的热情欢迎。

作为全面展示新四军苏南抗战历史的专题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深入详细介绍了老六团在茅山地区和东路地区的抗日斗争历史:1938年10月初,东进茅山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从1938年末至1939年上半年,六团连续作战,主动出击打击日军,奇袭宝堰镇、伏击冈镇,随后又在白兔、高庙、下蜀、龙潭等地与日军正面交战,连连告捷。1939年5月1日,叶飞率六团从茅山地区挥师东进,变身为“江南抗日义勇军”,叶飞任副总指挥,六团对外号称“江抗二路”。6月24日,六团拔掉日军浒墅关车站据点,全歼了日军警备队一个小队,炸毁了铁路桥,迫使京沪线三天不能通车。8月中旬,六团二营又夜袭虹桥机场,烧毁敌机4架。面对装备与作战能力都绝对占优势的日军,遂行如此高密度的主动作战,这对一支刚从南方丘陵游击战中脱胎而出的队伍来说,在装备极其低劣,平原作战经验尤其缺乏的情况下,这需要何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虎”气。同年10月,已发展到有2000多人的六团又奉命挥师北渡长江,留下政治部主任刘飞等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地区坚持斗争。1941年夏天,以沙家浜阳澄湖畔伤病员为骨干的“新江抗”二支队在澄西桐岐镇与50多名日寇发生遭遇战,二支队战士在陈挺支队长的率领下,英勇无畏,干净利索地全歼了敌人,二支队因此被当地群众赞誉为“老虎支队”。从此这支“老虎部队”虎威日盛,仗越打越大,将日寇撕咬得遍体鳞伤。

走访团成员、宁德市委党研室副调研员韩筱芳参观时说:“作为一名地方党史工作者,以往对闽东‘老六团的历史多限于文字资料。现在踏上这片‘老六团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看到纪念馆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表、行军打仗的路线图及战斗的老照片,聆听那段峥嵘岁月的讲述,‘老六团北上抗日的历程变得鲜活起来,内心深受震撼。同时也为闽东优秀儿女当年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与自豪!”

抗战烽火已散尽,铁军精神入馆藏。在新四军苏南抗战英烈专题展馆里展示着新四军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铭记着新四军革命先烈的不朽英名。据宁德市蕉城区党史办同志介绍,蕉城有近400多人跟随闽东独立师参加了新四军,而活着回来的只有100多人。许多牺牲战士的档案都在战争中销毁或遗失了。吴焜、叶诚忠、陈永兴、谢永福……一路追寻探访,一路拜谒缅怀,一位位闽东英雄儿女血洒沙场的故事,深深撞击着每一位走访团成员和陪同接待人员的心灵。正如走访团团长、宁德市政协副主席刘国平所言:“当年从闽东走出来的新四军指战员转战大江南北,为抵御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惨重的牺牲,闽东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接下来的行程里,走访团又走访了多处革命纪念地。从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溪南新四军集训地,到苏南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到苏北郭村保卫战烈士陵园、车桥战斗遗址,到沙家浜芦苇荡,每一处革命纪念地几乎都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闽东英雄儿女在内的革命先辈的故事、精神,在那里彪炳千秋、代代相传。

走访团辗转一千多公里,在每一处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献花鞠躬,在每一座纪念馆里倾听目睹,踟蹰流连,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那一幕幕弹雨如注,烟熏蔽日的抗日岁月。聆听历史,缅怀英烈,一路感受着当地党委政府与百姓对这支“铁军”刻骨铭心的鱼水深情,为闽东英雄儿女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故事、精神深深感动。

走访团成员、宁德市蕉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承东说:“这一路走来,感觉是一次时光的对接,是一次学习之旅、纪念之旅,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触动。闽东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舍身奋战的牺牲精神,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需要的精神支撑点。”

浴血的历史,不朽的丰碑,不解的情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随着闽东“老六团”将士的一路征战,源自闽东的红色基因也在这些地方得以延续和传承。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时,孙志军馆长与闽东革命纪念馆雷志华馆长进行了热情深入的交谈,双方表示要加强交往,促进合作,共同做好老六团团史宣传,大力弘扬铁军精神。

“老六团”北上抗日的战绩永远彪炳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史册。而他们所留给我们后人的“老虎”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在战斗中用鲜血凝结的军民鱼水深情,正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需要的精神支撑点。

永远的“老六团”!永远的铁军!永远的军魂!

猜你喜欢

闽东茅山铁军
一品锅中尝春味
享美食品文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扶贫开发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捧读《铁军》《大江南北》
怕什么
马克思主义在闽东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茅山长青 春笋滴翠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