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2018-10-23于红杰
于红杰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建筑施工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开始应用混凝土结构,其在整个建筑领域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结构裂缝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理应从其具体产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本篇文章将阐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主要背景,探讨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分析常见的裂缝类型,并对于具体控制的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building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objects that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Nowadays more and more building constructions are beginning to use concrete structures, which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field. Structural cracking is the most common quality problem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levant staff should consi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specific generation an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main background of concre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explore the specific causes of cracks, analyze common crack types, and provide some reasonable insights into the specific control methods.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
Key words: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reinforced concrete;crack;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203-02
0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在进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裂缝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如果工程人员未能对其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其问题变得越发复杂,进而导致处理难度增加,阻碍工程的正常开展。为此,相关工程人员理应对其原因展开全面分析,以此采取最为合适的应对方案。
1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主要背景
本次案例选取的建筑物为地上24层以及地下一层,总面积达到了18470.58平方米。这其中,地上面积为17698.5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772.05平方米。该建筑物的类型属于民用建筑,整体结构以混凝土浇筑为主。结构高度为70.42米,底板厚度则为1.5米。为了保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会有任何裂缝留下,必須按照具体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此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出现裂缝的具体原因
造成混土内部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本文主要将从人为因素以及客观因素方面进行描述。
2.1 人为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其主要是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内容相对较少亦或者实际施工采用了错误的工艺方法。当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当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以此对伸缩缝展开设置。部分开发商为了能够对于土地面积予以充分利用,往往会选择扩大原有得到建筑空间,因此便会对设计者提出相关要求,让其不要提前预留出伸缩缝的位置。如此便造成整个建筑物的伸缩幅度特别大,然而由于空隙相对较少,导致畸形挤压的情况出现,进而产生了裂缝。不仅如此,施工工艺应用不当同样会导致裂缝出现。如果建筑物内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超过了规定要求,亦或者根据结构反面的需求导致配筋率不足,从而使其并没有达到原有的极限需求,进而造成下沉裂缝出现。甚至有些施工工作的浇筑不够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执行,从而提高了裂缝产生的概率。
2.2 客观因素
在当前建筑物施工中,温度裂缝以及收缩裂缝基本上全部都是由于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裂缝种类。在进行夏季施工的时候,由于整体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快速流失。如果施工人员在完成振捣工之后,没有对其及时进行相应的养护,在墙体的表面位置进行浇水,很容易导致在进行水分蒸发的时候出现了失水收缩的问题。当混凝土在完成硬化之后,墙体的表面位置便会由于温度应力的问题出现版面拉裂的情况,从而造成干缩裂缝的问题出现[2]。
3 常见的裂缝类型
3.1 结构裂缝
当前普遍混凝土内部结构已经足够强大,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建筑物设计的基本需求。然而,由于部分工程将原本的多孔板换成了现浇板,从而促使墙体的实际刚度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进而造成楼板内部的刚度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如此一来,在一些墙角位置或者板端整体弯矩相对较高的地方很容易会由于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刚度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导致裂缝产生,这种裂缝便能够被称作是结构裂缝。
3.2 温度裂缝
当建筑竣工并投入到使用之后,由于外部温度的变化,墙体内部的混凝土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胀冷缩效应。例如,建筑物东西两面的墙体由于日照的情况有所差异,其表面温度的变化自然也完全不同,从而造成两面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不仅如此,一些建筑的楼板位置,同样经常会有温度裂缝产生。
3.3 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施工的工作全部结束以后,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虽然实际收缩的比例不高,但由于受到墙体表面张力方面的影响,仍然会有裂缝出现。最为常见的便是塑性收缩、硬化收缩以及失水收缩等。一般而言,硬化收缩以及失水收缩都可以依靠后期养护的方式进行处理[3]。
4 混凝土结构裂缝具体控制的方法
4.1 结构预应力的计算
在对于混凝土结构展开预应力计算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差以及具体形态层面产生的变化。本次案例中的建筑物在实际建设的时候,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其内部结构在0h到25h之间的具体温差状况,以此得出相关数据资料。由于本次案例施工是在冬季进行,因此通常需要将具体浇筑的温度控制为12度上下。经过一系列分析之后,可以获得以下结果:当凝聚时间达到3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52度;当凝聚时间达到6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50度,两个时间内的温度差为2.9度;当凝聚时间达到9天的时候,内部温度能够涨到35度。从整体性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当混凝土凝聚时间进入不同阶段的时候,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差异化非常明显。因此在进行预应力计算的时候,理应遵循这一规律,根据时间方面的变化情况,以此完成初步的判断工作。同时还要以此作为基础,对于具体的收缩当量、膨胀量以及应力松弛数据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最后,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具体水泥的级别以及细度,以此对水力半径以及配筋率方面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建筑全都以过程数据为主,具体操作方法理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4]。
4.2 配比以及拌制的工作
在进行配合比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以结构应力预控计算的结果进行明确。指挥人员应当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将各方面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对混合比例方面的情况进行确认。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要对于水、水泥、石子、沙子、UEA、粉煤灰以及LPS方面的具体投入进行控制,从而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能够满足规定要求。当工程开始回执函,所有操作都需要按照以下标准展开控制。对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其内部的水体含量应当为220kg,水泥含量应当为348kg,石子的含量应当为1130kg,沙子的含量应当为715kg,粉煤灰的含量应当为99kg,UEA的含量应当为52kg,LPS的含量应当为4.9kg。在实际施工的时候,混凝土的具体配比必须满足以上条件,并且水泥的种类应尽可能选择强度和活性都相对偏低的类型,并将一定量的减水剂应用其中。在施工的前三个月,混凝土的干缩率不能超过0.07%。在整体施工的时候,实际配比应当将水化反应方面的问题考虑进来,以此可以有效减少反应数据。
当前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向混凝土搅拌站中递交相关申请单,确保备料全部准备完毕之后再开始进行搅拌。所有混凝土在实际关注之前,必须对其当后期的拌制状态以及输送状态予以明确。
4.3 混凝土的浇筑
当配合比以及拌制均全部得到确定以后,现场的指挥人员需要根据当前的具体状况采用连续分层浇筑的模式。在具体工作开始之前,应当结合混凝土本身的和易性状况,以此确定摊铺厚度。通常而言,基本上都在0.7米上下。后期应当将其间隔不断缩短,从而对每一层具体浇筑的厚度进行控制,确保其能够处在3米的范围之内。如果有浇筑能力较差的问题出现,则需要改成推移式的形式。最后还需要对其缝隙予以填充,清理完所有杂物之后,对其水灰化的情况予进行调整。在进行振捣的时候,为了能够防止有分层或者空洞的问题出现,相关人员理应对其表面情况进行关注,确保振捣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4.4 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本次案例的施工时间在冬季,因此在进行养护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综合蓄热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适当添加一定量的抗冻剂,当浇筑时间达到4到6小时的时候,如果发现表面有塑性裂缝的问题产生,可以再次展开阳光或者浇灌层的处理操作。当混凝土进入到初期凝固阶段的时候,可以在其表面防止一层塑料薄膜,从而可以起到养护的效果。当模板以及保温层的温度达到5摄氏度时,同时整体温度超过受冻临界点的时候,才能将其进行拆除。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因素考虑进来,最后再以此为基础对收缩应力方面展开相应的控制[5]。
4.5 合理控制施工温度
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本身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当前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时便可以采用温度控制的方式。例如,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其表面的辐射力方面,同时还需要对其予以利用。如果混凝土的整体厚度下降,采取降温的方式则能够有效促进夜晚保湿。亦或者,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冷水冷却的形式,这也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应用率非常普遍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如果工程中混凝土的实际温度只有40度,则需要对其继续进行提升,确保其能够超过50度。
4.6 加强裂缝修复
当混凝土结构中已经有裂缝出现,则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展开修复。通常情况下,应用率最高的便是采用和混凝土材料完全一致的一种材料展开填充。在填充完毕之后,还需要对目前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相应的协调,促使裂缝处理的效果得到加强。如此一来,混凝土本身的完整性便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有任何安全隐患存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构裂缝是当前混凝土浇筑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问题。因此施工人员理应对此提高重视,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对其结构应力展开计算,并对于各方面条件予以控制,进而提升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世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0):180.
[2]王丽影.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城市建設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5):180.
[3]徐杰.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00265-00266.
[4]卢淦梁.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7:41.
[5]潘军凯.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工业b,2015(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