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知名高新区战略产业培育特点和模式研究

2018-10-23韩博

价值工程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新区

韩博

摘要:高新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国际知名高新园区发展经验来看,战略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利的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选择了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印度班加罗尔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重点研究总结其战略产业培育的特点和模式,以期为国内高新区培育战略产业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 High-tech zone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Judg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gh-tech parks,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ies has beneficial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selects Silicon Valley of the United States, Sophia Antipolis of France, Bangalore of India and Jurong Industrial Park of Singapore,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of its strategic industry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domestic high-tech zones.

关键词:高新区;战略产业培育;经验与模式

Key words: high-tech zone;strategic industry cultivation;experience and mode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283-03

1 问题的提出

高新区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引擎,是新形势下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从高新区自身发展规律来说,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从发达国家高新园区发展经验来看,战略产业的选择、培育是高新区实施产业政策的一大战略目标,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战略产业作为核心,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选择了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印度班加罗尔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四家国际知名高新园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产业发展概况及产业培育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了高新区战略产业培育的四种模式,以期为国内高新区战略产业培育提供有益参考。

2 战略产业概况及产业培育发展特点

2.1 美国硅谷

2.1.1 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硅谷的产业在不断的创新中变化。半导体产业是其发展的基础,并重点依托高端技术创新,使得硅谷长期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21世纪以来,硅谷的IT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相继崛起,使其持续引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经济遭遇了低谷,硅谷曾受到了较大影响,但硅谷在全球高技术产业的地位无人匹敌。

2.1.2 产业培育发展特点

一是产学研合作不断提供高质量技术源。硅谷历来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硅谷的大学紧密围绕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其雄厚的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后盾,源源不断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斯坦福大学等催生了晶体管、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微信息处理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这对硅谷的崛起和后来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電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高校院所输送人才资源和创业企业。硅谷名校如云,诸如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8所大学,以及9所专科学院和33所技工学校,为硅谷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并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为硅谷的高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就斯坦福大学而言,在硅谷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创办的公司达1000余家。据有关统计,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于斯坦福校友创立的公司。

三是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创新系统。硅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技术、资源、管理、运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创新系统,使得区域范围相互联系、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以及中介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编制了一个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导向、以价值网拓扑形式构成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尤其风险投资的兴起,不仅提供了资金,同时传递了丰富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创业者信息,不断优化创业条件,加速了产业的衍生与聚集。

2.2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

2.2.1 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索菲亚科技园在产业形态上比较聚焦,集中于三大产业而尤以信息通信为核心,主导产业突出。其主导产业由三个显著不同的“技术中心”组成,即信息-长途电信-电子(ITE)中心区,制药-生物-化学中心(PCB),以及规模较小的能源中心。其中,信息通信类产业已成长为园区的主导力量,企业数占园区中高企总数的比例达80%,园区内拥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总部,集聚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1.6万余名工程师,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和环节,从事创新和研发环节以及少量的小批量生产,形成了著名的“电信谷”产业集群,成为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地。

2.2.2 产业培育发展特点

一是充分借助民间市场的力量。非政府组织在索菲亚科技园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园区由民间协会发起,牵头成立了具有法人性质的“索菲亚价值开发经济利益集团”,并向法国里昂信贷银行贷款,启动园区的建设。随后协会即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設,规划划出出售土地,由进入单位结合自身需求、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建办公楼或实验室。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园区建设,1972年各界相关单位组成了“Valbonne区域整治混合集团”,随后接管了园区,开始土地滚动开发。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逐渐完成,其管理模式也随即演变,混合集团逐渐退出了园区的日常运作,由企业、银行、大学和民间团体等共同组成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接手了园区的日常管理。

二是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持。园区建设期间,各级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了支持。一是组织了大规模且有计划的国际营销,为园区树立了良好的招商形象;二是投资修建了先进的国际通信中心等电信基础设施,虽然这些设施当时在技术水平已超越了当地企业的普遍需求,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额的运维成本,但随后这项投资即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三是调整了国内电信产业的布局,随着法国政府将国内第一大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迁入园区内,以及相应的研发、培训等机构的设立,园区电信产业链关联企业迅速集聚,形成了关键的比较优势。

三是高度重视高端产业活动。首先,在园区中,大量协会和俱乐部的设立为各种机构的往来提供了良好的中介服务和交流平台。如著名的“电信谷协会”,其成员几乎囊括了区内所有电信相关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其次,园区积极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如产业竞争力集群等,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与分享。最后,园区通过建立引导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风投等的发展,设立多元化的服务网络,极大促进了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融合。

2.3 印度班加罗尔

2.3.1 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从印度独立以来,一批科研机构如印度软件科技中心、国家太空研究机构等纷纷落户班加罗尔,使得班加罗尔成为印度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发展至今,吸引了全球1000多家软件企业,其中包括了400多家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100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以及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诸如IBM、思科等。据统计,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产值占整个印度软件总产值的一半左右,班加罗尔已被列入全球第五大信息产业集群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2.3.2 产业培育发展特点

一是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抢抓历史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欧跨国公司为了强化核心业务,提髙工作效率,将会计核算、电脑编程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尤其是当年“千年虫”危机,进一步加强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与美国硅谷之间密切的产业联系,催生了已在印度萌芽、进而实现了大规模高速发展的IT外包软件和服务产业。

二是符合产业需求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在于人才,在此,印度有传统优势,印度历来重视数理逻辑、英语教育,软件工程师的数量在世界居于前列,同时劳动力价格低廉,且印度的软件人才与美国硅谷联系紧密,印度公司承接了众多美国跨国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业也就应运而生。同时,班加罗尔大学、印度科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大学、研究机构为班加罗尔提供了髙水平、髙素质的软件人才,有力支撑了软件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是围绕价值链条推动产业升级。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发展经历由“现场开发”到“离岸开发”的转变,从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在用户身边提供低成本的软件开发服务,升级到本国关键公司与跨国公司在印度共建软件开发中心,开展电子商务、无线应用程序等开发活动,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推动软件产业的不断升级。

2.4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2.4.1 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裕廊工业园根据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特点,以及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选择核心产业,注重产业链条搭建,并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资源有限和激烈的竞争使得工业园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时期,相继出现了商业园、技术园、后勤园等新概念的园区。为使土地的使用更加集约化,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被融入到工业园区的设计的发展中去。高新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电脑软件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则成为裕廊工业园区发展重心,逐步吸引电子、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

2.4.2 产业培育发展特点

一是政府主导产业培育载体建设。裕廊工业园区管理局作为裕廊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实行公司化运作,负责裕廊工业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等,制定园区规划和贯彻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培育的主导产业,并根据产业需求投资建设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立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方便快捷、服务周到的工业园区,以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企业集聚。

二是政府主导企业引进。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深入拓展,开展产业链招商,国家经济发展局的全球分支机构和专业招商团队负责统一招商,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在世界范围内瞄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认真研究其生产情况及发展战略,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针对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全力争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在园区集聚,为产业培育提供企业群体。

三是政府主导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提供包括住房、交通、教育、安全、公共事业、法律支持和商务咨询,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同时也提供网站咨询、投融资、人力资源等服务,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企业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速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

3 国际知名高新区战略产业培育模式研究

3.1 原创培育模式——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原创技术源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

此模式的园区拥有强大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兼具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能力,由区域内的创业团队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充分采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原创性的重大新发明新创造,研發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源头上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并推动新产业的形成与成长。以美国硅谷为例,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依托全球顶尖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剑桥大学,形成技术创业浪潮,通过成熟高效的风险投资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业服务,催生出相当数量的高科技企业,并进一步吸引跨国巨头在园区集聚,培育和发展相关新兴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3.2 混合建设模式——以市场自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园区,一般以龙头骨干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牵头成立,自发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及规模后,由政府介入调整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引入优质产业资源及配套服务,实现园区专业化发展,推动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例如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由民间协会发起,政府参与并给予了多方位扶持。科技城开始建设时无论是从规模方面,还是入驻机构数量和类别方面仅仅是一个小规模的高技术研发中心,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当地政府强化了国际营销策略,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同时在法国政府的布局下,法国航空、法国电信、国家科学研究院等本土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相继落户到科技城。另外,积极引入了咨询顾问公司、律师行等服务机构以及知名教育与培训机构,完善了配套服务。建设成熟后,政府逐步弱化其行政管理职能,转而由基金会等负责、政府扶持的运作方式,凭借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积极的国际营销策略及准确的产业定位,科技城迅速汇聚了大量的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实现了转型发展,最终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打造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3.3 产业集聚模式——以产业发展需求驱动的产业链集聚发展模式

采用此模式的园区,具有发展某个特定行业的资源禀赋优势,自发产生中小企业集聚,形成专业化分工或转包结成的稳定的长期的生产关系,并逐步引入外部企业集团进驻,最终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特定产业集聚发展。例如班加罗尔作为大学及研发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英语水平、逻辑能力较高的廉价软件人才,夯实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专业化园区的建设,IT外包软件和服务产业高速发展,吸引大量诸如微软、惠普等巨头落户。

3.4 工业园区模式—以政府全面推动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

采用该模式的园区由政府全面主导产业培育工作,以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建设园区,研究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后,由相关政府部门从规划管理、资金、政策、人才、信息等方面全力支持,具有较大的地区资源整合能力,引进外部企业和培育内生企业并举,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正是此类发展模式。园区成立的管理局具体负责开发管理土地、园区、不动产等,并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发展条件。该管理局通过采取政府垄断的运营开发管理模式,对资本、土地、招商等统一规划,以较低成本获取私人土地,打造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快速启动并迅速达到规模经济,并在确立园区核心产业后,围绕核心产业进行深入拓展,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通过有效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参考文献:

[1]季凯文.中国生物农业三阶段效率测度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2]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3]周哲.试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要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强化使命担当 密织民生保障网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长沙高新区:打造移动互联生活之都
长沙高新区:打造移动互联生活之都
和而不同——鞍山高新区城市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