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10-23汪春霞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结晶,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着充足的知识内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发现与挖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一些易于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对于培育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形成高尚的品格、提升鉴赏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培育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关键词:探究;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小学语文课程对未来每个学科的学习活动堪称是基础,所以也不难看出,语文这门学科内容的关键性。学习语文,不但能够令学生可以获得美好的熏陶,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理解。本文从汉字、古诗、阅读教学活动和经典诵读四个层面切入,谈一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也就是将道家、儒家文化内容作为主体等多元化文化内容融合包容、和谐的体系。在小学时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从小就培养小学生宽广的文化眼界以及人文素养,有助于令学生从小就立志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有助于从小就强化学生自身作为华夏子民的民族凝聚力、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 在汉字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对他的女儿说过:世界上有一个极为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首优美的诗。你一定要好好地学习,我所说的这个国家叫做中国。汉字当中隐含着充实的文化信息内容,汉字知识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认知世界、充实情感、提升素养的活动。

在小学时期,以识字教学活动为主,这个时候亦是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最佳时期。怎样把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渗透和识字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探究,不难发现,以字理作为根本,多元化识字活动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式。

字理教学活动所指的就是清晰讲解汉字的意思,将汉字形体和其音义关联起来,继而说明使用汉字进行组词、造句的运用规律。学生在汉字知识内容中获得熏陶,好好地认识、记忆汉字的音、形、义,不但深化对汉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还能粗略地了解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讲授汉字的时候,使我切实感知到识字教学活动导入相关汉字的文化知识内容,会让学生在识字活动中发现汉字文化内容的博大与精深,可以切实热爱祖国的文化

三、 在故事知识教学活动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魅力瑰宝,是古代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其用充实的内涵与独特的展现手法再现古代人类内心当中的真情流露。千百年以来,这些古诗词可以深入人心当中,成为人们探究、学习的典范。

其一,在朗读之中体会语言的美。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古诗词,其重点不在于阅,而在于读。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示范古诗词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然后再自读,在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在每个节奏之后都有轻短的拖音,有极为短暂的停顿,并且还要注意阅读语气的轻重、语调高低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搭配音乐,令学生经过动态的音乐节奏,在整体上感知诗词中所蕴涵着的真实情感,继而激发出学习进行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其二,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指引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感悟到古诗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唐代使人贺知章所创作的《咏柳》,描述的是早春二月时候的杨柳。使人将富有青春活力的二月杨柳描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诗篇自杨柳的概貌一直写到了柳枝柳条,使用玉树、丝带与美女来做比喻,将春柳描写得婀娜生姿,生机蓬勃并且光彩照人。诗人对于杨柳的喜爱之情清晰出现在文字之中。在学生的大脑中亦自然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致。

其三,學习活动中感悟文化之美;很多的古诗词当中都渗透着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习俗,例如,王维所创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欢度重阳节的诗词,这首古诗词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内容的时候,指引学生认真剖析探究古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切实认识与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讲授这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指引学生了解过重阳节的时候古人们都有怎样的风俗习惯,指引学生对各类风俗习惯的热情,切实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浓厚兴趣,主动地了解中华古老的文明。因为孤独感长久以来备受压抑,于今尤甚之情形,诗人将凝聚在内心当中的佳节思亲情节一吐为快。诗中有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茱萸就很有渊源,教师向学生介绍茱萸的由来与其意义,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学习的成效。

四、 在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内涵

新课标在目标当中提出: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现代生活,尊重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内容中的营养,提升文化品质。由此可知,诵读经典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达到的目的。我国知名的教育学朱永新先生认为:学生时期是进行读书活动的黄金时光,一定要使学生大概浏览与掌握人类文明当中最为经典、精华的内容。这已不是单纯的读书行为了,其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德行有深远的意义。

在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活动中,可整合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征,使用多种方式展开诵读经典名著的活动,拉低学生进行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乐于进行诵读。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美感与韵律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提升学生对于诵读的热情,使学生处在经典诵读的意境中。

五、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教师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以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培霞.山西省原平市解放街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N].科学导报,2018-03-16(B02).

[2]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6.

[3]张传侠.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2):10.

作者简介:

汪春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宁国市开发区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