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

2018-10-23佘广文

价值工程 2018年33期
关键词:石墨烯江苏发展

佘广文

摘要:石墨烯作为拥有优良特性的战略新材料,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江苏国内较早开展石墨烯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工作的省份,有必要重点分析江苏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下一步工作的政策启示,为江苏以及全国的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Graphene has great potential as a strategic new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Jiangsu is the province that started th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graphene earlier in China. I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echnical level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phene industry in Jiangsu, and draw the policy enlightenment of the next step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ene industry in Jiangsu and the whole country.

关键词:石墨烯;发展;江苏

Key words: graphene;development;Jiangsu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039-02

1 研究背景

石墨烯作为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具备透明、导电和柔性三大属性,具有颠覆当前所有电子设备的潜质,未来被大规模商用的潜在可能性极大。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和电子触摸屏领域最有希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传感器、环保,甚至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上都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下游市场成长能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墨烯产业发展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欧美、日韩等各国政府先后发布支持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石墨烯的应用与研发。我国自2007年起开始布局石墨烯产业,关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多个国家科技和产业规划中将石墨烯列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领域。

我国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经过自主系统研发,生产技术、 料、智能穿戴等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产业化势头可喜,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露雏形,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石墨烯材料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但受石墨烯材料生产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等因素制约,我国石墨烯材料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尚未完全实现,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

江苏是国内较早开展石墨烯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工作的省份之一,石墨烯产业从无到有,逐年壮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我省在石墨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江苏石墨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摸清江苏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化解不利因素,对于推动江苏石墨烯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我省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2.1.1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江苏瞄准未来石墨烯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发挥高新区等科技园区产业发展高地优势,提早谋划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技术、链条和空间布局,围绕价值链高端不断完善石墨烯全产业链条,在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建设了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无锡石墨烯产业园,布局建设石墨烯产业化基地,推动支持建设无锡石墨烯产业發展示范区,先行打造集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建设包括前沿技术研发、重大成果转化、骨干企业培育在内的创新链,初步形成了常州和无锡两个链条比较完整、规模比较大的石墨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形成常州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无锡惠山石墨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2家国家级产业基地,石墨烯领域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科技金融等各类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

2.1.2 产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江苏紧跟世界石墨烯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产业前瞻技术部署和突破,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先后突破石墨烯大规模制备的设备及生产工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快石墨烯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围绕石墨烯规模化宏量制备以及石墨烯在微电子、储能器件、复合材料等行业的高端化应用,成功开发了全球首款石墨烯3D触控芯片、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高压电缆用石墨烯屏蔽料等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进一步拓展了石墨烯的下游应用领域加快市场推广和应用。

2.1.3 产业发展生态日益完善。江苏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需求,布局了烯望无限、江南石墨烯高创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省产研院石墨烯材料研究所,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服务,先后集聚彭鹏、瞿研、暴宁钟、董国材、刘遵峰等多名石墨烯领域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团队、创业企业和项科技人才,初步形成引进领军人才、创办科技企业、带动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同时,积极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为石墨烯创业企业提供从种子到大树的发展空间,设立了格瑞石墨烯创投基金,引导金融资源集成支持,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优良生态,培育出了碳元科技、二维碳素、第六元素等为代表的石墨烯领域上市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石墨烯制备、生产和应用企业超150家,基本形成了以创业企业、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梯队成为我省石墨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1.4 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江苏围绕石墨烯潜在应用领域和区域标志性高端产业,推动石墨烯产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市联动建设了全球首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有120平方米百级、521平方米千级、821平方米十万级净化室以及石墨烯薄膜材料、新能源、生长机理等13个专业实验室,同时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支撑。联盟骨干单位牵头制定的国内石墨烯领域首个标准“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已正式发布,“石墨烯层数测定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光学法测定石墨烯层数”等两项标准已获国家标准委立项。

2.2 存在问题

目前江苏石墨烯技术总体上仍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推进过程中还面临核心关键技术不成熟、研发力量分散薄弱、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下游应用和需求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技术、工艺创新和产业链对接方面集中发力、重点突破,以加快提升石墨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下一步对策

随着石墨烯产业化的提速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石墨烯产业进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期,下一步江苏应重点以下几个方面的采取有效措施。

3.1 加强产业技术开发应用的前瞻部署。加强省基础研究、重点研发、政策引导类、科技成果转化等计划协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发展石墨烯规模化生产技术和石墨烯在透明导电薄膜、导热膜、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产业技术研发纵深布局。

3.2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依托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拓展完善联盟功能,鼓励联盟核心企业、研究院所制定石墨烯应用产品的接口、结构、功能性指标和测试等方面的约束性标准。支持聯盟内企业围绕石墨烯的细分产业链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形成规模效应。

3.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省内外创投机构、风险投资加强对我省石墨烯产业领域的投资,探索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石墨烯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骨干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展壮大。

3.4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相关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5 面向全球开展招才引智。做好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工作,加强省“双创计划”与地方科技人才工作的集成联动,紧盯美国纽约、硅谷,英国利物浦等石墨烯创新资源集中地区,通过全球化招才引智,高端链接全球资源,支持石墨烯领域优秀人才和团队到江苏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贾志琦,邵曰剑,王琳.新形势下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08).

[2]张娟娟.浅谈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

[3]黄文传.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12).

[4]丁建勇,徐茜.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11(07).

[5]“十二五”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J].化工时刊,2011(11).

[6]刘文强,肖劲松,曾昆.新材料产业:以下游应用为牵引提升档次和质量[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1).

猜你喜欢

石墨烯江苏发展
数读江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RGO/Mn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考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