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兴趣与发展认知能力的统一
2018-10-23李秀梅
摘要:小学英语教育比较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在为学生发展个人的认识能力铺路架桥,打好基础。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风吹草动的就容易走神。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大多借助游戏,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一句话,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鼓励;注意力
一、 让学生真现自我
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所以,无论课内外,我都非常尊重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我不像大多数的老师那样,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不准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喜欢的是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们身心愉快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认为,孩子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尊重时,他们才会展现出最优秀的自我,有时,你会觉得他们就是小天才。比如在教学字母时,枯燥乏味的字母学起来让人昏昏欲睡。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别和记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他们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三五成群的自动在一起讨论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下面就是他们得出的一些结果:小伞钩钩(j),大号鱼钩(J),弯弯的月亮(c),盘山公路(S),一扇小门(n)等等。他们还用肢体动作呈现出H(伸出一条手臂搭在前排一个学生的肩上),A(两臂向上伸直,双手合一),手势呈现出U(左手或右手弯曲中间的三指),V(向上伸出中指和食指)等。本节课我充分抓住小学生的特性,把课堂变为他们表演的舞台,真真正正地秀出了自我。
二、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学具,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上课时,我们总会注意到有不少学生喜欢摆弄东西,或者描描画画;课余时间也总能观察到许多学生喜欢捏橡皮泥,画画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他们的这些爱好迁移到学习上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学具,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次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我都要提前一周布置下去,要求学生用彩笔在素描纸上画或用卡纸画,然后剪下来,再在画的背面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如在学习水果前,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同一种水果的一个和几个的图片(参照3A Unit 3 P20);在学习介绍自己家人之前,我布置学生画一画他们心目中的爸爸妈妈形象,要求必须突出他们的相貌特征;在学习动物和颜色之前,我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画出动物,在背面标出什么颜色的什么动物等。这样,在课前学生都积极认真地去精心制作图片,满满的期待着自己作品在课堂上获得大家的赞扬,制作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掌握住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每次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的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认识能力统一了起来。
三、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进行直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凭自己的一张嘴(语言呆板),一支粉笔(不能妙笔生花),一块黑板去讲解新知识的话,学生通常会因为内容的枯燥乏味而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好。而利用实物教学却能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学习文具类、水果类、玩具类的物品时,我都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学具,上课前集中到一起,然后再把这些东西统统装入一个袋子中,拿到讲台上分别展示,学习与它相对应的单词,再接着练习:Whats this? Its a/an...Do you like...?Yes,I do./ No,I dont.等句型。最后教师让学生从袋子里摸东西,教师问,学生回答,答对了就作为奖品送给他,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只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提高了个人的认识能力,还培养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 设计创新性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感兴趣。
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如果按照新课程理念对英语作业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一定也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有效的学习英语。在培养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认识能力。比如我把3A Unit 3作业设计为1. 录音作业:模仿课文的录音语气,朗读课文内容。2. 对话作业(和小伙伴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认识)3. 实践作业。让父母陪同自己到超市里去就学过的水果英文名称向他们介绍。这样作业难度逐步加大,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的挑选作业中难易不同的作业类型。这样,每位学生现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培养兴趣和认识能力的统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所采用的不同策略,都是为了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這也正体现了培养兴趣与发展认识能力的统一。
作者简介:
李秀梅,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