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

2018-10-23沈晖袁海萍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美比较启示

沈晖 袁海萍

摘 要:系统了解和比较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并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对于高校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大学生;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48-02

当前,中国面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侵蚀做斗争的压力。由于美国文化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我国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觉得美国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在此背景下,系统了解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础、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开展对比研究,对我国高校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做到知己知彼,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理论基础比较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它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学说的基础上的,构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政治社会化理论、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国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从哲学层面上看是唯心主义的,坚持了意识第一性,而非物质第一性,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往往以“公民教育”的形式出现。政治社会化强调个人通过学习政治文化,从而发展政治自我的过程,这一理论基础几乎成为所有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人本主义则关注人性,注重学生兴趣,以人的完整、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用主义哲学则重视人对环境的应对,被称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就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重视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开展道德教育。此外,美国还有一些诸如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五E”理论等,都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具体而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都进行了明确说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将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作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几大理论尤其更加直接地指导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如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灌输学说等。

通过中美比较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如果只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价值,忽视个体利益和追求,不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如果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不考虑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则会导致资本拜物教、个人主义的盛行。上述两者,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实践中,中美两国都开始从两方面综合考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协调,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成效的正确价值取向。

可以发现,美国虽然不能像中国一样,有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然而在不同时期美国都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如价值澄清理论、道德发展理论、价值分析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应对不同时期社会需求的应用性教育理论,能够体现与时代需求的契合,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但是若能在不同时代有具体结合时代特征的、灵活的应用型理论,可能指导实践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会更强一些。

2.内容比较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观、公民宗教和社会规范教育。政治观教育主要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优越性教育,反共教育和对“对抗性整体”的介绍等。公民宗教教育主要是借助宗教情感来表达的一种社会信仰,已成为美国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舆论工具,完全融入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社会规范教育则包括了道德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以及法制纪律教育。美国的道德教育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体现,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既包括灌输维护社会正常制度的道德标准,更侧重奉行符合所谓的美国民主制度原则的道德标准。美国人认为个人平等、民主和独立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而言,纳税、守法和平等被统治阶级宣扬为好公民的必备条件。在法制纪律教育方面,遵守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第一条,并在所有的教育教学中重点强调。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制度,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等。其中,政治理论教育是最基本的内容,是其他内容的基础。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中,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指导实践;人生观教育则号召人们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在实现社会理想中体现自身价值;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紧扣时代脉络,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教育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则是为了让人们正确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让人们知法、懂法和守法,遵守各类秩序和行为准则。

可以发现,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同有异,相同的如都有政治、思想、法律、道德等内容板块,差异则主要是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的不同,进而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不同,如美国的道德教育中有明确的宗教内容和影响,而中国则几乎没有。

3.教育途径和方法比较

在美国,直接命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几乎没有,大都以其他课程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活导论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公民课、政治课、哲学课、人文课等,通过这些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国民精神、道德、宗教、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度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等。另外,美国非常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渗透到具体学科中,实现多学科育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在所有专业课教学中,都明确要求学生回答好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这门学科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目的是要学生思考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伦理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責任。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美国非常注重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常常用讨论、案例法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除了课程教育以外,美国还通过社会性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宗教教育、政党与政治活动、大众传播媒介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等。另外,美国学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总体而言,美国非常注重实践育人,体现渗透性、时效性等。层次性也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色,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层次、心理成长层次以及具体的需求进行教育,如美国小学阶段的公民课,常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美国历史以及英雄人物,给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中学阶段则开设政治制度以及宪法方面的课程;到了大学阶段,则主要通过专业课渗透、讲座活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阶段层次不同的内容设置,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复和混乱。

对中国而言,课程教育同样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政治课,而大学则有“两课”课程,研究生阶段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邓小平理论等必修课。我国还注重发挥多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全过程、全员育人。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我国也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另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社会性的途径,如各类政策方针的宣讲和学习活动,先进英雄人物事迹展览等,也充分运用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和手段。

相比较而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理论灌输和显性教育较为明显,隐性教育或者渗透教育、实践教育方面还不够充分;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渗透不足,另外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和多样化相比美国而言,也还有一定的不足。概括而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实效。

二、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深入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和熟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构成以及方式方法,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的说服力,引导大学生看清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从观念上进行引导和澄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前提。总体而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是孤立的,都是跟具体的时代需要相联系的,具体而言,就是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看清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并加以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2.广泛运用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教育教学载体和方法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高校应该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主要包括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通过更多的途径,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加强隐性、渗透性、层次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设计,通过多学科专业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体现人性化,突出教育的层次性,避免假大空和形式主义。

3.拓宽视野,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转变观念,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多学科育人。一是教育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课程教师,以及各职能部门、教辅部门的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进行的,不仅要通过课程育人,也要实现管理和服务育人;二是教育实践环境范围的扩大,在校园之外,要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共同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4.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政治理念及立场的教育,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抵制,而对其他内容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注不够。在这方面,要积极借鉴美国的人本主义关注个体价值、个体体验、个体利益的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人本主义取向,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坚定社会主义立场,还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的健康身心的培育、法治意识的培养等等,要理解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个体特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戴道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6-140.

[4]惠哲.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比较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94-97.

[5]李俊,唐芳.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63-66.

[6]王金凤.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与分析[J].教育探索,2012(7):156-157.

[7]袁建生,江晓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前沿,2007(6):84-86.

[8]张敏,陈尚坤.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方式多样性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2(6):129-130.

猜你喜欢

中美比较启示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同曲异调共流芳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