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跨国并购的分析
2018-10-23陈雨
陈雨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行业逐步成为了全球并购的热点行业。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市场行为,以及深度影响到了国际银行业务格局及其变动。也恰恰基于这种国际浪潮,我国国内不少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其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扩张的持续推进。深度挖掘可以再次看出,与“走出去”战略协同并进。但是,银行跨国并购也并非属于绝对性的选择策略,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可以说,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并购全程,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败。故此,本文立足财务风险视角,有针对性的简要分析国内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市场行为。
【关键词】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风险
一、 银行跨国并购概念及其市场表现
1.并购的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和收购的意思。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将另一家同行企业或者非同行企业的部分/全部股权收购过来。对于购买所采用的方案,有现金收购,或者是证券形式收购。总之,就是以掌握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准。
具体来看,收购是指对资产的收购或者是对股份的收购。比如甲公司收购乙公司,主要是通过购买乙公司的资产或者股票来实现。兼并不一定是两家企业,也可能是两家以上的企业。兼并也分两种形式,即吸收合并形式和新设合并形式。前者操作之后,被合并公司不复存在;后者操作之后,合并之前的多家公司均不复存在,而被新设企业所取代。
2.银行跨国并购
虽然企业间的并购比较常见,但与之相比,银行并购同行企业或非同行企业的市场行为,相对特殊一些。准确地说,可以看作是企业并购的一种延伸。具体来理解,即一家金融机构通过现金或者其他形式,购买另一家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的控制权以及资产持有。比如近几年我国国内的实际案例,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民生银行并购美国联合银行等。
总体来评价,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企业的一种,其产权让渡与控制,在本质上与企业并购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特殊表现。首先,银行并购需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之下来完成;其次,需要两个或多个企业机构相结合;最后,交易方式更加多样,除了购买,还有协议、互换等。关键的是,有控股并购和非控股并购的区分,依照是否并购对方股权51%以上为准。
对于银行跨国并购的市场行为,即海外市场。比如上述提到的三个典型案例。此外,银行跨国并购的方式相对更丰富一些,因为其需要满足不同地区间的金融政策、经济环境等。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二、银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以中国工行银行为例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工行银行大刀阔斧改革,率先开展海外经营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规模及市场业务、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下表统计呈现的是中国工行银行跨国/跨地区并购情况。
结合上述情况,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中国工商银行跨国并购的背景与环境。实际上国内很多商业银行也均是如此,可能是因自身发展差异性,对于战略层面的影响有出入。具体来看,近些年工行股改上市之后,加速了体制改革,这是推进国际化扩张与跨国并购的大前提。再加上目前中国已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范围内贸易程度显著增强,故此,作为国内金融机构的领军者,享有着较高的国际信誉和抗风险能力。而积极参与到海外并购的目的及动机,也非常显现,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状态,即相对美元贬值。
以上属于宏观视角。从微观角度来看,工行所并购的目标,特点比较鲜明,旨在补充和扩大自身的海外发展。包括业务、规模、资源、信息等。首先,可以较好的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无论是近些年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金融行业领域还是其他行业领域,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证明,选择申设境外分支机构,对于集团企业境外扩张的速度,显然是非常慢的。故此,跨国跨境并购越来越多成为了主选。同理,在世界金融与银行领域,也是如此。更主要的是,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流程。比如,规避政策管制,再者就是与境外客户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起到一种协同发展效应。通俗点来理解,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向内外延伸。譬如,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核心还是在于分散风险。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财务风险。
三、国内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上述简单介绍了工商银行的跨国并购情况,再比如像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以及其他银行机构,也均是如此。以近10年的情况来看,中国银行2006年12月近10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71% 的股權;建设银行在2009年年底,收购了美国国际信贷公司全部股权;民生银行在2008年3月收购了美国联合银行20%的股权;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2008年到2009年,也分别收购了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超过半数的股权。
1.现存困境
对于银行跨国并购的市场行为,尤其是推行的必要性,也恰恰是其固有优势的体现。这一点前文中也已经详细阐明过了。但整体发展来看,仍有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持续强化改进。以上述提到的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和中国银行为例,境外/海外并购行为,是时代发展所趋。具体来看,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造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尤其是在2006年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国际业务进入到了一个持续暴增期。可是,世界各主要经济国家地区相互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和经济制约。特别是在2009年以后,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全局影响,也使得整个世界资本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故此,对于国内银行而言,努力寻求出路是必然选择。纵观近十多年国内银行海外并购的市场案例,有成功也有不少失败。总体来看,当下发展困局必须要正视:
首先,雖然发展迅速,但并购规模普遍较少,多多少少也反映出了自身的实力限制。截止到2016年以前,国内银行机构并购交易规模最大的是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但依然与欧美等一些国家地区无法相比。并且在之后的10年间,国内也有被海外并购的案例,国内银行相互间的竞争程度也加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内几大商业银行主动迈出国门,走向境外市场,也透漏着一丝无奈。
其次,参与海外并购的银行机构,基本以国有企业为主角,其他股份制银行企业比较少。总体来看,主要是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首的几大国有银行。仔细分析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运营水平、经济规模等,其他非国企股份制企业,的确很难与几大银行相抗衡。特别是一些地区银行、城市银行等。就目前来看,股份制银行收购交易规模较大的一次,是在2008年招商银行收购我国香港地区某银行53%的股权。但是,却直接付出了近50亿美元的对价。
最后,因并购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具体来看,应当属于战略性财务风险。由于没有对所制定的并购战略充分考虑,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银行发展的战略要求。再加上对自身财务状况认识不够充分,所以造成与实际的并购目标存留较大偏差,最终导致出现并购前后财务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正因如此,民生银行的失败案例,值得国内其他各大银行重新审视海外并购战略。总之,海外并购的市场行为,目标之一就是分散风险、规避政策限制。但民生银行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战略不合理、准备不充分,并购前财务状况不统筹规划,并购后整合不当,往往面临的降低失败打击。
2.发展建议
结合几大国有企业的成功模式,以及民生银行等部分失败教训,笔者简单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1)在实施推进并购战略之前,对自身以及对并购目标都要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并购前要做足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并购战略。笔者以为,最大前提就是要对目标企业给予一个综合评估,这样可更加准确的确认目标企业的价值。比如,治理结构、经营水平、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财务状况、内部风险防控水平等。因为选择直接跨境并购的方式,而不是设分支机构的模式,恰恰是处于上述各方考虑。但无法上述不利局面仍存在,那么整个并购战略的意义也就如同虚设。
(2)适当汲取和借鉴美国德国一些模式经验,在并购过程中尽量丰富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以此来增强对风险规避的动态持续性。继续以上述民生银行的情况来看,民生银行当时采取的就是现金支付模式。正如前文所言,民生银行与工行、建行等国有银行相比,资产方面肯定差距很大。正因如此,在中后期民生银行产生了一连串的财务危机。对于国内股份制银行而言,实际上可以丰富选择渠道,比如发行证券、股票、股权证、向其他银行借款等。
(3)重视对资源的整合,以此来实现正向的协同效应。正如前文所言,即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规模协同。再次结合民生银行的情况来看,战略目标与实际规划出现偏差,目标企业财务状况了解不够充分,经营理念差距大,收购规模与企业自身不协同,如此等等,不但没能发挥出收购前后业务上的优势互补,反而反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解秋, 陈莉. 中外银行跨国并购比较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00(11):52-54.
[2] 韩莉.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控[J]. 中国金融, 2017(14):49-50.
[3] 王硕. 商业银行并购金融业务的创新趋势[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3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