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菜园:以供应链为基石,发力社区生鲜便利店
2018-10-23楚春希
楚春希
做人货可控的渠道。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获悉,社区生鲜品牌“云菜园”近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星瀚资本和梅花创投等。本轮融资将用于门店的拓展、社群运营和下游渠道的开拓。此前,云菜园还曾获得梅花创投、星瀚资本、黑洞投资的天使轮和Pre-A轮投资。
云菜园定位社区生鲜连锁便利店品牌,以售卖各类生鲜农产品为主,主打用户高频刚需的基本款。据创始人熊彬介绍,目前云菜园有500?800个SKU,以济南为核心,拥有83家门店,月销售额一千多万元,客均价在15元左右,毛利约20%。
建立稳固的供应链体系
最初的云菜园是一个BtoB的生鲜信息平台,在信息的基础上做交易撮合,在运作的过程中,熊彬发现,信息只具有短期价值,很难建立企业的长期核心壁垒。最终,2015年7月,云菜园由一个BtoB的信息平台转为交易平台,主要服务于社区夫妻店。但对于B端用户来说,差价是他们的主要盈利点,价格是他们最关心的,没有低价,平台就没有竞争力。
熊彬此前从事农业和互联网方面的工作,核心业务集中在农业上游,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其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鲜度,就生鲜产品来说,是否新鲜往往是用户最关心的,云菜园的基础品类已经连接到上游资源,一般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二则是上文强调的低价,由于采购量大,云菜园的议价能力更强,熊彬说,云菜园核心品类的价格比市场价平均低10%。对于不能原产地直采的小品类,平台到批发市场采购,在多家供应商的挑选和竞争中完成采购,也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品质。
主打高频刚需基本款
前文提及云菜园主打高频刚需基本款,熊彬解释这其中的选品逻辑,基本款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90%的需求,社区生鲜便利店不是超市,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即可;另外,消费的主体开始逐渐转向年轻用户,这类消费者不喜欢做选择,一般在两到三种常规品类中,选出最畅销的基本款即可。比如花生油,云菜园一般选出两个规格,每个规格选出两到三种品类,基本可以解决消费者的购买问题。
熊彬说,目前云菜园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被BATJ教育过的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针对这类用户,云菜园不断更新品类,比如引进“网红”年轻化的零售品牌“卤美美”,力求增加年轻群体的复购率;对于没有被BATJ教育过的中老年群體,云菜园从新鲜度和性价比的角度,提升这类群体对产品的认知。
另外,云菜园还推出VIP体系,办理会员卡的用户,享受生鲜全年9.6折优惠,以及每天的会员特价单品和每月的会员日权益。同时,每天的叶菜和肉类实行打折机制,目前有5?6%的损耗。
据了解,云菜园目前采取了“中心店+社区店”的模式,熊彬解释到,首先,中心店一般处于某个商圈的核心,目的在于吸引中心区的流量;其次,中心店负担了社区店的配送业务,当某个小品类缺货的时候,配送往往由中心店来完成;再次,中心店还具有商品回转和加工的功能,比如,周边商铺肉类库存过高,多余的肉类会被回转到中心店,加工成饺子馅,进而降低损耗。
农业+互联网模式
当一线城市的市场趋近饱和,二三线城市就会成为了各路玩家的必争之地。与之前报道的小农菜场相比,云菜园在“云”端明显更加成熟,对供应链、渠道、产品、运营等方面有清晰地认知;相比天鲜配,二者供应链的整合都使得用户享受了低价,其中云菜园的“农业+互联网”扩张更快,天鲜配的冷链物流、靠近淡水鱼饲养区等优势使得SKU的品类更加丰富。
同时,云菜园实行数据化运营,建立了自己的ERP管理系统,将选址、动销、损耗、库存、选品、进货等全部数据化。
以数据化选址为例,过去商户选址,一般是派人蹲在目标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数人、数车、数店面的空调数量,但云菜园利用数据化选址系统,选定目标小区的位置,一键回车,并能获取三个数据:其一,运营商数据,可以得知该小区的人口数量;其二,移动互联网数据,可以得知该小区白天和晚上的人口数量;其三,电商数据,可以知道该小区的男女比例、消费结构、过去某周期的消费能力等,基于这些数据,云菜园会最终确定店铺的位置。
下一步,云菜园计划2018年开店120家。单点聚焦,主打二三线城市,即以供应链为核心,以济南为基点向周边地区辐射,首先,在山东境内运营,其次,向山东与河南、河北、苏北的交界扩散。熊彬说,之所以这样布局,是因为对于生鲜行业来说,供应链是主要驱动力,以山东地区为基地的供应链,一般3?4个小时可以送达,时间可以保证新鲜度;另外,生鲜是本地化需求,应该根据本地饮食文化差异来进行产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