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之母”VS“炸弹之父”
2018-10-23张涛
张涛
2017年4月13日下午7时32分,美军在阿富汗楠格哈尔省亚珍区空投了一枚绰号“炸弹之母”的MOAB巨型云爆弹,打击那里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地道。袭击炸死至少36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并摧毁3处藏匿点、1个指挥部及大批武器弹药。5个月后,俄军则在叙利亚首次使甩4个绰号“炸弹之父”的FOAB巨型炸弹,打击代尔祖尔附近的“伊斯兰国”目标,摧毁其1个指挥所、1个通信中心,炸死了包括其“战争部长”哈利莫夫和主要指挥官谢马利在内的约40名武装分子。美俄先后使用巨型炸弹,除了震慑及打击“伊斯兰国”,也隐含有在巨型炸弹上进行较劲的意味。
偏爱巨型弹
美军一直以来偏爱巨型炸弹,这与美军迷信武力制胜有很大关系。在美军看来,地面或地下的重要加固目标用普通航空炸弹是很难摧毁的,面积目标用普通炸弹毁伤能力有限,而且巨型炸弹还能给敌方心理造成强烈震撼,摧毁其意志。换言之,美军发展巨型炸弹,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它视为心理战武器的。
不过,世界上最早发展巨型炸弹的并非美国,而是英国。二战末期,英军为了轰炸欧洲大陆德国占领区的坚固目标,以削弱德国的战争能力,研制了一系列巨型炸弹,其中最有名的“大满贯”弹长8.08米、弹径1.17米,重约10吨。论重量,它不仅超过了美国现在的“炸弹之母”,也超过了俄罗斯的“炸弹之父”。
“大满贯”炸弹,内装4.144吨炸药,下落后可穿透40米土层或6米厚的混凝土再爆炸,毁伤能力极强。 “大满贯”问世后,美军很快进行了仿制,20世纪40年代末,美军自己研制成功了“造云者”巨型炸弹,该弹长5.08米,弹径1.37米,重达约20吨,是“炸弹之母”的2倍多。该弹落地后会继续钻入地下,延迟一段时间才爆炸,人为地制造地震效应,毁坏周边的建筑设施和地下结构,因此也被称作地震炸弹。
越战后期,美军研制成功“雏菊剪”(绰号“滚地球”)巨型燃料空气炸弹,该弹全长5.37米,弹体长3.6米,弹径1.4米,重1.5万磅(约6.8吨),内装5.7吨乳胶状炸药。这种炸药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铵、铝粉和聚苯乙烯。当其投掷出去后,在距地面30米处首次爆炸,形成一片雾状云团落向地面;在接近地表数米处再次引爆,发生的爆炸会产生强大冲击波,在半径300米范围内可破坏敌方装备,半径600米内可杀伤敌方人员。
美军研制巨型炸弹的初期目的,是在越南、老挝境内连绵的丛林中迅速开辟直升机着陆场或炮兵阵地。然而,由于重量太大,外形又不规范(像个尖嘴的大煤气罐),战略轰炸机无法携带,只能用运输机或特种任务飞机空投。该弹首次使用是在1970年3月22日,由一架运输机携带,空投在老挝龙町。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在5次夜间行动中使用了巨型炸弹。在2001年9月,美军空投巨型炸弹,打击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物资基地、训练营地,以及破坏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藏身的地道系统、洞穴等目标,另外也用于清除雷场。
研制云爆弹
由于美军有着丰富的巨型炸弹和制导炸弹的研发经验,巨型云爆弹的研制进展顺利。2003年3月11日,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70靶场进行了首次实弹测试。其实,美军原本打算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但当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伊军的抵抗很弱,美军作战进程很顺利,根本不需要使用这种大威力炸弹对伊军实施震慑,所以最终取消了使用计划。这样一来,巨型云爆弹的研制进度也开始放缓,到2003年9月,才开始进行新的测试。之后,美军开始缓慢生产巨型云爆弹,但总数很少,只有15枚。
根据美国空军的报表,巨型云爆弹的生产单价只有仃万美元。但很多媒体在介绍美军使用巨型云爆弹打击阿富汗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报道,都称其单价高达1600万美元,这显然是误把该弹的研发费用当成生产费用了。据资料显示,整个巨型云爆弹的项目研发费用为3.14亿美元,之前曾有消息称,该弹生产了20枚,这样简单一除就是1 570万美元。这么昂贵的价格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差不多可以买26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或者一架二手F-16战斗机了。
后来者居上
俄罗斯研发“炸弹之父”,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美国较劲。苏联时期,他们一直没有重视过巨型炸弹。苏联战略轰炸机主要执行核打击任务,战术轰炸机配合陆军,和海军作战,对于重量极大、投放不变的巨型炸弹并无特别需求。伊拉克战争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由原先的困顿转向高速增长,为俄罗斯增强军事实力提供了保障。2003年之后的数年里,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增长都在20%以上,新增的军费除不断改善俄军待遇外,大多用在了发展新型武器上,且不少新武器都是针对美军的, “炸弹之父”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美国首次试验“炸弹之母”后不久,俄罗斯就宣布研制自己的巨型炸彈,并特意称为“炸弹之父”,显然是在向美军叫板。2007年9月11日,俄军用图-160战略轰炸机进行了“炸弹之父”的首次投掷试验,并且公开播放了“炸弹之父”爆炸的骇人景象。俄宣称,该武器威力可同小型核武器媲美,且技术也比美国的“炸弹之母”先进。
俄罗斯的“炸弹之父”现在仍很神秘,公开的信息极少。根据有限信息可知, “炸弹之父”的外形神似一个巨型煤气罐,重7.1吨,装药量未知,组分为高能炸药、铝粉和环氧乙烷。“炸弹之父”是一款云爆弹,采用二次起爆模式,冲击波半径300米,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接近5 000℃。“炸弹之父”的爆炸威力、冲击波半径、高温等综合效应都远远超过了“炸弹之母”。有分析认为,“炸弹之父”的高能炸药可能采用了爆速、爆热和猛度等指标都首屈一指的“太安”炸药的衍生物,才能保证大威力的同时控制炸弹体积。
美俄先后发射巨型云爆弹,除了有震慑对手、互相较劲等因素之外,主要还是看中了巨型云爆弹的综合杀伤效应,特别在摧毁生化核武器设施方面极为有效。近年来,美俄一直在为如何摧毁恐怖分子或所谓“无赖国家”的生化核武器设施而发愁,因为对这些设施的打击,可能使生物武器样本、化学战剂或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灾难性后果,如果在战场上发生此类事件,更会给自己和盟友军队带来灾难。而“炸弹之母”和“炸弹之父”爆炸之后都会产生2500℃以上的高温和超压,不仅可以杀死生物武器菌株,还可以使化学战剂分解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