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
2018-10-23王敏,吴垠,徐亮
王 敏,吴 垠,徐 亮
1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062;2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情危急等特点,相关数据显示,该病病死率高达15%~18%[1-2]。在发病早期,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可伴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甚至出现死亡[3]。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环节在于院前急救,其贯穿于整个急救过程,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高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4-5]。本研究为缩短该类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其急救效果,将优化急救流程应用于患者急救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其中男45例,女 27例;年龄41~71岁,平均(58.62±3.24)岁;病程 0.1~6.2 小时,平均(2.59±0.11)小时;梗死部位:前壁31例,广泛前壁16例,下壁25例。观察组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42~73 岁,平均(58.76±3.45)岁;病程 0.2~6.3 小时,平均(2.60±0.15)小时;梗死部位:前壁29例,广泛前壁17例,下壁2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胸痛发作时间在12小时之内者;2)符合知情同意原则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哺乳期妇女及妊娠者;2)严重心、肾、肝等靶器官不全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流程,包括:接听急救电话后即刻安排“120”出车,并实施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责任护士接诊后遵医嘱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给予心电图、吸氧、抽血、心电监护、实验室检查等抢救措施,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流程,详细措施如下:1)急诊室责任护士接听到急救电话后对患者所处地区进行确定,并于最短时间内安排救护团队出车,途中护理人员保持与现场人员电话联系,以全程掌握患者情况,并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实施简单抢救措施,如:针对呕吐患者,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呕吐物进行清理;避免搬动患者,应采取平卧休息;条件允许时,可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或吸氧等,抑制病情恶化;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在救护车上提前准备好所需药物及仪器,以保障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2)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即刻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吸氧等现场施救,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担心过度;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转运风险,在患者家属签署转诊同意书后进行转运准备。3)将患者抬至急救车内,搬运时避免动作生猛,为患者建立输液及氧气通道,同时实施静脉滴注、面罩吸氧等急救措施;对患者病情及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血压、脉搏、心跳等,并利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评价及病情危险分级;若患者疼痛难忍,可适当采用哌替啶等药物进行止痛;与急诊室取得联系,并嘱咐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及病房。4)当患者抵达医院后,立即开启急诊绿色通道,多科室(介入科、心内科、急诊科等)进入联动状态,将患者安全送至抢救室或病床,在送达过程中持续给予其心电监护及给氧,并于3分钟内由2名以上护理人员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采集血液标本;于10分钟之内,对患者实施18导联心电图检查,若患者确诊为AMI,则立即遵医嘱给予患者嚼服600mg氯吡格雷(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77)、300 mg阿司匹林(赤峰蒙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22);由心内科医生急会诊并拟订治疗方案,并通知介入室做好PCI手术准备;手术期间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理疏导,以降低其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并防止并发症发生。5)由于患者在救治期间会涉及多科之间的交接与转运动作,因此本院针对其制定并完善了严格的交接及转运制度,整个过程应完成护理记录及协调工作。
1.5 观察指标
1.5.1 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 比较2组患者急救措施时间(出诊时间、溶栓时间及启动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
1.5.2 急救效果 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心力衰竭、肺出血、心律失常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1.5.3 APACHEⅡ评分及满意度评分 1)APACHEⅡ评分:于患者转运过程中、入院后,采用APACHEⅡ评分量表对患者病死情况进行评估,总分71分,患者病死率随分值升高而上升[6]。2)满意度评分:发放调查问卷对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内容涉及治疗环境、护理态度、急救效率等,量表满分100分,满意度高低与量表高低呈正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 启动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诊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2组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出诊时间/min 启动救治时间/min 溶栓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72 16.47±8.83 14.52±8.88 81.14±12.44 23.54±12.76观察组 72 17.24±8.46 9.02±5.67 62.31±10.66 16.48±11.84 t 0.534 4.430 9.753 3.442 P>0.05 <0.05 <0.05 <0.05
2.2 急救效果 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救效果比较
2.3 APACHEⅡ评分及满意度评分 APACHEⅡ评分转运过程中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各时段APACHEⅡ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各时段APACHEⅡ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APACHEⅡ评分 满意度转运过程中 入院后对照组 72 20.48±3.92 24.73±4.14 76.91±3.57观察组 72 20.58±3.89 19.67±5.89 89.24±4.32 t 0.154 5.964 18.669 P>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性损伤,常见病因包括吸烟饮酒、寒冷刺激、激动、暴饮暴食、过劳等[7-8]。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间”[9]。因此,临床应充分利用救治时间,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常规救治护理流程将急诊室护理相关医学作为基础,属于一种患者提供护理的急诊室较普遍的护理模式,但护理过程中常存在不足,导致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以急诊室及抢救护理为主,可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10]。
优化急救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本研究中,实施优化急救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启动救治、溶栓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优化急救护理形成了接听120急救电话-出车-电话指导-急救车现场急救-转运中急救-电话通知急诊做好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完善各项体征检查、对症处理等的无缝衔接的急救体系[11],最大程度缩短在转运、抢救、治疗等护理过程中的时间延误,进而为患者早期救治创造条件。
优化急救流程有利于提高患者急救效果,降低病死率。在本研究中,较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P<0.05)。与陈芹等[12]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患者救治是否及时、发病严重程度、急救措施是否得当均是影响急救成功与否的因素,而优化急救流程在120救护车到达之前,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远程指导,指导陪护者给予患者服下相关急救药物,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心肌灌注;若患者存在呕吐等症状,指导家属清除患者口中异物,有助于避免窒息、阻塞气道发生,进而可增加患者获救的机率,保障患者早期救治效果[13-15]。转运作为急救期间风险较高的环节,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优质救治流程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体征,并采取安慰语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进而稳定其心理状态[16]。
优化急救流程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满意度。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低,满意度高(P<0.05)。APACHEⅡ评分可反映患者病死情况,优化急救流程在转运及入院后均采用APACHEⅡ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有助于对换病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有助于为院内急救准备提供临床参考,进而为其制定合理的抢救处理,提高急诊救治的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患护关系[17-18]。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等待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