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护理干预对围术期胆石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10-23吴章树
李 平,吴章树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402460)
胆石症(CL)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多由胆囊结石或肝内外胆管结石引起,包括胆红素结石、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等[1]。当前治疗CL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外科手术。由于疾病本身特点、患者机体状态以及医院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CL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如何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促进CL患者术后迅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医护人员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分析了本院针对围术期CL患者实施分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和具体措施,以期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行手术治疗的CL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取石术5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中位年龄54.6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中位年龄5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或肝内外胆管结石和(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明确诊断为CL,符合手术指征者;(2)心、肝、肾功能正常;(3)自愿接受试验观察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或病理资料不全的患者;(2)合并心、脑、肾功能病变或精神疾病的患者[3]。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CL患者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术前护理干预 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告知其术前须知、术中配合及术后不适的应对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CL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在积极配合的心理状态下面对疾病;术前除了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检查之外,尚需了解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危险因素解除护理,如调节血糖、血压水平等[4];通过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让患者多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并做好口腔清洁,以提升患者在手术中的耐受力;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干燥,常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和微生物检测。
1.3.2术中护理干预 术中监护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判断其所能耐受的程度;加强手术室管理,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减少无效的传递流程。
1.3.3术后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体温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生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应给予其物理降温处理,若效果不明显则遵医嘱给予解热药,以缓解机体的不适;对患者进行切口皮肤护理,及时清洗患者的切口渗出液,渗出液较多者应进行伤口负压处理,并定期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早期功能锻炼,增强机体对的抵抗力;做好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症状时、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对疼痛无法忍受时、引流管脱出或胆汁外漏时、腹腔出血及穿刺孔出血时,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5];对于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确保管道的妥善固定和引流通畅,加强对管道的无菌保护操作,定期及时更换引流袋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防止胆汁逆流感染;对发生感染患者的化脓病灶和腹腔引流液定期送检,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需注意继发菌群失调,一旦发现真菌感染,应及早采取抗真菌治疗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防突发状况如低效性呼吸形态、电解质紊乱、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的发生[6]。
1.4观察指标 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7],焦虑水平分3个等级:重度焦虑(>70~100分)、中度焦虑(>60~70分)、轻度焦虑(>50~60分);抑郁水平也分3个等级:重度抑郁(>72~100分)、中度抑郁(>63~72分)、轻度抑郁(>53~63分)。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恢复指标,包括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等。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越高则表明满意度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实施分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分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继发感染、引流管脱落或胆漏、腹腔出血共出现4例(8.33%),与对照组(2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况均呈现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状态,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紧张程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治疗CL的主要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8]。腹腔镜手术虽属微创手术,但仍是侵入性操作,所带来的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消化不良、胆道感染等不容忽视。CL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不仅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关,还与围术期采用的护理方法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实,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与临床治疗相辅相成,可提高CL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9]。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逐渐普及。本研究对CL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分期护理干预,制订了针对围术期各个环节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据报道,入院时多数患者均承受着疾病、心理、经济等多重压力,所伴随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应激反应,如消化道出血、压力性溃疡等[10]。因此,围术期对CL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针对CL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还包括术前准备、饮食护理、术后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术后锻炼指导等方面[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CL患者的恐惧情绪和心理紧张程度,观察组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患者均缩短,提示分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疗程,降低医疗费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实施分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分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后续医疗费用负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CL患者临床特点的围术期分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安全性,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将护理服务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改善预后,依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