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命质量 丰富晚年生活
——《规划》中的老年教育目的论探究
2018-10-23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发展老年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本文从探索与发展、需要与需求、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等角度,结合《规划》精神,从实践角度,探究老年教育的目的论。
一、探索与发展,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老年教育目的论
中国老年教育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起步、探索拓展和科学发展三个阶段。与国际老年教育相比,中国老年教育有着鲜明的中国特征。一是在办学主体上,主要体现为党政主导,面向全社会老年人实施的教育;二是在教育体系上,已大体形成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大学(学校)组成的相对独立的老年教育网络;三是教育目标上,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贯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方针;四是在教育理念上,初步形成了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和谐与稳定等独立的老年教育理念;五是在管理模式上,有组织领导、教学场所、经费来源、师资队伍和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及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这些鲜明特征,孕育并呼唤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目的论的确立。
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给老年教育定了位;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给老年教育指了向。党的十九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等论述,进一步指出了推进我国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定位、指向、理念和要求等,初步形成了老年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016年,国家首次以国办名义正式公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老年教育开始形成了国家意志,成为国家行为。《规划》指出了规划背景,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重要任务,确立了基本原则,规定了保障机制,内涵丰富,立足点高,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老年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的情况下,《规划》首次明确了发展老年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这种旗帜鲜明的老年教育目的论,必将对中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实施以来,在中央先后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三大科学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要求,我国老年教育呈现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研究与构建、开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农村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三大新现象。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迅猛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教育事业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老年教育将面临着全面发展和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需要与需求,教育目的指导老年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所谓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是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反映。多年来,对教育目的的研究几乎成为普通教育的专利,对老年教育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国家层面的发展需要
宏观需要与微观需求相统一,必然推动教育目的的实施。《规划》中提及的老年教育目的论,就是从国家层面的发展需要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出的。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种“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把这一时期纳入我国“小康社会决胜期”“历史交会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达成期”。因此,《规划》在规划背景中,强调了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我国应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主动顺应老年群体的需求,着力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坚持老年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期达到促进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目的。
(二)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出台终身教育、老年教育领域法律法规,并将老年教育政策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我国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我国老年教育严重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于这个目的,《规划》在基本原则中,首先从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谈起,着力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并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和优化布局、面向基层中,要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畅通学习渠道,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建设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学习型社会。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针对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十九大从实践与理论创新、依法治理与管理体制改革及文化自信等方面,对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规划》把扩大资源供给、拓宽发展路径、加强支持服务、创新发展机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作为实现老年教育目的的主要任务,并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远程教育和老有所为行动等计划及保障措施。《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并在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导向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明确了我国老年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提升生命质量。老年人参加学习的目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决定的。这一时期,老年人基本摆脱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义务,更愿意将他们的精力与时间花在老年教育上,需求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家庭理财、代际沟通、闲暇生活和生命尊严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希望参与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没有功利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期达到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值,提升生命质量、升华人生价值的目的。
——丰富晚年生活。由于时代背景下接受教育层次不一与现代社会进步的差异,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老年学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的目的,希望在快乐学习中培养个人兴趣,过有质量、丰富多彩、充实有趣的晚年生活。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老年人对参加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专业和课程等的选择。尤其在参加学习的动机上,突出表现为丰富晚年生活的意愿。
——关注身心健康。“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和状态,和年龄不一定有着直接的关联,而是在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而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以及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可以让人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年轻。
老年人学习愿望与动机分布情况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因为他们都是社会的老者,时代在不断变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他们才能更好地获取新的知识,感受生活,感受世界,以期达到身心两健的目的。
三、理想与现实,期望受教育者达到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制定者”期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状态,这其中包含着“制定者”的“理想”。但这个“理想”教育目的的实现,又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存在于教育实践之间的许多环节。
理想下的现实。以安徽省为例,该省既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1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合肥市是全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17.8%。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一方面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而老年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是老年教育在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众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因此,全省、全市老年教育的现实与实现理想中的目的和任务相当紧迫。
现实中的理想。在适当的年龄,需要做适当的事情。如儿童向外求生长,老年人向内寻安心。老年人的这种“寻安心”,既是现实,更是理想。而这种现实中的理想,有相当比例是可以从接受老年教育中获得的。作为合肥市行政区之一的包河区,常住老年人口12.24万人。为了尽快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包河区在办好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村居,让所有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三年来,全区基层老年教育实现全覆盖,3.1万老年人参加学习。在2017年全区开展的专项问卷调查中,97.5%的老年学员认为“参加老年学校学习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的学习,不正是老年人通过学习中的快乐来实现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理想吗?
从理想走向现实。老年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实践必须从理想走向现实,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也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真谛。理想的老年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的价值,即国家需要个人达到的状态。同样,教育活动也总是按照自觉抱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活动,并把这一目的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实现老年教育目的从理想走向现实。为此,《规划》指出,发展老年教育应坚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探究“教育目的”,便是对成文的“教育目的”作出种种的解释,以便得到广泛的认同。2017年4月,包河区在开展老年教育视导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围绕老年人学习目的进行座谈。座谈中,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参加学习的目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决定的。在回收的116份老年学员问卷调查表中,认为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31份,补差补缺、增加知识的9份,交友聊天、锻炼身体的6份,发展业余爱好、丰富晚年生活的33份,另有34份进行了多项选择。与3年前的滨湖世纪社区调查居民入学动机相比,这次问卷调查结果则显示出老年人求学目的的日臻成熟与理性,与《规划》中的目的具有趋同性。
四、“应然”与“实然”,广场舞炫出老年群体的求学目的
老年教育的目的又往往在理想与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状态:一是由社会确定的,以法定条文形式加以规定的教育目的,即“应然”。如《规划》提出的目的。这种“应然”的教育目的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的理想。另一种则是参与教育活动的成员各自所持有的、往往是不成文的教育目的,即现实中老年学员各自的学习目的,曰“实然”。这种“实然”的教育目的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意志和需求。
“如果人们站在教育实践与整个人类生活的交汇点上,将会发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所生存的那块土壤——变化的社会、时代的精神,包括各种实践与思潮——息息相关。这块土壤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最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在老年教育实践中,“应然”的教育目的与老年群体需求的“实然”学习目的往往出现交错并行之势。由于教育理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又往往表现在老年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上。
老年学校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学习在这里并非指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其真谛在于活出生命的意义。”群众舞蹈来源于人类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成为老年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各种舞蹈表演已经占据了老年大学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并成为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首选的课程。舞蹈使老年人获得健康快乐的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展示了风采,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和修身养性的目的。如今,从都市到城镇、从广场到公园、从社区到街巷、从文艺晚会到节日庆典,都有老年人翩翩起舞的身影……
广场舞炫出老年人的学习目的:人总是依据自觉抱定的目的进行活动,并力求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终极目的,于是目的便成了其行为的动力。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自身主体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追求其人生的价值。而“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实践关系,即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同样,老年人的学习目的,既要依据“理想”或“应然”的教育目的,又要取决于“现实”或“实然”中的老年主体需求,重要的是在于老年教育的实践。作为一种理论上的老年教育目的,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脱离了实践本源的理论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