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基于美国典型案例的研究及启示
2018-10-23胡伟斌黄祖辉
胡伟斌,黄祖辉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58)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关键所在,其重要路径在于产业要融合发展,即要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畜牧业一定要跳出传统发展思路,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巩固利益链为抓手,走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联合化的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农村充分发展。美国是畜牧业大国,也是世界上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畜牧产品年销售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美国畜牧业除了高资本投入、高科技含量外,高产业融合度也一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尤其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较低。2017年笔者团队赴美交流期间重点考察了美国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本文选择印第安纳州的菲尔奥克斯农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和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渐形成新产业的动态过程[1],它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2]。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Rosenberg[3]对美国机械设备业演化的研究。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催生了许多新产业和新业态,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试图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规制变迁和商业模式变化等多个视角来探究产业融合的成因。产业融合是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则是产业融合化发展的催化剂[1]。日本学者植草益[4]认为,技术革新和管制放松有效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是出现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管制放松可有效激励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并拓展市场边界,而市场进入壁垒的降低也是产业带来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的重要原因[5]。也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或新技术创新性使用的结果都有赖于商业模式创新,因此产业融合实际上是技术和商业模式之间互动的结果[6]。商业模式创新是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相较技术驱动而言,需求驱动的产出型融合是由不同行业的需求结构进行融合所引致[7]。产业融合产生于一个或多个价值链环节,且通常是不同产业中价值增值最高的环节或核心环节会发生融合,使原价值链发生解构并重组成新价值链,不同的融合模式对融合后核心区域的变迁也带来了差异[8]。
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毋庸置疑。产业在融合过程中会突破原产业的边界,使市场空间得以扩展,并促使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此外,产业融合还提高了创新的源动力和产业素质,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9]。
2 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机理研究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产品初加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电商销售、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等延伸,使农业与二、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其核心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解决农民在全产业链溢价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10],并且通过吸引资本、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将产业、人气和利润留在本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1],最终实现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产业范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12]。就融合主体而言,政府、中介组织、社会化服务机构、工商企业、国际组织等均应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组织载体。在融合的层次上,既可以是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又可以是一、二产业融合,也可以是一、三产业融合[10],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互联网+农业的新型业态,推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日益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是反映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相对特殊的农业产业,其养殖环境的负外部性比较突出,政府对环境保护等社会性规制逐渐加强,很多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将环境容量作为发展养殖数量的参考依据,环境容量下调带来养殖主体和规模都有所下降。产业融合发展是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一种将外部高度关联的分工转化为畜牧产业内部的组织行为,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13],其作用机理是由于技术创新和扩散、经济性规制的放松以及多元化生产服务体系的完善等降低了产业或行业的进入壁垒,使不同产业或行业的边界趋向模糊,经营主体会调整生产经营,通过纵向延伸或横向联合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并通过完善利益链来实现互利共赢。横向联合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养殖主体多、规模小、市场弱等问题,强化主体合作、资源集聚和要素互补,提高产业组织化、经营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和市场势力,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纵向融合往往是将畜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联的环节进行整合,强化主体融合、交易内化和产品多元,将资源、技术、信息与资本等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饲料生产、种养结合、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等有机融合,促进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及产业价值链的解构和重组,使融合主体通过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收增效。
畜牧产业融合对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可借助微笑曲线来说明(图1),曲线ABC表示产业融合前畜牧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附加值,新技术对产业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以及产业内部融合后,技术改进和规模经济带来了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从而使产业附加值相对提高,即曲线会从A点上移到D点。而产业沿纵向延伸并向三次产业融合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主体融合增进了环节间的协作程度并降低交易费用,多样化的市场和产品促进范围经济的实现,使曲线分别向两端舒展,即曲线左边端点由B向左上方移动至E点,而右边端点由C点向右上方移动至F点,最终,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下,曲线由ABC整体向上移动和变化至曲线EDF位置。
图1 畜牧产业融合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影响
3 美国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案例解析
3.1 美国畜牧业发展及案例选择 美国草场辽阔,丰富的草料资源为其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产品生产国之一。由于土地和资本的逐渐集中,美国畜牧业生产经营趋势是农场之间不断兼并,导致农场规模扩大和数量减少。美国大规模牧场长期获得经济利润,而规模较小的牧场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向大农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14],而规模大的农场更有利于产业融合。因此,本文选取美国中北部的一家规模较大且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较为成功的畜牧农场——菲尔奥克斯农场(Fair Oaks Farm)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赴美交流期间对该农场的调研,二是参考该农场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报道。
3.2 案例农场的三次产业融合过程 菲尔奥克斯农场建于1999年,位于美国印第安纳玻利斯和芝加哥城市中间,由12个家庭农场组成,是美国最大的农场之一。农场大致可分种植区、奶牛养殖区、生猪养殖区、废弃物处理区、乳制品加工区、餐饮区、娱乐区等。农场有36 000多头奶牛,猪场每年向外界供应7.8万头育肥猪,投资建立了大型的废弃物沼气和能源转化工程,并将生产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动力设备全部改为天然气动力系统,实现循环式、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农场除传统的种、养、加项目外,还拓展了农业教育、休闲旅游、农事体验、节日派对等项目,其中牛奶场探险、猪场探险和农作物探险项目等深受游客喜爱,农场配有专用巴士搭载游客按规定路线参观,还设有农户餐厅、咖啡馆和户外娱乐园,吸引很多游客从北美各地慕名而来。
根据厉无畏[1]的划分,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3种:一是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二是产业内的重组融合;三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从菲尔奥克斯农场的产业融合情况来看,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上述3种融合模式,逐步实现了种养结合、排泄物利用和能源转化、饲料和肥料生产、食品加工、物流配送和休闲观光等产业横向合并和纵向延伸(图2)。
3.2.1 新技术的渗透融合 高新技术在菲尔奥克斯农场的应用非常之多,是农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农场利用生物高新技术提高疾病控制能力,解决饲养过程中抗生素所带来的问题。精细化配置饲料营养,利用技术改善养殖和生产设施条件,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农场奶牛每天产生大约43万加仑的粪肥,农场加大对微生物技术研发,并对农场机械设备和运输卡车等进行技术改造,将其动力统一改成由农场粪肥所生产出的压缩天然气(CNG)。
图2 菲尔奥克斯农场的三次产业融合示意图
3.2.2 产业内的重组融合 菲尔奥克斯农场的畜牧产品主要有奶牛、生猪等,为解决养殖环节对饲料以及粪肥处理的需要,农场种植玉米、土豆等饲料作物,在一次产业内部基于生物链进行了资源要素重组和整合,玉米以及秸秆等可以为奶牛、生猪养殖提供优质饲料,而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经微生物发酵和干湿分离处理后可以成为优质有机肥,实现生态环境优化和提高种养业的品质和效益。据农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Mike McCloskey介绍,未来农场还将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后专门打造一片人工湿地,里面会种植一些浮萍等高蛋白的水生植物,即美化环境又能提供高蛋白饲料。
3.2.3 产业间的延伸融合 菲尔奥克斯农场除了发展种养业外,发展过程中沿着产业链向第二产业延伸包括:建立了饲料加工厂、乳制品加工厂、养殖排泄物处理(Stool-to-Fuel),未来还将在农场建立一座更大的肥料厂和啤酒厂。向第三产业延伸包括完善了物流配送、销售服务等环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场充分拓展农业的多样性功能,将农业与生态、教育与旅游等元素相融合,开设牛奶场探险、猪场探险和农作物探险等寓教于乐的农业体验和休闲观光项目。通过农场观光巴士在各个展区间穿梭,游客可以在作物种植区、牲畜饲养区、游乐区、公众学习区等全方面接触农场日常的一切,还可以在专门的观光通道和观景平台亲眼目睹牲畜的育种、分娩、哺乳、进食等全过程,观看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操作等。农场还针对亲子家庭和年轻人开设有攀岩、蹦床气垫等娱乐项目,并设有农家餐馆和咖啡吧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所用食材均产自农场。此外,农场还定期举办南瓜节、音乐节等派对活动以招徕游客。
3.3 案例农场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
3.3.1 降低生产成本 菲尔奥克斯农场由12个家庭农场所组成,资源要素在空间集聚并进行优化配置,不仅使养殖废弃物处理、生产加工和物流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大幅降低,也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契机,加上技术融合所带来的产业技术性壁垒以及政府规制放松所带来的政策性壁垒,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跨界与融合,农场还发展了观光休闲、农事教育、餐饮娱乐等多个项目。其多元化经营及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了设施设备等要素资源的共用性,这也说明农场的三次产业融合由于存在范围经济而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3.3.2 节约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业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菲尔奥克斯农场在发展畜牧养殖时向产业上游的饲料生产加工和下游的乳、肉制品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延伸融合,将外部业务内部化,有效降低了同上下游企业间签订业务的成本和违约风险。农场原想将天然气用于发电接入当地电网,但因当地公共部门支付的费用不抵成本而作罢,农场又尝试将天然气提炼到99%的甲烷再出售,也因市场价格波动太大无利可图而放弃。最后,农场自建了2个天然气站(CNG Fueling Stations)并改装了农场所有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动力系统。
3.3.3 扩大市场势力 菲尔奥克斯农场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主体联合、产业联动、资源联享、业务联通等手段,构建了多元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体系,并不断调整和创新模式以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拓展了农场经营边界和市场空间,有效增强了市场势力。加上技术创新所驱动的投入融合与市场需求所驱动的产出融合的协同作用,以及产品之间形成的较强互补性,较大程度上延长了产业的生命周期,使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并不断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来强化优势,从而形成绝对的市场势力。
3.3.4 促进绿色发展 美国政府对农场生产环境和食品加工等规制较为严格,加上环保和动物权益组织对畜牧生产的监督,促使菲尔奥克斯农场不断投入资本和技术来减少污染等外部性问题和提高动物福利。为了向公众证明农场具有良好的生产环境以及自我规制能力,2004年农场创新性地提出了向社会开放的举措,这必然要求农场的管理能力、养殖环境、疾病控制、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动物福利等各方面水平必须满足标准,以便经得起消费者检验。农场开放首年即吸引了5万人次前来参观,2015年更是达到了50万人次并仍逐年攀升,2017年门票为29.95美元,仅门票一项收益就达到上千万美元。
4 美国畜牧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 我国当前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已进入了提质增效的转型发展阶段。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畜牧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一是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经济和资源集聚效应不强使产业融合基础不够扎实;二是生产方式仍比较粗放,生产效率相对落后,产品精加工程度不高,多数停留在粗加工或初加工,产业附加值较低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随着政府环境规制的不断增强和绿色发展的内生要求,畜牧业面临成本不断攀升的窘境;四是由于我国畜牧业格局和整个产业体系并不完善,产业链条不尽完整且关联服务体系的发展滞后,制约了畜牧产业的融合发展。
4.2 美国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2.1 正确发挥规制对畜牧产业融合的引导作用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农业规制作用的国家,其合理运用规制调控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规制作为具体的制度安排,一般分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我国要正确发挥好2种规制对畜牧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一方面,要放宽对畜牧产业及关联产业的经济性规制,如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税费,减少对畜牧业关联行业的进入规制,包括放宽经营许可和优化审批流程等,重点支持发展食品深精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畜牧旅游、农事体验、牧场民宿等新业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产品认证和标签贴注等社会性规制,减少畜牧养殖的负外部性和保障环境、生产和消费的安全,制定有利于畜牧产业绿色和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此外,经营主体也需强化自我规制意识,自觉从事环境友好型、安全型生产经营活动。
4.2.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主体融合 美国的农业合作历史较早,专业化分工、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都较高,其多元化主体间能相互高效地配合得益于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因此,要加快培育我国多元化主体融合就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不同经营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格局。鼓励畜牧龙头企业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能源转化、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储存和冷链物流、电商销售和品牌打造等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直接投资、土地入股、订单养殖、畜牧托养等多种形式强化经营合作,带动普通农牧户与现代畜牧业有机衔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间以相互参股的方式来增强利益联结,共同推进畜牧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延伸。
4.2.3 拓展畜牧业多功能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美国等国家较早就进行了农业多功能开发与实践,发展了生态有机农场、休闲观光农场等多种业态,拓宽了产业收益边界。我国农业多功能拓展起步虽较晚,但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应用以及消费层次的提升为我国拓展农业功能和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就畜牧业而言,要引导畜牧业与生态、文化、科教、旅游、健康等元素相融合,整合并优化配置资源,加快畜牧业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向生态调节、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牧场民宿等新功能拓展,将传统畜牧业改造成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
4.2.4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美国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投入非常重视,有完善的农场主培育资金资助体系,并设有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培训。通过对菲尔奥克斯等几个农场的考察发现,好几位农场主都持有本科学历,McCloskey夫妇还曾经营过一家效益不错的兽医公司。相较之下,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较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畜牧产业要实现接“二”连“三”,亟需一批具有现代经营发展理念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新时代畜牧业领头人才支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功能化、生态化的转型升级:一是要加大对现有畜牧行业领头人队伍的培训,提高其对市场需求变化和生产经营风险的管控能力;二是要引导和鼓励优秀的返乡下乡人才投入到畜牧行业,发挥其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提高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发展水平和融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