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和背膘厚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8-10-23赵云翔刘小红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仔数哺乳期后备

彭 兴 ,赵云翔 ,2,江 科 ,朱 琳 ,江 威 ,刘小红

(1.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贵港 537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10475; 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加快,后备种猪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后备母猪第1胎的繁殖性能与其初配日龄、背膘厚存在紧密联系,此外还与母猪的使用寿命及终身繁殖成绩密切关联[1]。李姣等[2]研究显示,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厚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母猪群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盈利水平,因此对影响母猪繁殖力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目前,背膘厚度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监测母猪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的手段,正被广泛应用。新丹系作为全球最优秀的种猪之一,其高繁殖力及生长性能已获得广泛认可。为深入了解丹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本试验对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初配背膘厚、妊娠109 d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同时收集第1胎繁殖性能和断奶至配种间隔数据,以确定最佳初配时日龄及背膘水平,为养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以广西扬翔某种猪场1 056头丹系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配种时测定记录背膘厚,同时对其中871头进行妊娠第109天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测定。根据后备母猪配种时背膘水平将猪群分为6组(<14、14、15、16、17、>17 mm);根据妊娠 109 d背膘水平 将 猪 群 分 为 3组(14~16、17~19、20~22 mm);根据配种时日龄将猪群分为5组(<210、210~239、240~269、270~299、≥300 d)。

1.2 饲养管理 猪场采用两点式生产、全进全出制管理模式。后备种猪隔离舍为半开放式大栏、采用风机水帘降温,配种舍和妊娠舍为单体限位栏、采用风机水帘降温,分娩舍为离地高床分娩栏、采用风机水帘降温和水泡粪工艺。后备母猪在后备舍进行查情,出现静立反应则转入配种舍。母猪采用人工输精,配种2~3次,完成配种后第2天转入妊娠舍。后备母猪不限饲,妊娠母猪前30 d依据背膘水平调整饲喂量在2.0~2.4 kg/d,30 d后固定饲喂2.0 kg/d,直到妊娠90 d统一增加饲喂量至2.7 kg/d进行攻胎。哺乳母猪每天饲喂3次,保证下料器中饲料不中断。

1.3 指标测定方法 母猪背膘厚测定:在后备母猪配种当天、妊娠109 d和断奶当天使用运高背膘测定仪(Renco,Lean-meter)对母猪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测定时,让母猪自然安静站立,测定部位为最后一根肋骨向上距离背中线5 cm处(P2),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

断奶至配种间隔:通过记录母猪断奶后第1次配种日期(出现静立反应当日)和仔猪断奶日期(平均在23日龄断奶),计算获得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

哺乳期背膘损失:根据断奶当天以及妊娠109 d测定所背膘厚计算获得。

1.4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统计各个分组数据,结果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AS 9.0 软件中 GLM程序版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及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配背膘厚对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如表1所示,17 mm组产仔性能最好,其产活仔数和产仔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5组的产活仔数与产仔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17 mm 组初生窝重最重,但各配种背膘水平对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生窝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初配背膘厚与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的关系

2.2 妊娠109 d背膘厚对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丹系大白妊娠109 d不同背膘厚对后备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窝重影响不显著(P>0.05)。

表2 妊娠109 d背膘厚与第1胎繁殖性能的关系

2.3 妊娠109 d背膘厚对断奶至配种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丹系大白妊娠109 d不同背膘水平的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没有明显差异(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和妊娠109 d背膘厚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即妊娠109 d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

表3 妊娠109 d背膘厚与断奶至配种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的关系

2.4 初配日龄对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后备母猪不同初配日龄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后备母猪初配日龄不断增大,产仔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同罗卫星等[3]研究结果一致。240~269 d 组和270~299 d 组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210 d 组和210~239 d 组(P<0.05)。240~269 d 组、270~299 d 组、≥300 d 组的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240~269 d 组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210 d 组(P<0.05),极显著高于210~239 d 组(P<0.01)。综合以上分析,当初配日龄在240 d以上时,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较好,初生窝重较大。如果综合考虑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以及饲养成本,初配日龄应该在240~269 d最佳。

表4 初配日龄与母猪第1胎繁殖性能的关系

2.5 初配日龄对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影响 由表5可知, 240~269 d组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最短。断奶至配种间隔在初配日龄240 d以下的分组中随着初配日龄的减小而增加,在初配日龄269 d以上的分组中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初配日龄下,断奶至配种间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初配日龄与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关系

3 讨 论

母猪营养水平过低易导致生长期后备母猪发育迟缓,诱发怀孕母猪胚胎早期死亡;若妊娠期营养过剩,易造成母猪肥胖,引发子宫周围脂肪过多沉积,影响子宫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胚胎死亡[3]。研究发现,当母猪背膘处于中等水平时的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较背膘偏薄或偏厚更佳[4]。Filha等[5]认为,后备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6~18 mm时产仔性能更优越。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厚在17 mm时,产活仔数最高,达14.77头,显著高于其他组,这也与Filha等[5]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背膘水平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状况和体能储备情况[6]。有研究发现,妊娠后期背膘较薄的母猪产活仔数显著降低,其断奶至配种间隔、受胎率都将受到影响;后备母猪妊娠105 d背膘厚最大组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偏低[7-8]。张涛等[9]研究发现,妊娠110 d时的背膘厚对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等产仔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当背膘处于15~18 mm时当胎仔猪性能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109 d背膘越厚,产仔数、产活仔数越低,初生窝重越小,说明在母猪妊娠后期攻胎时应进行适当的营养调控,避免母猪过于肥胖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本研究还发现,妊娠109 d背膘厚与哺乳期背膘损失呈极显著相关,妊娠109 d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这也验证了妊娠 110 d 时的背膘水平与哺乳期背膘损失大小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10-11]。一般后备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都较大,这是因为它摄取的大量营养除用来产奶之外还必须提供自身生长所需能量,如果摄入量不足将动员自身体储,导致其后续繁殖性能下降[12]。由此可见,初产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初配日龄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备受广大养殖者的重视[13]。控制合理的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是保证配种时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主要措施之一[14]。陈亚新等[15]认为,美系、法系后备母猪最佳初配时间为 240~260日龄。也有研究表明,产活仔数随着后备母猪初配种日龄增加而表现上升趋势[16]。本试验结果显示,当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分别为240~269、270~299 d时,其第1胎窝产活仔数分别为 14.25 头和14.08 头,均显著高于初配日龄<240 d组。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情况、繁殖性能以及饲养管理成本,建议最佳初配日龄在240~269 d。

综上所述,建议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短期优饲,将配种时背膘厚调整至17 mm,初配日龄控制在240~269 d,同时避免过大的哺乳期体损失,以避免影响母猪后续繁殖性能。

猜你喜欢

产仔数哺乳期后备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