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氢条件下CO优先氧化反应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2018-10-23晨,王

安徽化工 2018年5期
关键词:催化活性湿法尿素

李 晨,王 焆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能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绿色能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或称作固体高分子电解质燃料电池,因其工作压力为常压,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工作温度(80℃~120℃),能量转换效率高和无环境污染,在社会生活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该燃料电池的燃料气多半为H2,其主要来源是碳氢化合物经重整和水汽变换处理后的产物[3-5]。但使用这些方法所得到的氢气中CO的含量通常在0.5%~1.5%,而少量的CO就会使燃料电池中的铂电极中毒,从而失去催化活性,即便是对于耐CO的合金阳极材料,CO的含量也需要控制在100 mg/kg之内[6-7]。富氢气氛下CO的优先氧化是将氢气中所含少量CO除去最为有效的化学方法之一[8]。CO优先氧化的催化剂体系有很多,常用的包括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如Au系、Pt系催化剂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体系。

文献表明,贵金属催化剂和负载型的Au催化剂其催化转化率虽高,但存在选择性不高和价格相对较高等缺点[6-9]。相比较,Cu-Ce系列复合氧化物由于其价格便宜和不错的选择性,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天津大学刘源等[9-12]最早指出CuO-CeO2催化剂比传统的Cu基催化剂和Pt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选择性。随后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办法,包括掺杂其他元素等手段对其进行改性[13-15],以期替代贵金属催化剂体系。Martinez-Arias等[16]于2010年提出了与传统观念相反的用于CO优先氧化的CuO-CeO2逆负载型催化剂,在提高催化剂选择性的同时,还拓宽了CO完全转化的温度范围。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采用尿素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组CuO-CeO2催化剂。以硝酸铈铵(NH4)2Ce(NO3)6和硝酸铜 Cu(NO3)2·3H2O为前驱物分别溶解后加入过量尿素。将混合溶液在100℃下强烈搅拌8 h,所得沉淀静置一夜,用50℃~70℃的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然后置于烘箱中80℃~100℃烘干10 h,最后在马弗炉里650℃煅烧4 h。

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了一组CuO-CeO2催化剂。将用上述方法得到的 CeO2载体在硝酸铜 Cu(NO3)2·3H2O溶液中充分浸渍,样品置于烘箱中60℃烘干,最后在马弗炉里650℃煅烧4 h。

1.2 催化剂的表征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在日本理学电机公司(Rigaku)生产的样品水平型大功率X射线粉末衍射仪(TTR-III型,40 kV,200 mA)上测定,Cu Kα(λ =1.541841A˚)作为X射线源。测试时以1°/min的速率在25°~85°间进行扫描,步长为0.02°。使用改造的含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福利9750)进行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采取连续反应流模式,以Ar为载气,以H2和Ar的混合气(H2含量5%)为还原气进行程序控温还原测试。

1.3 催化剂的评价

CO的催化氧化反应活性测试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常压下进行,装样量为100 mg(颗粒直径为0.25mm~0.50 mm),使用石英棉支撑的反应床放置在石英反应管(内径8 mm)中部,处于管式电阻炉(山东省龙口市先科仪器公司)的恒温区。使用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宇电AI-708P型控温仪对反应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反应管外壁上紧贴一个热电偶,对反应器中的温度进行测定。使用质量流量计对反应气中各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反应器前段CO、O2、H2和N2的比例为1∶1∶49∶49,总体流量保持为 100 mL·min-1(N2为平衡气)。反应后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使用福立9750型气相色谱仪(以H2为载气,5A分子筛为色谱柱,热导检测器(TCD))分析 O2、N2、CO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表征

图1为采用尿素共沉淀法CuO-CeO2催化剂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CeO2的特征峰位,各晶面对应峰位已在图1中标出,但我们在2θ/°=38.76、38.92、48.70等附近未找到CuO的特征峰位;在2θ/°=29.58、36.44、42.33、61.41、73.56 等处亦未发现Cu2O的特征峰位。由此可以看出,随着CuO摩尔含量在5%~25%变化,组内所有的样品都呈现典型的萤石矿晶型。因此,我们制得的为具有萤石矿构型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同时我们认为CuO高度分散在萤石矿构型CeO2中。

图1 UGC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XRD谱图

图2 为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由XRD图像可以看出,浸渍系列催化剂在650℃煅烧下,晶相结构依旧保留了萤石矿的构型,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八个典型的峰位。但是随着CuO含量的增加,噪声和杂峰因素相应增强,特别是x=25%以后,在 2θ/°=36.4、38.8、46.0 附近都找到了干扰较大的杂峰。通过对比标准PDF卡片,知其为CuO的典型峰位,说明使用湿法浸渍,把CuO浸在CeO2表面容易形成CuO团簇,而不像尿素共沉淀法制得的催化剂那样,CuO在CeO2内形成高分散体系。

图2 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XRD谱图

2.2 H2-TPR表征

图3 为UGC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H2-TPR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CeO2单独存在时,其TPR曲线在310℃前为一水平线,表明纯二氧化铈没有发生还原反应。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TPR谱图中都存在两个峰位,其中左边的是一个肩峰,起峰的温度大约为110℃,峰位温度大致为160℃,这是催化剂表面的CuO被还原所致;其后的峰位属于主峰,它随CuO的含量不同而位置差异较大,代表体相中的CuO被还原。从图中还可以看出,x=10%的CuO-CeO2样品两个峰位都先于其他配比,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被还原活性较其他样品高。当铜含量超过10%后,随着铜含量上升,各TPR峰位都向高温区后移,而且不同样品的峰形差异较大。

图4为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H2-TPR谱图。峰数量与之前的UGC系列样品一致,也是两个,肩峰在前,主峰在后。最大的区别在于峰的形貌,因为浸渍法系列的峰形几乎一致,只是由于CuO浸渍量的多少致使峰面积的大小发生变化。这说明在已制备出载体的基础上,浸渍所获得的体系较为均匀。因为制备方法的差异,CuO几乎都是从表面开始形成催化体系,而尿素共沉淀法(UGC)可以认为从体相开始。另外,在浸渍法的H2-TPR谱图里,肩峰最前的是x=20%的样品,而主峰位最前的是x=20%和x=5%的样品,这也是浸渍法与UGC的主要差别。

图4 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H2-TPR谱图

2.3 催化性能测试

图5 UGC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CO转化率曲线

图5 为UGC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一氧化碳优先氧化的活性测试结果。由图5可知,纯CeO2在我们考究的低温区间并未表现出催化活性;CuO在温度达到110℃后自身发生反应,被CO或者氢气还原成亮红色的单质Cu。显然,摩尔比x=10%的CuO-CeO2催化剂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110℃~130℃的温度区间内转化率都达到了99.5%以上,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但x=5%和15%的样品催化效率相近,而且都不高。随后,样品的催化活性随x值的上升呈急速下降的趋势。结合H2-TPR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两个测试结果相当吻合,一致说明摩尔比为10%的CuO-CeO2样品具有最佳催化活性,同时,用尿素共沉淀法制得的样品活性差异相对明显。

图6为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的一氧化碳优先氧化的活性测试结果。由图6可知,浸渍法中以20%摩尔比的CuO活性最好,这与TPR测试的结果完全符合,而且5%~25%的活性差别并没有UGC法那样显著,这一结果也与图4展现的一致;当x=30%、40%后催化剂反应活性有大幅度的下降,且两者的活性差异很小,从侧面说明表面CuO已达浸渍饱和,再往后增加CuO的浸渍量反而会使界面被“遮蔽”。再从理想的温度区间看,湿法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中,x<30%的样品在100℃~150℃的温度区间内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在110℃~140℃的温度区间内,转化率都在99.9%以上。横向对比尿素共沉淀法中狭小的温度区间以及仅有x=10%样品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事实,我们认为,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系列催化剂具有更优秀的催化性能。

3 结论

(1)通过尿素共沉淀法和湿法浸渍法制备了两组CuO-CeO2系列催化剂。XRD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都保留了萤石矿的构型。

(2)通过对催化剂的H2-TPR测试和在富氢条件下对CO的催化氧化行为考查,我们得知最优的Cu含量摩尔比为10%~20%,同时湿法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宽的CO完全转化的温度窗口。

猜你喜欢

催化活性湿法尿素
国际尿素市场大幅波动
国际尿素市场交投清淡
团簇Co3FeP催化活性位点的研究
湿法脱硫除尘在流化床锅炉中的工程应用研究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Fe3O4@SiO2@TiO2@Ag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有机染料分子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湿法脱硫治霾影响分析
湿法脱硫除雾器性能及堵塞原因分析
基于对铂纳米粒子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抑制检测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