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的胶版连环画创作微探

2018-10-23供稿邱萍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版画创作内容

■供稿/邱萍 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彩龙 徐学超 10岁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因此,我校自2012年9月专门配备了一个版画工作室,添置了崭新的版画机和版画制作的材料,这些硬件设备为我们老师进行版画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我们学校把版画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教育,也鼓励我们教师进行版画课程的开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些简单的版画制作形式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发展需求,学生渴望创作更精致、更细腻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一直在探索,不经意间“连环画”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连环画往往表现瞬间的画面,但却具有永恒的美。它是绘画的一种形式,通过多幅连续的画面表达或记录一个故事或某个事件的发生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听、看、讲故事等,经过大脑思考产生构思、想象、创造再现出来的一种儿童绘画语言符号。这些特质恰恰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大自然及生活中的事物都有较敏锐的观察力相吻合。于是,笔者开始尝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准,激发学生有爱的创作方式,用连环画的形式打造独特的胶版画课程。

那么如何在胶版画形式下进行连环画创作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学年的实践和研究。

一、基于学生需求层层递进,实现深度认识

在孩子的世界里,当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的思维丰富了起来,可以借助概括语言来把握和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连环画孩子们虽然喜欢,也有接触,但总体是随意性的,需要深度认识的,加上习惯了单幅画面、单个事物的单纯创作以外,所以对于连环画的创作,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表现得眼高手低,手足无措,对于自己的画面无法如愿以偿。

(一)环境营造,使学生耳濡目染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连环画的氛围中,笔者特意在教室的墙面上开辟“艺术专栏”,贴满了一些绘本故事内容以及表现单幅的故事场景胶版画画面,唯独跟以前不同的是每幅作品的下方都配有一句契合画面内容的幽默文字。学生们看了很喜欢,这样,他们对于单幅作品又有新的认识了。

(二)欣赏经典,使学生开阔视野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平时比较喜欢看故事漫画书或者神话故事类的书。当然也看过少数的连环画。根据这些情况,我特地寻找了几本经典的连环画杂志,这些杂志里面有不同技法、不同创作风格的连环画故事,根据技法来看:有线描、剪纸、版画等等。如图:下面每张图片分别呈现了对应的技法:

版画

剪纸

线描

泥塑

其画幅也不同,少则两幅,多则几十幅,都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而创作的,当然每一幅缺少不了文字的简短阐述,因为画面内容表现文字内容,文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画面内容,画与文字比重是一半一半。这让读者能更好地品味连环画的精彩。

(三)深入交流,使学生富有激情

随着年龄的发展,高年级的学生在欣赏作品时,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对于观察事物有着比低、中年级更敏锐的意识。就如我引导孩子们欣赏一幅剪纸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其为四个画幅,每个画面构图简洁明了。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其内容,给相应的画幅下方配上了幽默的文字。

师:这四幅画跟我们平时的绘画作品有哪些不同呀?

生:它是由四个画幅构成的作品,而且每一画幅下方都配有文字,这样,画面内容会更清晰。

师:那么,这四幅画有什么联系呀?

生:有承上启下的关系,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师:这种形式的作品,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都表现得很喜欢。因为画面的简洁朴实更能打动观看者们的兴趣。通过感知、欣赏以及交流,发现孩子们对于连环画有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基于学生需求全景构建,寻找创作题材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果凭空让孩子们创作连环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构思的。

(一)以美术课程为依托,构建题材

我们的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有些内容是可以转化为胶版画形式下的连环画创作。如四年级7册中的《手绘故事书》、一年级2册中《我喜欢的绘本》、二年级3册中《我的假日》等都可以尝试用胶版画的形式来创作连环画。这些内容为高年级学生的连环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二)以经典故事为媒介,构建题材

通过欣赏优秀的连环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在造型上、构图上,比低、中年级的孩子要略胜一筹。但是要寻找连环画创作的题材,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寻找创作连环画的题材呢?

1.抓住精彩环节来创作

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也广了,所以让他们从家里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可以是成语故事书或神话类的故事书或童话故事书)。在课堂中分享书中最精彩的环节,并用2~4句话来描述此环节的内容。记得有位学生讲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故事,并且用了四句话讲述了这一环节的内容:

①查理是个贫穷的孩子。他渴望得到巧克力。一天,他在路边捡到了钱,去小店买了巧克力,竟然中了奖。奖品是参观威利·旺卡的工厂。

②工厂里满是巧克力做的东西,其他孩子贪婪地吃着巧克力。

③一个孩子因为偷吃巧克力被吸进管子,有的孩子偷了没加工好的口香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莓。

④只有查理经过考验,所以旺卡把工厂赠送给查理一家。

于是,孩子们根据这四句话内容的信息,有了以下四幅连环画的创作。

2.根据故事内容来创作

主人公形象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根据故事发展的内容,用概括的方法来完善每个画面。

就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一故事,我给孩子们6个画面的创作空间来表达这一故事。而连环画的特点是通过连续的图画(胶版画的艺术形式)配合简练的文字说明和画面内容把一个事件或者故事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使人一看就明白,而且精简。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将刚才概括的6句话进行构思6个画面。根据每一句话中的重点来创作6个画面。创作中,我进行了走动式的辅导,以完善学生画面的完整性。

如图:学生所创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冯骏扬 12岁

①圣诞夜,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儿冒着风雪卖火柴。

②小女孩儿冷得发抖,心想:“点支火柴暖暖手吧。”

③她点燃火柴,看见一大桌的美食。她刚想去吃,火柴却灭了。

④她又点燃了火柴,看见了满是蜡烛的圣诞树,但火柴又灭了。

⑤她真不想让火柴熄灭。小女孩点燃了所有火柴,看见了祖母。

⑥最终,小女孩儿和祖母一起飞到没有饥饿、寒冷的地方去了。

3.巧编故事来创作

除了抓住精彩环节和根据故事内容来创作以外,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我会让他们将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续编。

例如,让学生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进行改编:当小女孩儿擦燃第三根火柴时,远处正有人叫着她的名字,会是怎样一个结局呢?这样呢,就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能让他们更加大胆地去创作。可以将原本悲剧的结局进行改编,并将改编的部分通过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下来。

(三)以生活体验为链接,构建题材

1.主题活动链接学校

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挖掘出一个点进行创作。例如,同桌之间的趣事;学校的一次少先队活动中的趣事:高年级孩子给一年级新生佩戴红领巾的瞬间;又如学校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中,与自己的搭档如何砍价的趣事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学校新闻类的事件。在引导中,我让孩子们尽量发现事件中的小点进行创作。如图:《调皮也会说“对不起”》

2.热点动态链接社会

通过本地的一些新闻趣事去找素材,让孩子们关注每天的《平湖新闻》,并适当地做一记录。然后选择最有趣或最打动人的新闻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这样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时刻关注家乡的动态,成为一名爱家乡的平湖人。如图:《精彩的瞬间》

调皮也会说“对不起”陈文敏 11岁

精彩的瞬间黄佳怡 12岁

3.个性见闻链接生活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其实范围挺广的。学生一开始也会表现得很盲目。就这个原因,我在课堂中会给他们一个范围,比如从菜市场中发现题材;或者吃早饭中的趣事等等。或者更小的范围,例如吃面引出的一系列趣事,学生们就创作出了《吃面轶事》《面馆风波》《吃面记》等等,如图:

冯骏扬 十二岁

王轩昂 十二岁

徐学超 十一岁

三、基于学生需求多方引领,提升创作技法

有了题材,学生就容易上手作品了。我们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这样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德。通过胶版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而胶版画又能很好地展现集绘画、刻制、印刷于一体的制作特色,对学生吸引力较大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学生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其他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为版画不仅绘,而且刻、印,集绘画、设计、雕刻、印刷于一体,整个制作过程,能使学生的心、眼、手得到全面训练。

(一)借助临摹,塑造形象

其实孩子们对于经典的故事环节并不陌生,可以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但是要根据这一故事,塑造其主人公,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那么,我就先引导他们通过故事,寻找主人公的特点,在引导中又碰到了新问题:孩子们平时对画人物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将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出来,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措手不及的。从他们的画面中我看到了不确定、拘谨、画不来等等。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书中主人公的形象,让他们临摹。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主人公的印象就深刻了。

(二)巧用黑白灰,处理画面

画面有了内容,接着就要用胶版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的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黑白灰关系的处理。这跟之前单纯地创作版画内容又有所区别了。胶版画中的人物形象和线描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将主人公创作出版画的味道。这对于已学过胶版画技法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件难事。同时连环画的画面要与相应的文字对应。至此,需要学生将每一画幅根据相应的文字来进行画面的黑白灰关系的处理,达到有主有次。

王轩昂 11岁

黄佳怡 12岁

(三)运用技巧,完善作品

1.画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创作。画稿时,学生需要结合画面内容,学会用概括、夸张的方法对构成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关系进行强调确认,然后将画好的稿子用记号笔临摹到胶版上。这时,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文字或者有方向性要求的部分呈现在胶版上,方向应该是反向的。另外,画面内容可以更注重趣味性,不需要如成人画那般严谨。

2.刻版

用木刻刀直接在胶版上刻制。胶版质地较软,以中高年级学生的手劲,刻版过程基本能轻松完成。而且由于胶版不像木板那样有一定的纹理,不需要顾虑运刀的方向等因素,所以各种不同的刀法都可以在胶版上轻松展现,刀刻效果更为丰富。当然,要正确使用木刻刀,以免发生划伤。

如图:学生在刻制中:

3.印刷

胶版画根据画面要求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印刷方式,分手印和机印。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油墨的均匀度,我们选择了版画机印刷。为了让胶版画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印刷的乐趣。每一次刻制完的胶版都能独立进行印制,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手印

机印

四、基于学生需求多元评价,持续创作动力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我们的作品顺利出炉了。同学们用各自独特的视角表现出生活中的趣事,每一幅作品构图新颖、刻工细致,体现了同学们的创作和审美水平。那么如何使其在自己的作品中更有信心呢?为此,我进行了课内评价和课外展览两种形式。

(一)课内评价

1.优秀作品交流

当学生沉浸在作品中孤芳自赏时,要及时组织交流、评价、反思,才能使学生思路更宽阔,感受“学无止境”的真谛,每次课前我会在之前印制完成的学生作品中选两张构图饱满的进行课内交流评价并进行比较,我都会给他们一个评分标准,让他们围绕这个标准去创作。比如画稿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人物要画大,动态要夸张。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得高分。

作品评价表

?

通过这样的交流评价让作品的作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在创作中某方面的不足,在之后的创作中能不断改善。

2.颁发艺术卡

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与颁发学校的学科卡“艺术卡”结合,每次作品,一个月累计一次,凡是得到两次高分的就可以领取一张艺术卡。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作品呈现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二)课外展览

通过一段时间的创作,我定期将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展览,恰逢福建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专家和老师,来参观我校版画社团美术工作室。老师们一边按着快门,一边连声赞叹。全校师生也享受到了这道独特的风味大餐。这对孩子们是一种肯定,更是真正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

多次展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版画的热情,为自己树立了信心,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了做个有心人。

通过研究实践,笔者发现在胶版画中植入连环画元素,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兴趣、能力发展的需求,实现了学生对创作追求更精致更细腻的渴望,让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充分感受到版画带来的无穷魅力,也让学校学生的胶版画作品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版画创作内容
版画作品选登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主要内容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